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盐
有机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48454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沥青、石油钻采工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海洋工程工作部2012年工作年会暨技术交流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科技装备专业委员会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等;有机盐的相关文献由65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少全、张坤、张民立等。
有机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8454篇
占比:100.00%
总计:2548579篇
有机盐
-研究学者
- 姚少全
- 张坤
- 张民立
- 王磊磊
- 龙涛
- 王红芳
- 黄达全
- B·萨恩斯特兰
- E·雅库波维克
- H·贝格斯特兰
- M·林瓦尔
- 杨勇
- 郑力会
- 张现斌
- 李广环
- 田增艳
- 魏尽然
- B·-G·约瑟夫森
- C·-M·安德逊
- E·滕尼堡
- S·格里芬
- 刘艳萍
- 原健安
- 宋晓燕
- 庄伟
- 李公让
- 李文娟
- 李春祥
- 段宣明
- 火昌盛
- 王信
- 王勇
- 王威
- 逄凯迪
- A·肯普夫
- B·G·约瑟夫森
- C·M·安德逊
- E·藤尼堡
- G·罗林杰
- J·里恩
- J·马特尔诺瓦
- M·J·麦克吉尼斯
- M·泰勒
- WANG Lei
- ZHAO Lei
- 严锋
- 于培星
- 余加水
- 侯士东
- 侯宝红
-
-
张凯;
高尚;
李加荣
-
-
摘要:
为获得性能优异、绿色环保的新型气体发生剂,以高氮含能离子盐3-硝基-1,2,4-三唑-5-酮(NTO)为阴离子,分别合成了3种NTO有机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感度以及爆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3种NTO有机盐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感度以及优异的爆轰性能,有望应用于气体发生剂领域。
-
-
曹伶;
于培志
-
-
摘要:
钻井作业过程中,钻遇地层大部分地层为泥页岩地层,泥页岩水化导致的井壁不稳定情况一直以来困扰着学者与科研人员。水基钻井液相对于油基钻井液具有成本低、排放污染小等优势,所以高效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发展需求一直很高。低活度水基钻井液即利用活度调节剂降低水基钻井液活度从而达到防塌效果。从低活度钻井液防塌机理即杜南平衡理论出发,对低活度水基钻井液的应用及其中活度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且由此对各类活度调节剂进行评价,最后对未来活度调节剂的发展做出展望。
-
-
张文龙;
朱良根;
赵秀峰;
范磊
-
-
摘要:
用4种方法分别测定试样中硫化物的质量分数,并进行10次平行检测,按照试样中硫化钠理论质量分数为5.000%计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与检测回收率,并验证实验温度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
-
-
王海名
-
-
摘要:
NASA网站2021年5月20日报道,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SFC)研究团队利用好奇号(Cu riosity)的观测数据,发现火星上极有可能存在有机盐,为现代火星的宜居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证据。相关论文发表在Joum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Planets上。研究人员几十年来一直预测火星上保存着古老的有机物或有机盐。
-
-
钱永;
吴磊;
杨海;
韩磊
-
-
摘要:
以2-氨基-4,6-二甲基嘧啶与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N有机盐型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FT-IR、1H NMR及13C NMR对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证,并对目标化合物的UV-Vis、溶液荧光、固体薄膜荧光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230、285 nm两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335 nm波长光激发下,目标化合物发射λmax=454 nm的蓝色溶液荧光和λmax=465 nm的固体薄膜荧光.该有机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宽的熔盐温度区间,具有用作离子液体和DES反应介质的应用前景.
