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孔膜
核孔膜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17806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中国防伪报道、百科知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7次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等;核孔膜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莫丹、刘杰、徐世平等。
核孔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7806篇
占比:99.97%
总计:317886篇
核孔膜
-研究学者
- 莫丹
- 刘杰
- 徐世平
- 李运杰
- 胡正国
- 曹殿亮
- 袁平
- 姚会军
- 孙良学
- 张克宝
- 段敬来
- 刘昕
- 张宁
- 方伟明
- 李亮
- 林梅钦
- 徐瑚珊
- 王玉兰
- 陈武
- 吴振东
- 阎尔坤
- 傅元勇
- 刘建德
- 刘永辉
- 张瑞庆
- 梁伟
- 董春玲
- 郭士伦
- 孙友梅
- 丁天栋
- 华勤勤
- 史净雯
- 宋长青
- 张建川
- 张胜霞
- 彭良强
- 曹旭峰
- 李明远
- 李晓红
- 武军霞
- 王彦瑜
- 石红岩
- 等
- 董梅
- 鞠薇
- 齐佳
- 吴肇亮
- 孙良亭
- 巨新
- 张玉红
-
-
傅楗强
-
-
摘要: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重离子碎片辐照固体薄膜,是生产核孔膜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优化反应堆核孔膜生产工艺参数,应用Geant4模拟计算了热中子辐照铀靶的出射裂变碎片数据,并基于ROOT搭建了核孔膜生产可视化分析平台。平台基于裂变碎片数据开展核孔膜生产过程模拟及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可分析计算膜厚度、孔隙率、连孔率等关键产品参数,从理论上指导准直角度、入射粒子密度等生产工艺参数。该平台可作为反应堆核孔膜生产中优化工艺参数的辅助工具。
-
-
唐娜;
陈乃麟;
项军;
田桂英
-
-
摘要:
创新性地将核孔膜作为基膜,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 PVDF/PET核孔膜复合疏水/亲水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亲疏水性、孔隙结构进行深入表征,研究了添加剂含量和核孔膜孔径对膜微观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LiCl添加剂含量使得铸膜液的黏度增大,膜指状孔结构变小且海绵状结构变紧密,PVDF/PET核孔复合膜的平均剥离力从4.48 N下降为1.19 N,孔径从0.132 7μm减少到0.080 4 μm,孔隙率从44.65%减少至37.60%;核孔膜孔径增大导致复合膜的机械强度下降.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分离性能测试表明,PVDF/PET核孔复合膜通量比相同厚度单层PVDF疏水膜通量提升约30%;可稳定运行超过39 h.
-
-
-
-
摘要:
近代物理所在聚合物亚纳米孔道研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采用重离子辐照技术,结合紫外光敏化和脉冲电场蚀刻,在PC膜中可控制备出平均孔径小于2.4~9.7埃的亚纳米孔道。研究表明,制备出的亚纳米孔道具有良好的阳离子选择性,并且表现出电压激活的离子非线性传输行为,该行为不同于传统化学蚀刻核孔膜的欧姆型离子输运形式。
-
-
王哲;
林璠玙;
孙贤;
叶高阳;
陆跃翔
-
-
摘要:
2019年底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初期,医用防护用品需求急增,诸多问题浮现,如防护口罩质量差、供不应求,灭菌周期长导致的医疗物资紧缺,产生的大量医疗废水处理难度大、周期长,可能引发二次感染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核孔膜技术、辐照灭菌技术两个方面总结了核技术在口罩和医疗物资生产、医疗垃圾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助力疫情防控的具体应用;对不同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在新冠肺炎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重点调研,以期对核技术的发展及疫情防控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
-
-
-
张林;
莫丹;
丁天栋
-
-
摘要:
[Background] People keen on tasting tea are plagued by the presence of crushed impurities in the tea soup, such as particles of tea leaf and hairs of tea leaf. [Purpose] The aim is to expand the use of nuclear track membranes (NTMs) for filtration of tea soup. [Methods] Flat membrane filtration equipment with the NTM placed in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tea soup. [Results] The colority and turbidity of tea soup after the separ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tercept aperture. The total volume of residual particles in tea soup decreases with pore size; the peaks of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decrease with the pore size. The flux of NTM is good and decreases with the pore size. After cleaning, membrane flux of 15-μm NTM can be restored to more than 80% of the original. It is found that the membrane can extend the life time and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y controlling the initial flow rate. [Conclusion] NTM can effectively intercept the particles larger than its pore size in the tea soup. The 15-μm NTM is the best to separate the tea soup with the excellent flux and retention effect during gravity, and 1-μm NTM is the best choice under pressure filtration.%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5 MeV·u-186Kr26+离子辐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蚀刻制备了多种规格核孔膜;针对饮茶时残存杯底的茶垢,用核孔膜开展了一系列茶汤过滤实验及滤后分析.过滤方法为螺旋平板小试仪上进行的死端过滤.对过滤后的茶汤和滤后膜表面分别进行了激光粒度、浊度色度、扫描电镜等分析,证明对茶汤除杂的有效性,观察截留的颗粒物形态;用流速测定的方法记录了滤膜的流速衰减过程;对流速和过滤效果俱佳的15μm核孔膜进行了在水壶中冲泡的耐久性测试,提出了核孔膜污染后可能的清洗方法.本文探讨了过滤过程初始流速对滤膜寿命的影响,指出控制初始流速是一种核孔膜过滤的优化操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
魏娇;
林苗苗;
张雅楠
-
-
摘要:
经过一年的时间,防雾霾紫外线"逸"站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通过对"逸"站的整体结构调整和内部空间规划,以及采用一些新技术,使"逸"站有了更好的完善.然而还不是尽善尽美,还需要现实中不断更新的技术来改进.
