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9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778081篇;相关期刊129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当代青年研究、社会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家庭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6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跃生、本刊编辑部、周福林等。

家庭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8081 占比:99.88%

总计:1780302篇

家庭结构—发文趋势图

家庭结构

-研究学者

  • 王跃生
  • 本刊编辑部
  • 周福林
  • 潘允康
  • 齐海源
  • 张晶
  • 朴婷姬
  • 李玲
  • 杨静慧
  • 潘晓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颜炳亮; 吕颖琦
    • 摘要: 该文以云南省楚雄市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居现代转型设计中的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其一是传统居住形态与空间特征在新民居中的延续,其二是在设计中对新的功能需求与家庭结构的适应。首先,结合目前既存新民居的现状和设计探索提出本文的关注重点;其次,通过研究楚雄彝族传统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等情况,分析彝族传统生活影响下的民居空间特征,并结合新的社会需求提出新民居转型的可能性;最后,以设计方案切入,探讨在实践中延续传统民居的空间特征并适应新时代的家庭结构的具体方式。
    • 张公望
    • 摘要: 婚配方式变迁是认识现代家庭形态的首要前提。既有的婚配模式研究聚焦于家庭结构,忽略家庭关系。从家庭关系视域出发,可以将现代婚姻缔结方式划分为嫁娶婚、“并家婚”与“两头婚”。不同婚配方式反映不同的婚姻关系,表现为嫁娶婚家庭关系伦理化、“两头婚”家庭关系生活化、“并家婚”家庭关系规则化。在家庭关系的形塑中,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形塑出异质性的家庭权力结构:嫁娶婚家庭权力结构联合化、“两头婚”家庭权力结构分散化、“并家婚”家庭权力结构集权化。不同婚配方式中家庭关系的差异性及其形塑的权力结构,丰富了中国农村家庭现代化变迁,折射出现代家庭在应对社会挑战上所体现的发展韧性与能动性。
    • 邓婷鹤; 郑晓冬; 毕洁颖; 杨园争
    • 摘要: 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成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人群。家庭作为贫困识别的最小单元,对不同类型家庭老年贫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未来相对贫困的识别。从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18年调查数据,采用A-F法测算了不同家庭结构下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家庭结构对下一期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老年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独居和四代合住家庭贫困发生率下降最小,两代合住家庭次之;农村老年贫困的分布从三代合住逐渐向独居和两代合住转变。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多维贫困呈现不同特点。在考虑农村老年群体差异后发现,与配偶合住的男性老人、三代合住的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能自理老人免于贫困的优势更明显。为此,构建老年脆弱家庭的多维防贫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需更多关注独居和两代合住家庭,结合各类家庭老年贫困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全方位帮扶措施,形成多元化的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体系。
    • 曹子坚; 吕萃茜
    • 摘要: 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决定了居家养老是老龄人口的主要养老方式。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数据,探究中国家庭规模缩小、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日渐突出背景下,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与父母居家养老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水平与子女尤其是长子女居住空间距离高度关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反向关系;独生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仍然在探望可及的范围内;与农村老龄人口比较,城市老龄人口具有更多精神慰藉的养老需求。所以,提高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水平,必须为子女探望提供各类便捷条件,充分考虑城乡老龄人口居家养老的需求差异,加速推进智能化养老。
    • 王杰; 蔡志坚; 吉星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村创业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研究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的影响,并就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下生计资本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异质性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农业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对非农创业和多行业创业行为的边际贡献最大,物质资本对农业创业行为边际贡献最大。②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都有影响,其中相比较其他家庭,抚养期和负担期的家庭开展非农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抚养期和稳定期的家庭从事农业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最高。③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④生计资本对农村家庭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从农村家庭生计资本改善上实施政策,建议把握各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使政策更为精准地定位到家庭需求,从而使得政策更有效率。
    • 朱洪革; 赵梦涵
    • 摘要: 基于家庭结构的视角,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全部7个森工林业局以及范围外周边的7个森工林业局385户林业职工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探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不同家庭结构林业职工家庭的收入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林业职工家庭生计的作用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其他各项收入均低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外森工林业局的职工家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收入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收入结构上,而不是总收入水平上。鉴于此,建议林业职工积极转变,利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优势,合理发展非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维护林业职工家庭生计稳定和发展。
    • 王萍; 同婵; 何姣姣; 李逸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地区分别于2009年6月、2012年9月、2015年9月及2018年7月4次调查的1224名老年人的跟踪数据为资料来源,主要从老年人个体特征、子女个体特征及老年人与子女的双向代际支持3个方面考察其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老年人个体特征、子女状况及双向代际支持对老年父母的家庭结构变动有显著影响。年龄增长显著降低了其家庭结构变动为夫妇核心家庭的可能性且女性老年人变动的可能性低于男性老年人,拥有自己住房的丧偶男性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的老年人的家庭结构更倾向于变动为单人家庭;儿子数越多老年人越可能独居,有儿子居住在本村的老年人家庭结构倾向于变动为与子女同住,儿子外出打工及其返回对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影响相反;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动是亲代与子代双向选择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家庭结构变动中中国传统"孝文化"依然在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王天夫; 王欧
    • 摘要: 现有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父母之间的资源与情感联系紧密。通过沿海工业区与内地农民工输出地的城乡追踪调查,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龄单身男工群体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源断裂、情感疏离的代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打工生涯早期的代际相对独立,成婚困难时期的代际冲突,成婚无望之后的资源与情感的交流停滞与关系疏离。这种代际关系的背后,是家庭化困境导致的代际间家庭目标的错位、家庭合作事务的缺乏、工作与生活空间的隔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纽带的断裂。这种代际关系显示了,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具有多重面相与多元路径。而大龄单身男工成为了一种脱离家庭合作的个体家庭,也成为了潜在的城市新困境群体。
    • 王欣; 田雄
    • 摘要: 在社会转型时期,从个体到基层社区都面临着重重挑战。农村家庭作为村庄秩序变动的基本单元,其变动直接影响着村庄的治理格局。通过透视家庭结构的变动,从自下而上的视角重新理解社区的治理境况,发现转型中的农村因家庭单元中传统与现代、乡土与都市因素的交织并存,造成了基层治理的根本困境。因此,理顺村庄内部的双元关系,吸纳传统乡土性融于现代性之内,重建家庭共同体,是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 赖碧娟; 刘芳; 韩剑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8例口腔正畸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医院自制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对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并收集其基线资料,分析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28例口腔正畸患儿中,治疗依从性较差组45例,占35.16%;治疗依从性良好组83例,占64.84%;两组患儿性别、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托槽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口腔卫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牙科就诊史、家庭结构、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差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回归系数=0.417,OR=3.062,95%CI=1.134~7.798)、有牙科就诊史(回归系数=2.009,OR=7.459,95%CI=3.309~16.812)、家庭结构为非核心型(回归系数=1.858,OR=6.411,95%CI=2.822~14.562)、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差(回归系数=1.169,OR=3.217,95%CI=1.376~7.520)均为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其受年龄、牙科就诊史、家庭结构、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差等因素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