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9100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广东公安科技、大观周刊、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现玲、王群利、刘刚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91005篇
占比:100.00%
总计:3191088篇
有机磷类杀虫剂
-研究学者
- 李现玲
- 王群利
- 刘刚
- 卢镇
- 唐卫
- 朱华龙
- 黄华
- 黄凤玲
- 曾益良
- 李卫国
- 赵福顺
- 乌小瑜
- 何爱华
- 侯江利
- 冯建雄
- 刘卫博
- 刘妤玲
- 孙瑞
- 寇鹏斌
- 张崇斌
- 张杰
- 张永生
- 张青
- 彭艳
- 时晓磊
- 李明甫
- 梅红玉
- 王同顺
- 王大生
- 秦小薇
- 罗晶
- 耿鹏
- 聂力
- 胡琴
- 胡美英
- 谢颖
- 贾正新
- 赵海军
- 达普妮
- 郑敬敏
- 郝卫宁
- 都述虎
- 钟国华
- 陆庆
- 陆海瑞
- 陈丹君
- 陈丽娜
- 陈佛祥
- 陈雪梅
- 韦挺
-
-
宁方尧
-
-
摘要:
将茄果类蔬菜样品用乙腈萃取后,采用全自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茄果类蔬菜中7种有机磷类杀虫剂(抑菌灵、毒死蜱、氟菌唑、百菌清、噻菌灵、敌菌灵和戊菌唑)残留量.优化的GPC条件为:体积比1:4的丙酮-环己烷混合溶液为洗脱剂,流量为5 mL·min-1,洗脱时间为8 min,收集时间为6 min;优化的测定条件为:HP-5 MS型色谱柱为分离柱,选择电子轰击离子(EI)源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以环氧七氯为内标物.结果显示:7种有机磷类农药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5~5.0 mg·L-1,检出限(3S/N)为0.0022~0.0045 m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2%~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
-
-
-
-
顾林玲
-
-
摘要:
有研究认为一定剂量的毒死蜱即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APVMA)对该杀虫剂与发育神经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毒理学再评价。近日,APVMA得出毒死蜱风险再评价结论:没有证据证明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具有影响神经发育的作用。动物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差异与年龄无关。基于此,由毒死蜱引起的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最为敏感。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毒死蜱的健康指导值,以保护全部人群。
-
-
张小磊;
廖逊;
毛凯凯;
李建洪;
万虎
-
-
摘要: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白背飞虱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本文报道了湖北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防治药剂的抗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2011-2014年采自湖北鄂州蒲团、鄂州长港、枝江问安和石首南口稻田的白背飞虱4个田间种群对11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噻嗪酮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13.0 ~38.6倍);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中等的抗性水平(RR =2.6~15.4倍);对噻虫嗪(RR =2.1 ~6.9倍)、噻虫胺(RR =3.0 ~7.0倍)、呋虫胺(RR =2.5 ~7.0倍)及啶虫脒(RR=3.3 ~8.2倍)处于敏感至低抗水平;所有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均对烯啶虫胺(RR =2.2 ~4.9倍)、异丙威(RR=2.0~4.6倍)及醚菊酯(RR =1.8~4.0倍)敏感;除长港(2011-2012年)与蒲团(2012年)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蚜酮敏感外,其余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均对吡蚜酮产生中等水平抗性(RR=15.2 ~91.0倍);白背飞虱长港田间种群(2013年与2014年种群)对毒死蜱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5.6和10.1,其余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则对毒死蜱为敏感或低水平抗性(RR=1.7 ~8.5倍).[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建议加强对噻嗪酮、吡虫啉和吡蚜酮抗性监测,同时减少噻嗪酮、吡虫啉和吡蚜酮在水稻田使用次数,降低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田间种群选择压,延长其在田间的使用寿命.
-
-
-
-
-
-
-
摘要:
2016年12月31日,毒死蜱和三唑磷将在蔬菜上禁止使用!三唑磷和毒死蜱均属有机磷类杀虫剂,曾经是蔬菜上防治豆角螟、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的主要品种。但由于毒死蜱、三唑磷威胁人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农产品出口,农业部早在2013年发布2032号公告,规定2014年12月31日起,
-
-
李勃;
马瑜;
张育辉
-
-
摘要:
有机磷类杀虫剂对水域的污染已经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该类农药的分子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活性而对动物产生神经毒性,但仅此还不能解释此类杀虫剂暴露对动物机体所产生的多种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磷类杀虫剂除通过对ACh E的干扰而对非靶标水生动物机体产生神经毒性并导致其行为异常外,还可作为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动物的生殖、发育和内分泌产生干扰作用,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过程、造成DNA损伤、导致遗传毒性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毒性效应。文章综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暴露对不同水生动物个体及种群发育的毒性作用,包括对神经功能以及行为的影响,对内分泌、生殖和发育的干扰及对氧化应激、DNA损伤、遗传毒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尝试分析了此类杀虫剂对非靶标水生动物的毒性机制并对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进行了思考。
-
-
王圣印;
周仙红;
张安盛;
李丽莉;
门兴元;
张思聪;
刘永杰;
于毅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酯酶(AChE).由于辛硫磷作用方式和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基本相同,已经发现辛硫磷和两类杀虫剂产生了交互抗性.本文就害虫对辛硫磷的作用机制、抗性概况、抗性机理、剂型、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指出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的使用一种杀虫剂,规范施药的方法,这样可降低杀虫剂对害虫的选择压力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发展。在杀虫剂的抗性治理策略中,经常会提到轮换使用杀虫剂,准确的提法应该是轮换使用不具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另外,不同类别杀虫剂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抗性但同一类别杀虫剂之间可能不存在交互抗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其他杀虫剂与辛硫磷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害虫对辛硫磷抗性水平、抗性消退的规律和是否存在交互抗性合理搭配农药的使用。同时,关于害虫对辛硫磷抗性机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在农药制剂中添加对应的增效剂,从根本上消除害虫对辛硫磷产生抗性的因素,间接提高辛硫磷的杀虫效果。
-
-
-
-
-
-
-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6.06.08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甲磺酰菌唑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其中甲磺酰菌唑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1至1:200。作为优选,有机磷类杀虫剂选自辛硫磷、敌敌畏、丙溴磷、马拉硫磷、喹硫磷、敌百虫、三唑磷中的一种。本发明所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农药制剂治病虫害时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菌及害虫的抗药性发展,降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