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779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7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2017年全国中医肿瘤青年论坛等;有氧糖酵解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刁力、姜梅、孙玺媛等。

有氧糖酵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7798 占比:99.91%

总计:117909篇

有氧糖酵解—发文趋势图

有氧糖酵解

-研究学者

  • 刁力
  • 姜梅
  • 孙玺媛
  • 柴家科
  • 盛志勇
  • 陈宏
  • 陈禹含
  • 魏冬梅
  • 刘起展
  • 周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鑫; 王敏
    • 摘要: 有氧糖酵解是肿瘤细胞最重要的代谢特征之一,不仅能为肿瘤细胞快速提供能量,而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中间代谢产物是其他多种代谢通路所必需的前体物质,可以为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更重要的是,肿瘤细胞的高通量糖酵解产生高乳酸、低葡萄糖的代谢环境,能够帮助维持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有氧糖酵解现象伴随着糖酵解相关的限速酶及转运体的水平上调,最终导致葡萄糖的消耗增加以及乳酸分泌增加。靶向糖酵解基因的药物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的进展,并提高其他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有氧糖酵解靶向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化疗等的联合应用是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是,有氧糖酵解靶向治疗目前也存在两个困境:(1)肿瘤细胞本身的代谢异质性;(2)免疫系统在靶向糖酵解治疗过程中也会受到损伤。本文就有氧糖酵解的各个靶点及其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其靶向治疗目前存在的困境展开综述。
    • 潘烽平; 李彦; 张明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同源盒蛋白(HOX)B5对结直肠癌(CRC)细胞有氧糖酵解和恶性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预实验选取CRC细胞株Caco2构建过表达HOXB5的细胞株,HCT116构建敲低HOXB5的细胞株;分别采用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糖代谢检测试剂盒、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或敲低HOXB5对CRC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能力、有氧糖酵解、糖酵解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在Caco2细胞中,过表达HOXB5能明显增强细胞增殖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均P<0.05),增加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及乳酸、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均P<0.05),上调丙酮酸激酶同工酶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在HCT116细胞中,敲低HOXB5能明显减弱细胞增殖及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均P<0.05),减少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及乳酸、ATP含量(均P<0.05),下调PKM2、LDHA、GLUT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HOXB5通过促进CRC细胞有氧糖酵解来增强其恶性增殖。
    • 杨一言; 高继萍; 续国强; 王晓堂; 宋国华
    • 摘要: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葡萄糖代谢重编程是肿瘤中最具代表的代谢特征,具有独特能量代谢特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会优先选择糖酵解,而不是选择能够高效产能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当前研究表明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可以直接靶向葡萄糖转运蛋白及关键酶来改变葡萄糖代谢,或者通过调节癌症相关信号通路间接改变葡萄糖代谢。本文对ncRNA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氧糖酵解的有关机制进行综述。
    • 摘要: 代谢重塑是癌症的一个关键特征。癌症代谢阐明了肿瘤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之间的交互作用,应激条件下代谢酶催化活性的获得,以及肿瘤代谢物的鉴定。现在从最初的观察(即有氧糖酵解,称为瓦博格效应)扩展到对各种营养素的重新利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质和其他碳源和(或)氮源。营养代谢的异常改变促使肿瘤细胞不受控地增殖,并影响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癌症侵袭和转移。因此,代谢干预措施,尤其是对营养供应的管理,在癌症治疗中备受关注。
    • 叶琳岚; 贺春晖; 朱旭婷; 李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降糖药物苯乙双胍联合己糖激酶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4T1和MDAMB-231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苯乙双胍单独或联合2-DG处理4T1与MDA-MB-231细胞48 h,用SRB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含量,多功能化学发光仪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海马能量检测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耗氧量(OCR)。结果苯乙双胍组的4T1与MDA-MB-231细胞上清液己糖激酶表达量(4.6±0.17,3.73±0.21),葡萄糖消耗量(356±31,397±42)μg/105个细胞,乳酸浓度(5.59±0.52,7.83±0.78)μmol/L均高于空白组的已糖激酶表达量(1±0.15,1±0.12),葡萄糖消耗量(289±25,301±32)μg/105个细胞,乳酸浓度(2.37±0.18,4.01±0.45)μmol/L(P<0.01);苯乙双胍联用2-DG组的细胞存活率(64.63±2.28,51.97±2.29)%,即使降低90%剂量,仍高于苯乙双胍组(86.70±1.83,85.53±1.46)%(P<0.001),两药联用极大地促进了4T1与MDA-MB-231细胞的凋亡,此外,相比于苯乙双胍组(5.59±0.52,7.83±0.78)μmol/L,苯乙双胍与2-DG联用组(3.46±0.37,5.18±0.62)μmol/L细胞的乳酸产量也大大下降(P<0.01);与苯乙双胍或2-DG单药组相比,苯乙双胍联合2-DG组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苯乙双胍联合2-DG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时间72.5 d,高于苯乙双胍组57 d、2-DG组55.5 d(P<0.01),苯乙双胍联合2-DG可以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结论己糖激酶抑制剂2-DG显著增强了苯乙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
