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杜子春

杜子春

杜子春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46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法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年北京大学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等;杜子春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进、杨化坤、丁玮等。

杜子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467 占比:99.86%

总计:55543篇

杜子春—发文趋势图

杜子春

-研究学者

  • 丁进
  • 杨化坤
  • 丁玮
  • 周冰清
  • 周江
  • 张华
  • 李玉平
  • 李艳静
  • 林保淳
  • 邬梦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雅婷
    • 摘要: 《杜子春》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根据唐传奇《杜子春传》改编而来的一部翻案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杜子春深受母爱感动从而放弃登仙、回归人世生活的故事。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位无私奉献的慈母形象,但却没有描写父亲一角,出现了一种“父不在”的现象。笔者试从作者的家庭背景出发,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下“良妻贤母”的教育思想,分析其现象的成因。
    • 张媛媛
    • 摘要: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个人无意识,即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与“内在孩子”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集体无意识,即因建构日本近代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慈母”形象的建立。《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创伤与日本民族的文化创伤,同时企图通过叙事来帮助自己和读者治愈创伤。
    • 刘晓颖
    • 摘要: 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是在中国唐传奇《杜子春传》的基础上加入作者自身想象改编而成,从人物性格到情节设置都与原著有很大不同.主人公杜子春的心理状态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变化,精神分析学中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强烈斗争在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杜子春最初在"本我"的欲望驱使下追求金钱和仙术,在经受成仙考验的过程中,其"自我"一度受到"本我"的压抑甚至完全"死去",直到看见自己的母亲受苦,其"超我"人格才开始觉醒,联合"自我"一起抗争并战胜了"本我",最终虽未能成仙,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 李晴
    • 摘要: 日本大正时代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以中国为背景或以中国古典小说为题材的作品.其代表作之一的《杜子春》,就是以中国古典神仙小说《杜子春传》为题材,并对原作进行了大幅改动诞生的作品.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对比开始,将焦点放在两部作品中母亲这一角色的差异上,结合芥川的家庭和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 林保淳
    • 摘要: “人生如梦”,虽是一句常言俗语,但细思之下,却富涵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学思致与人生观照。在唐人传奇中,以“梦境”为小说中主要结构的作品相当多,如《秦梦记》《三梦记》《杜子春》等皆是,而其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及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无疑是最获瞩目的,有关这两篇小说的讨论,篇章甚多,精辟的论点也不少,在此不一一枚举,仅从“人生如梦”的角度诠说这两篇小说不同的意旨。
    • 李淼
    • 摘要: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在铃木三重吉的童谣童话杂志《赤鸟》上发表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本稿旨在围绕作品结尾的"泰山南麓的一间房子"这一设定进行研究,分析铁冠子意图与杜子春自身的想法,最后探讨杜子春是否会前往泰山.
    • 王若菡
    • 摘要: 古典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也承载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杜子春》为《唐人传奇》中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主人公传奇且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生.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硬译"三个方面来探讨韩瑞亚在《杜子春》上的误译,以批判的角度来鉴赏古典文学的翻译,并希望该角度能够为未来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 李奕璇
    • 摘要: 翻案小说是日本一种独特的小说创作方法,在日本一直备受青睐。其中,中岛敦的《山月记》、芥川龙之介《杜子春》都取材自中国唐代传奇小说,两部作品在与原作的对比上具有较多的相似点,譬如两部作品都保留有原作的题材,有着与原作大致相同的情节和故事走向。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引用了诗句穿插其中,为作品增添了亮点。但是,在作为原作的《人虎传》和《杜子春传》中,却并没有诗句的出现,即在作品中穿插诗句的方式是日本作家在改写中自行添加的一笔。日本作家在改写过程中对诗的添加亦是对原作的“翻案”之一,在翻案小说中的诗句,或有更甚原作的精彩之处和其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山月记》和《杜子春传》为例,对其中增添的诗进行解析。
    • 席嘉敏
    • 摘要: 《杜子春传》选自唐传奇《续玄怪录》,流传到日本后在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杜子春》中发生了变异,作者对原著中的修仙原因与修仙失败的原因两处情节进行了改写,在结尾处增添了 一处原著中没有的赠屋情节.同时把作品的主题由原著的修仙不易,仙才难成变成了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产生变异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时代环境对作者创作的深远影响.
    • 新加坡勞悦强
    • 摘要: 先秦諸子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而儒道二家尤其顯然,但學者大多注意其在哲學建構方面的作用,如魏晉玄學便是顯例。佛教爲外來教義,在中國人接受過程中,道家思想的影響一直備受重視,但大體都在局限於佛學概念上轉譯,所謂格義佛教,即是明證。至於儒家的影響則從來缺乏關心。此外,佛教在中國的受容乃至中國化,儒道思想在廣義文化範圍内的影響,更是無人留意。本文追溯印度故事《烈士池》在中國的嬗變,以説明佛教中國化看似自然的過程。通過詳細剖析《烈士池》被唐代傳奇作者多次改寫,同時又得到唐代華嚴、唯識二宗大師釋經的闡發,乃至宋元間道教講經的借用,從而證明在在可見的儒道二家思想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隱微的印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