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标本质量

标本质量

标本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5701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吉林省第六届临床细胞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等;标本质量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丘丽玉、刘远金、吴云艳等。

标本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701 占比:99.85%

总计:95844篇

标本质量—发文趋势图

标本质量

-研究学者

  • 丘丽玉
  • 刘远金
  • 吴云艳
  • 季广厚
  • 张健
  • 谭美群
  • 刘旗明
  • 叶瑞梅
  • 张智慧
  • 李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鹏展
    • 摘要: 目的:研究基层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效果。方法:将无锡市梁溪区广瑞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12月采集的200份实验室标本设为管理组,建立基层医学实验室诊断标准化体系,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将2016年1-12月采集的200份实验室标本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实验室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标本质量误差率、回报合格率、危急值回报率、危急值回报及时率以及患者等待时间、样本周转时间(TAT)。结果: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等待时间、TAT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基层质量体系建设,建立了属于自身的检验质量体系,可提升标本检验合格率、回报合格率、危急值回报及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标本质量误差率,缩短TAT与患者等待时间,值得借鉴。
    • 马月海; 金哈布日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1例超低小肠坠入骶前间隙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传统ELAPE手术治疗,观察组36例予以改良L-ELAPE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环周切缘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肿瘤标本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可以减少环周切缘阳性率,提高肿瘤标本质量,不影响术后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 田伟田; 王敏
    • 摘要: 目的分析检验科中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28例检验科接收微生物检验标本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标本检验时期采用常规检验科管理模式进行检验工作管理,观察组标本检验时间采用质量综合改进模式进行检验工作管理。结果接受常规检验科管理模式下的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无菌体液标本对应不合格率以及综合不合格率分别为3.51%、1.75%、1.75%、0.88%、0.88%、1.75%、10.53%,接受质量综合改进模式下检验科管理的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应不合格数据分别为0.88%、0.88%、0、0.88%、0.88%、0、3.51%;采集阶段影响微生物标本质量的因素中采集时间不恰当、采集量不足、采集污染的OR值分别为3.542、8.497、9.294,保存与送检阶段影响微生物标本质量的因素中送检时间过长、保存或送检过程污染的OR值分别为5.081、4.204,检验阶段影响微生物标本质量的因素中检验操作过程污染、标本待检时间过长的OR值分别为9.592、7.931,其他部分影响微生物标本质量的因素中患者所致检测结果异常的OR值为4.290(P<0.05)。结论标本污染、标本待检时间过长、采集量不足等是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因素,改善措施需要从整体工作链流程、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用品物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与协调处理,同时结合长期观察监督、质量管理才能提高且稳定检验标本质量
    • 余艳丽; 汪建军; 张亚兰
    • 摘要: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临床输血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从而有效保障送检的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规范化,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2月(管理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临床送检的25534例输血检验标本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月~12月(管理后)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临床送检的25865例输血检验标本为实验组.分别对各组间不合格标本进行归类、分项及统计.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标本698例,不合格率为2.73%;实验组不合格标本249例,不合格率为0.96%.应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后,实验组临床输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质量后,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临床输血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 刘慧力; 李智贤; 廖新红; 陈圆圆; 王斯达; 钟燕芬; 黄滟琳
    • 摘要: 目的:探讨标本质量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病变取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肺外周病变活检所获得的穿刺标本质量信息(包括标本肉眼观特征、标本取材量)及穿刺病理结果等资料,分析穿刺标本质量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肺外周病变活检取材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在肉眼可见黑色颗粒的标本中,肺组织来源的占比达91.3%(95/104),肉眼是否可见标本内的黑色颗粒在组织来源上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条数、标本平均长度、最大标本长度及不同穿刺针型号对取材成功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形态对取材成功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活检标本的某些外观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活检标本的组织来源,标本形态会对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造成影响.
    • 廖民霞
    • 摘要: 目的:针对微生物检验中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的尿液、无菌液体和分泌物标本共2991例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针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2991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标本质量不合格(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无菌液体标本)率占比6.95%(208/2991);其中主要不合格原因包括:不合理的采集时间、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以及检验不规范等.结论:微生物检验中需要根据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充分提高其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 秦海英; 顾东岳; 芦霄; 胡靖熙
    • 摘要: 目的 分析个案护理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0例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案护理模式)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示意疼痛率、所取标本质量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 术前5 min,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决定手术时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过程中示意疼痛率及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取标本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个案护理模式的护理措施针对性强,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恐惧,提高患者对操作过程的依从率,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提高穿刺取样质量.
    • 魏宇燕; 孟凡萍
    • 摘要: 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检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二便标本送检率较低现象一直存在.如何提高标本采集质量、送检率和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已成为临床热点话题.本文对临床实际工作中二便标本在采集、送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其发生原因,并提出持续质量改进的可行策略,以期为临床提高标本质量与送检率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 谢爽; 张春旭; 尹智渊; 翟玉龙; 方雄超; 王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60例行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58±12)岁,年龄范围为38~ 75岁.60例患者中,30例行改良L-ELAPE,设为改良组,30例行传统L-ELAPE,设为对照组.改良组患者腹部手术步骤同传统L-ELAPE.改进部分如下:(1)当肿瘤位于直肠前壁时,采用折刀位直视下完成会阴部手术;(2)为避免小肠术后坠入盆腔,均在腹腔镜下关闭盆底腹膜,必要时放置生物补片.对照组患者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均在截石位下施行,将生物补片缝合于肛提肌边缘.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行盆腔CT检查,了解患者小肠坠入骶前间隙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术后1个月内死亡患者.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全组标本质量评分、前壁肿瘤标本质量评分分别为(359± 105) min、(192±99) mL、(17±6)枚、(4.1±0.8)分、(4.7±0.5)分;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68:±:37) min、(136±61) mL、(15±5)枚、(3.5±0.7)分、(3.9±0.7)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全组标本质量评分、前壁肿瘤标本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2.130,2.871,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1,0.864,P>0.05).(2)术后情况:改良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量、术后住院时间、会阴部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3.3±1.1)d、(8.7±4.8)d、(85±27) mg/L、(8.5±4.5)d、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7±1.4)d、(7.7±2.8)d、(79±25) mg/L、(7.7±2.2)d、5例.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1,1.520,0.521,0.509,P>0.05).两组患者会阴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会阴部并发症的患者经引流、换药、营养支持、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3)随访情况: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CT检查结果示术后小肠坠入骶前间隙例数分别为2例和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72,P<0.05).结论 改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对于超低位直肠前壁肿瘤显露更好、标本质量更高,可减少小肠坠入骶前间隙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较长.
    • 欧阳能良; 王伟佳; 黄福达; 苏韶生; 兰海丽; 王娟; 陈康; 谢晋烨
    • 摘要: 作者介绍了医院通过建立检验前质量管理委员会、实施检验前全程监管、明确职责并落实主体责任等多种措施,来提升检验前质量.信息化手段在检验前质量管理中起到了全程管理、提前预警和拦截不合格标本的作用,而多部门、多环节、多措施的协调运用,促进了检验前质量的提升,保障了检验结果质量和患者医疗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