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口学、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专利文献28780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学理论、中国青年研究、湖湘论坛等; 核心家庭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宁、武俊青、李玉艳等。

核心家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90%

专利文献>

论文:28780 占比:99.10%

总计:29042篇

核心家庭—发文趋势图

核心家庭

-研究学者

  • 刘宁
  • 武俊青
  • 李玉艳
  • 高尔生
  • 刘慧君
  • 王瑞平
  • 刘家瑄
  • 姜综敏
  • 张洁
  • 张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亚冬
    • 摘要: 文章以当代社会情感缺失现象为背景,首先通过对居住空间模式、社会老龄化、社会情感塑造等问题的思考,明晰家庭成员构成与社会情感塑造的关联性;接着从住宅户型空间着手,本着兼顾核心家庭间独立性与交流性需求的思想,提出“院厅”这一家庭居住空间新理念,试图通过对居住生活空间的优化,为代际沟通提供场所保障,并生成有利于个人良好情感塑造的三代共居住宅户型,进而对社会情感的改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具人性化和操作性的居住空间新模式。
    • 赵瑜; 李孟倩
    • 摘要: 本文以电视剧《三十而已》为例探讨女性和家庭、年龄、消费符号三者之间的戏剧性呈现关系,分析该剧如何以此完成受众的社会想象与身份认同,从而实现对同类作品的突围,创新女性主义叙事。研究发现,该剧在女性与家庭关系的抽离与再嵌入,年龄对社会角色的定位冲击与再调试,女性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与去符号化之间,还原了当下女性面临职场、婚姻等多重选择压力的真实情境,构筑起人物设定、叙事线索的话题张力和共情基础,与当代中国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失衡与焦虑的状态形成一种美学置换关系。但是,在该剧中,性别平等的想象仍然内蕴在一个封闭的核心家庭之中,无法对自身提出的女性发展问题提供想象性的解决方案,这是其后期口碑下滑的主要原因。
    • 李锦峰
    • 摘要: 核心家庭和原子化个人是现代社会的构成基础,无论劳动价值的生产与分配,还是群己权界划分,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前提。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应该强调个体化和特殊性,让“陌生人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一状况是否与现代化程度、经济发达水平直接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关系?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社区,伦理情怀和公共精神的流失是否同样不可避免?
    • 王宇; 翟振武
    • 摘要: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专题调查数据(CMDS2017),考察了家庭成员随迁对流动人口稳定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随迁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稳定就业的概率;(2)随迁配偶在流入地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对流动人口稳定就业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随迁子女通过增加家庭支出,间接促使父母稳定工作;(4)配偶随迁对男性稳定就业的影响高于女性;(5)子女随迁对父亲和母亲稳定就业的影响不同,且随迁子女的性别和年龄不同,对父母稳定就业的影响也不同。
    • 但菲; 申轶群
    • 摘要: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的家庭关系因子女数量的增加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亲子关系呈现出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手足关系面临憧憬又迷茫的问题,夫妻关系处于幸福又忧愁的境地。家庭系统理论启示我们关注因家庭关系变化所带来的慢性焦虑和可能引发的家庭问题,并提出从家庭系统内部和家庭系统外部共同调适,以期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 陈爱华; 沈孟婷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得到了迅速普及,社交媒体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核心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以5个核心家庭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揭示了社交媒体对中国核心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从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两个部分分析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特点及背后原因,为构建网络时代更加和谐的核心家庭成员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 杨霖
    • 摘要: 本论文从高中生与家长沟通困难越发普遍的现象入手,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三个解决途径,以供家长参考。
    • 张洁; 刘家瑄; 肖京京; 罗英; 陈莹
    • 摘要: 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核心家庭生殖健康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贵州省遵义市主城区内5个街道中符合核心家庭标准的家庭成员622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并利用AMOS 21.0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及分析.结果:IMB模型拟合度较好,行为技巧在知识和动机对预防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知识对预防行为的总效应为0.326,动机对预防行为的总效应为0.303,行为技巧对预防行为的总效应为0.269.结论:核心家庭生殖健康知识和动机通过行为技巧影响预防行为,应为核心家庭提供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
    • 黄玉顺
    • 摘要: 目前一些儒者呼吁回归中国传统家庭,以为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并且优越于西方文化之处,这其实是夸大了家庭的中西之异,遮蔽了中西家庭形态的古今之变。事实上,无论中西,家庭构成方式是基本一致的,即若干核心家庭组成较大的家族家庭,若干家族家庭组成更大的宗族家庭。纵观人类文明史,家庭形态演变的历史趋势是与上述构成方式反向而行的解构过程。这个规律在中国的表现是: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导致宗法时代的宗族家庭解体,较小的家族家庭成为社会基元;第二次社会大转型导致帝国时代的家族家庭解体,最小的核心家庭成为社会基元。不仅如此,现代社会基元其实已不再是家庭,而是个人,因为家庭已丧失了作为社会基元的最重要的生产功能与政治功能。传统家庭解体趋势所带来的问题,决不是回归前现代家庭形态的复古主义所能解决的,因为特定的家庭形态是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匹配的,即宗族家庭与王权封建制度相匹配,家族家庭与皇权帝国制度相匹配。由此可见,回归中国传统家庭的诉求不仅事实上不可能,而且价值上不可取;同时也不符合儒学原理,即不符合作为一种制度伦理学的儒家正义论。
    • 张洁; 罗英; 黄露; 肖京京; 刘家瑄; 陈莹
    • 摘要: 目的 了解核心家庭的育龄夫妻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行为状况,为提高家庭生殖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贵州省遵义市主城区内5个街道中符合核心家庭标准的311户家庭成员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生殖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60.7%,女性较高于男性.男性比女性更易接受婚前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83,P<0.05).生殖健康预防行为的得分的主要因素是生殖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得分的高低.结论 遵义市核心家庭成员的生殖健康知晓率较低,在对男性的生殖健康过程中的关注度不够,家庭成员的参与意识缺乏,应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核心家庭生殖健康的整体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