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校园绿地

校园绿地

校园绿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568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艺术科技、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校园绿地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灵、于志会、兰思仁等。

校园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1.8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568 占比:98.13%

总计:7712篇

校园绿地—发文趋势图

校园绿地

-研究学者

  • 丁灵
  • 于志会
  • 兰思仁
  • 刘冠珠
  • 刘建海
  • 刘晖
  • 吴小辉
  • 周士锋
  • 宋晓梅
  • 张红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国龙
    • 摘要: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行业对于素质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想,还推动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之下,从高校的课本教学逐渐的推广到了校园景观建设。在高校校园当中,主要的景观就是绿化景观和建筑景观,而且不同景观会体现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使莘莘学子在校园中穿梭时,能够对自然之道有一个深刻的感悟,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情怀。
    • 刘雅洁; 王玉丹; 曹红月; 王琦玲; 李海薇; 阚佳莹; 杨春雪
    •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作为专性寄生菌,可与植物共生并发挥生态功能,为探究植物根系结构特征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和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s)为材料,分析4种植物的根长、表面积、投影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和交叉数,测定根围土的理化性质,分离根围土中的孢子并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根围共鉴定到AM真菌6属27种,其中狼尾草根围鉴定出5属15种,为共生AM真菌种最丰富的植物,波罗的海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baltica)分布于每种植物的根围土中,对不同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根系特征影响了植物根围AM真菌的分布,且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所发挥的影响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AM真菌多样性与植物根系特征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 图书馆与学生中心配合下沉中庭广场形成校园核心的回廊空间。半地下通道通过台阶与缓坡联系校园绿地,对应上方连廊连接四周建筑,成为校园三维的建筑复合体。图书馆将功能体分成两个交错的C字形,经由转折架空叠加,保留入口校园绿地与背后山体的视线穿透。空间从多层挑高书架天光中庭,延展到线性体量底端观山框景的阅览室。
    • 邢歆; 申瑞雪
    • 摘要: 近年来,社会提倡培养学生的自然意识,许多学校陆续开展自然教育课程,但普遍存在缺乏实践活动场地的问题,因此利用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绿地,建设配合自然教育课程开展的专类科普园,是推进校园自然教育的可行方案。以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芬雅植物园的景观及科普导视系统的设计为例,展示其作为校园自然教育实践场地,提升校园绿化景观观赏性的同时,发挥体验互动、科普学习的自然教育功能,以期为上海校园内配合自然教育课程的专类科普园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 安玉浩; 肖茗兮; 甘德欣; 刚良
    • 摘要: 校园绿地空间为大学生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探究了校园绿地的空间特征对大学生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关联对调节和干预大学生体力活动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力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分别为62.35 min/周、50.03 min/周,体力活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受课业安排的影响对于校园绿地的使用从早到晚出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在18:30~20:30时达到峰值,女生(57%)使用者比例大于男生(43%),且以静坐(59.87%)为主导性体力活动;校园绿地空间的绿地覆盖率(P=0.003)、空间郁闭度(P=0.004)和乔木多样性指数(P=0.025)与使用者人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便捷可达、绿化适量、视线通畅的校园绿地空间更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同时健身设施的完善、场地的卫生情况和照明也能促进体力活动的进行。
    • 徐铖
    • 摘要: 文章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夏季不同植物配置的绿地空间微气候进行实测。主要针对乔—草、乔—灌—草、乔—灌这三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绿地空间,测定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比较不同植物配置下绿地空间的微气候效应;采用问卷调查与生理等效温度(PET)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在夏季不同植物配置空间环境中的主观热感受与生理等效温度的相关性,总结夏季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气候效应有较大影响、与人体热舒适度存在密切关联。通过风景园林景观要素,结合校园绿地空间特点,探讨校园绿地的适宜性设计以及植物配置在调节和改善校园绿地空间微气候中的作用。
    • 黄紫妍; 唐世斌; 覃盟琳
    • 摘要: 为了解广西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物种及景观现状,为高校植物景观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对广西大学校园公共活动区人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多样性特征及层次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大学东、西校园4种类型的公共活动区内有238种植物,隶属78科182属;种数较多的有豆科(Fabaceae)、棕榈科(Arec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等5科,以常绿树种为主。各功能区、各层次重要值排名靠前的优势种有小叶榕(Ficus concinn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a)、杧果(M.indica)、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不同校区及功能区内各层次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有一定差异;东校园教学办公区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0.9773)、Shannon-Wiener指数(4.0633)均最高;各功能区3个层次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相近;除西校园湖岸水景区外,其他功能区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相近;整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群落结构以复层型结构为主。建议加强校园各区域绿地的养护管理,平衡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提高观赏类藤本植物应用,打造更加和谐和多样的校园环境。
    • 温昊; 王雷
    •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屋顶花园一定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股新浪潮。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食品楼屋顶花园为设计对象,设计主题为“趣学”,即结合项目区位特点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院校特色,力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结合,为师生设计出不仅具有景观效益更有生态效益的空间,同时注重屋顶绿化之中施工的防渗漏、楼体承载力等问题。项目主要以植物铺装划分各类功能区,功能区紧扣项目主题,以“趣”“学”为主题划分为景物观赏区、休闲娱乐区和学习实践区,每个区块动静结合,着重突出供师生观赏学习实践的功能。然后,叠加植物、山石、小品、道路铺装以及现代科技的应用,利用园林造园手法在屋顶上创作类自然环境,为学校内师生以及人民群众营造良好观赏氛围的游憩境域。本设计项目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屋顶花园在校园中的应用,为以后校园屋顶花园设计提供一定理念构思。
    • 柏磊; 严贤春
    • 摘要: 2021年7-11月,对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景观植物病虫害进行调查,共发现病虫害种类27种。其中,虫害种类18种,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虫种类8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种类9种和锉吸式口器害虫种类1种;病害种类9种。11种植物受多种病虫害为害。通过调查与分析,研究校园病虫害产生原因,提出病虫害防治对策,旨在为校园景观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 邹宁; 李运远; 胡楠
    • 摘要: 以北京林业大学5块绿地为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内部空气的PM_(10)浓度及植物群落美景度进行测量评价,并结合群落特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筛选既有良好的滞尘能力又有较高美景度的最佳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流书播惠亭(常绿落叶相结合、高大乔木为主导的密植绿地)绿地群落的PM_(10)阻滞能力更强、景观美景度更优,常绿植物覆盖度10%~30%,每百平米有4~6种植物、植物颜色3~4种,乔灌搭配比例适中(0.6~3.5),植物搭配方式多为乔灌草型群落结构,校园绿地设计可参考其群落配置模式。2)校园内各样地PM_(10)日浓度变化整体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群落PM_(10)浓度与常绿植物覆盖度、色彩丰富度、结构层次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群落SBE美景度值与乔灌比、色彩丰富度、植物种类丰富度、结构层次丰富度极显著正相关。4)群落SBE美景度与PM_(10)浓度具有相关性,乔灌草型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和较高美景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