-
-
林苗苗;
魏娇;
张雅楠
-
-
摘要:
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老年人和儿童户外出行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出门也终日戴着口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应用防雾霾紫外线的核孔膜技术建设"逸"站.核孔膜的孔径小于10纳米,远远小于PM2.5,阻隔效率是98%,不易受潮变质,防风防雨防雾霾,对其的合理使用,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防雾霾紫外线的核孔膜技术应用在"逸"站上,再加以完善的设施功能及与自然和谐的外型设计,将形成最纯净、最实用、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共设施,让老人和孩子多了一方愉悦的天地.
-
-
肖舒颜
-
-
摘要:
为了对已经过刻度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进行注量标定,验证其测量的准确性,使用了核孔膜制备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在塑料闪烁体累积测量注量分别为时1.3×106和1.0×106时,使用PET核孔膜制备法测得的注量分别为1.29×106和1.03×106,偏差较小,塑料闪烁体可以用于核物理实验束流注量(率)测量.
-
-
赵燕军;
包德才;
任东文;
郑建华;
刘袖洞;
马小军
-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选择壳聚糖溶液为分散相,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首次采用核孔膜乳化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乳滴经戊二醛交联固化后所得微球球形度和单分散性良好(分散系数<20﹪).主要研究了核孔膜孔径大小、油水相体积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温度和固化时间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乳化法是制备单分散微球的良好方法.
-
-
沈东军;
郭刚;
惠宁;
许谨城;
陈泉
- 《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为了适应辐射物理业务对微米级束流的需求,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核物理所串列加速器实验室采用针孔技术建成重粒子微束装置.重粒子束流经过微米级(2.0×3.2μm)针孔,形成微米级束流.实验用32MeVS束流,得到微束的强度为10-10个/秒.对于微束的鉴定分为对微束粒子能量分布的测量和束斑尺寸的测量.前者,用金硅面垒探测器直接面对微束束流进行测量,实验结果峰总比为88﹪,即绝大部分成分为单能成分.对于束斑尺寸的测量采用了核孔膜方法,在针孔后1.5mm位置,放置厚度为12微米的PET膜,控制束流照射时间,使数百粒子通过PET膜.离线后,用紫外灯敏化,然后用NaOH溶液进行蚀刻,控制溶液温度和腐蚀时间,使孔的直径约0.1-0.2μm左右.冲洗后,用扫描电镜进行测量,结果为束斑尺寸为2.7×4.1μm,在此束斑内有130个微孔.即能得到整体得形象是长方形,又可以看到在其边缘还是有一些散射粒子.用核孔膜方法测量微束尺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得最直观得束斑图象.
-
-
-
-
-
-
王金兰;
任鲲;
林梅钦;
徐春明
-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7次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研究了NaCl和CaCl2对实验室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ρ(HAP)=1 000 mg/L的溶液,随着ρ(NaCl)的增加,表观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ρ(NaCl)=3g/L时,溶液的黏度仍有32.8 mpa·s,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530S型);在0.98 MPa的压力下,HAP溶液通过核微孔滤膜的能力随ρ(NaCl)的增加,逐渐降低.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与NaCl相比,ρ(CaCl2)=1 500 mg/L的溶液对线团尺寸的影响较大,当ρ(Ca2+)=400 mg/L时,溶液中聚合物线团直径达到1 334 nm,比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的线团直径要大得多.HAP溶液在盐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
-
-
王金兰;
任鲲;
林梅钦;
徐春明
-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7次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研究了NaCl和CaCl2对实验室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ρ(HAP)=1 000 mg/L的溶液,随着ρ(NaCl)的增加,表观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ρ(NaCl)=3g/L时,溶液的黏度仍有32.8 mpa·s,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530S型);在0.98 MPa的压力下,HAP溶液通过核微孔滤膜的能力随ρ(NaCl)的增加,逐渐降低.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与NaCl相比,ρ(CaCl2)=1 500 mg/L的溶液对线团尺寸的影响较大,当ρ(Ca2+)=400 mg/L时,溶液中聚合物线团直径达到1 334 nm,比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的线团直径要大得多.HAP溶液在盐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
-
-
王金兰;
任鲲;
林梅钦;
徐春明
-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7次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研究了NaCl和CaCl2对实验室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ρ(HAP)=1 000 mg/L的溶液,随着ρ(NaCl)的增加,表观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ρ(NaCl)=3g/L时,溶液的黏度仍有32.8 mpa·s,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530S型);在0.98 MPa的压力下,HAP溶液通过核微孔滤膜的能力随ρ(NaCl)的增加,逐渐降低.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与NaCl相比,ρ(CaCl2)=1 500 mg/L的溶液对线团尺寸的影响较大,当ρ(Ca2+)=400 mg/L时,溶液中聚合物线团直径达到1 334 nm,比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的线团直径要大得多.HAP溶液在盐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
-
-
王金兰;
任鲲;
林梅钦;
徐春明
-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87次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研究了NaCl和CaCl2对实验室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ρ(HAP)=1 000 mg/L的溶液,随着ρ(NaCl)的增加,表观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ρ(NaCl)=3g/L时,溶液的黏度仍有32.8 mpa·s,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530S型);在0.98 MPa的压力下,HAP溶液通过核微孔滤膜的能力随ρ(NaCl)的增加,逐渐降低.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与NaCl相比,ρ(CaCl2)=1 500 mg/L的溶液对线团尺寸的影响较大,当ρ(Ca2+)=400 mg/L时,溶液中聚合物线团直径达到1 334 nm,比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的线团直径要大得多.HAP溶液在盐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