    • 黄晓; 符德元
    • 摘要: 致密且紊乱的血管形成是肿瘤的重要特征。过去几十年里,抗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的开发,诸如贝伐珠单抗等药物已走向临床,但却暴露出易耐药、疗效欠佳等诸多问题。近期肿瘤内皮细胞(tumor endothelial cell,TEC)的糖代谢重编程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通过阻断TEC的糖酵解过程,可帮助肿瘤血管正常化。本文将就其中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田雅静; 曹鑫; 段程伟; 王晓乐; 华玲艳; 宋愈
    •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糖尿病中最常见的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全球20~65岁人群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内微血管的异常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糖酵解过程是从葡萄糖分解开始到丙酮酸生成的过程,可以为机体迅速提供能量,内皮细胞多数通过糖酵解产生的ATP来维持其功能,包括维持紧密连接和屏障作用。丙酮酸激酶(PK)的M2亚型(PKM2)作为糖酵解的关键酶,在机体的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作为视网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KM2通过代谢和非代谢方式调节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的功能,在DR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通过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两个方面来综述PKM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从而为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沈翀; 阎家骏; 任煜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42-3p对膀胱癌(BC)细胞增殖与有氧糖酵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PCR检测比较人BC细胞系(SW780、UMUC3、T24、BIU87)和人输尿管上皮细胞(SV-HUC-1)中miR-142-3p表达水平,选取低表达的BC细胞进行miR-142-3p过表达质粒转染;分别采用平板细胞克隆实验、CCK8-法、流式细胞术、2-NBDG葡萄糖摄取实验、糖代谢检测试剂盒检测miR-142-3p表达对BC细胞增殖、活性、周期、有氧糖酵解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42-3p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乳酸脱氢酶A(LDHA)的靶向性及作用关系。过表达miR-142-3p的BC细胞分别转染CDK4或LDHA表达质粒,采用CCK8-法、2-NBDG葡萄糖摄取实验、糖代谢检测试剂盒测定转染后的BC细胞活性和有氧糖酵解情况。结果miR-142-3p在T24、UMUC3细胞中显著低表达(均P<0.01)。T24、UMUC3细胞转染过表达miR-142-3p质粒后,克隆能力及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均P<0.01),2-NBDG荧光强度显著减弱(均P<0.01),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显著减少(均P<0.01)。miR-142-3p靶向抑制CDK4和LDHA蛋白表达(均P<0.01)。CDK4或LDHA表达显著逆转了miR-142-3p过表达对T24细胞的活性和有氧糖酵解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CDK4和LDHA抑制BC细胞增殖和有氧糖酵解
    • 陶正娣; 吴勤研; 蓝晓红; 高茗; 魏玮; 谢学建; 王玥坤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甲醚对肝癌及其特异糖代谢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分为对照组(DMSO溶剂)与大黄素甲醚低、中、高(2.5、5、10μmol/L)浓度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甲醚对肝癌细胞Hep G_(2)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甲醚对肝癌细胞Hep G_(2)的周期阻滞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黄素甲醚给药后对糖酵解途径关键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平板克隆法检测大黄素甲醚对Hep G_(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检测大黄素甲醚给药后对Hep G_(2)细胞葡萄糖摄取及乳酸生成相对含量的影响;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各组小鼠体重、瘤体体积及瘤体质量。结果大黄素甲醚处理Hep G_(2)肝癌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大黄素甲醚处理Hep G_(2)肝癌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25μmol/L。细胞周期实验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大黄素甲醚(2.5、5、10μmol/L)能够显著抑制Hep G_(2)细胞增殖(P<0.05),阻滞细胞增殖在G2/M期(P<0.05)。葡萄糖和乳酸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甲醚(2.5、5、10μmol/L)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甲醚能够显著下调HK2、PFKFB3、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甲醚(10 mg/kg)给药干预能够显著抑制皮下荷瘤小鼠的瘤体生长,显著降低小鼠瘤体体积和质量(P<0.05)。结论大黄素甲醚可以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干预糖酵解途径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杨柳易; 王琛
    • 摘要: 肾脏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涨,并可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感染等常见病的风险^([1])。肾脏疾病发病进展隐匿,未经及时识别与处理常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CKD进展缓慢且常呈不可逆趋势,无论何种潜在病因最后均导致不可逆的肾单位丢失、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和(或)过早死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