-
-
鲍俊全;
郑仕兵;
苑旭明;
史金强;
孙田将;
梁静
-
-
摘要:
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盐材料芘四酮-二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二钾盐PTO(KPD)2.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50 mA/g电流密度下,PTO(KPD)2的实际放电比容量达到255.8 mA·h/g;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1.1%.PTO(KPD)2盐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分子极性,大大降低了其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使得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
方桂花;
刘殿贺;
张伟;
虞启辉;
谭心
-
-
摘要:
随着化石燃料等能源的枯竭,各个国家都在竭力研发节能环保材料。相变蓄热材料(PCM)是当前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研发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虽然相变蓄热材料在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其本身存在导热系数低、储能密度小等缺点,致使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极大限制。针对该问题,首先总结概括了相变蓄热材料的种类特点,并对近期国内外有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复合相变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加速推动了相变蓄热材料应用于工程实际,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
-
谢和平;
刘涛;
于建立;
邹龙;
于庆河;
谢伦
-
-
摘要:
有机盐钻井液是以多种低碳(C1~C6)碱金属有机酸盐、有机酸铵盐、有机酸季铵盐以及它们的复合物作为基液的钻井液体系,具有固相含量低、润滑性能优异、抑制性强、防塌能力强、抗黏土污染能力高、高温流变性能稳定、油气层保护性能好、易生物降解、环境友好等特点.针对大港埕海新区埕探1井的地层特点和钻井液技术方面存在的难点,结合有机盐钻井液的性能特点,在现场作业前对有机盐钻井液的抗黏土污染能力和抗高温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并重点介绍了抗高温有机盐钻井液技术在埕探1井的现场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完全满足在高温深井以及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的施工要求.
-
-
李文超
-
-
摘要:
在大位移井施工过程中,泥浆是施工的关键部分.庄海8Ng-H10井是采油四厂部署在埕海一区一号人工井场的一口三开水平井,三开馆陶组砂岩油层,通过使用有机盐强封堵钻井液体系,充分的保护了油层,保证了施工顺利完成.此次应用表明:选择高质量的泥浆体系,可以保障大位移井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预防井下复杂、事故发生,减少油气储层的污染.
-
-
谢龙龙;
叶成;
袁翊;
徐生江;
谷文;
刘星雨;
马超
-
-
摘要:
有机盐钻井液具有抑制性强、抗高温等优良性能,目前主要在二开井段使用.三开及更深井段的地层温度高,抗高温磺化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体系面临严苛的环保压力,而当前有机盐钻井液在高温高密度条件下面临流变性恶化和滤失量大的问题.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地层钻井困难,在二开用有机盐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封堵剂改性纳米SiO2和聚合物降失水剂HF-1,并优化重晶石粒度级配,研制了可满足高温高压地层的高密度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结果 表明,影响有机盐钻井液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降滤失剂和加重剂,室内评价表明该体系性能较之前明显改善,在密度为2.4 g/cm3、180°C条件下流变良好,且高温高压失水量为13.5 mL,滚动回收率高达97%,8h膨胀率仅4.7%,可抗盐至12%,抗钙污染为2%,抗岩屑污染10%.研究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深井地层钻井提供高温高密度有机盐钻井液体系.
-
-
侯岳;
杨金龙;
蔡玮国;
高俊奎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海洋工程工作部2012年工作年会暨技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结合室内实验和福山油田洋1井的现场钻井液施工,介绍了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的应用.rn 优选出的有机盐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很好地满足了洋1井的钻探要求。rn 有机盐钻井液固相含量低,易维护,易处理,钻井液性能稳定;抑制性能强,抗黏土污染能力高,流变性能稳定;失水易控制,泥饼质量好,防塌能力强,井径规则,井壁稳定,润滑防卡性能好;无污染、易生物降解,满足HSE要求,有利于油气层保护和环境保护。rn 由于钻进过程中地层土相会因为机械分散不可避免地进入钻井液中,为了维护钻井液的流变性,配制开钻有机盐钻井液时不必加入提切剂Viscol或者预水化般土浆。rn 对于易坍塌地层,密度一旦调整后,不要轻易地降低密度,这样会因为压力波动而造成泥页岩的剥落坍塌。
-
-
赵善波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科技装备专业委员会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室内用FANN212型极压润滑仪对钻井液完井液常用的甲酸盐、有机盐及其混合溶液润滑性进行了测定,并与常用无机盐进行了比较.得出甲酸盐、有机盐溶液润滑性系数都比蒸馏水润滑性系数小,且都随溶液密度升高而降低;溶液密度越高,润滑性系数越小.饱和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润滑性系数与蒸馏水润滑性性系数相近.饱和甲酸盐和有机盐溶液的润滑性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饱和甲酸盐和有机盐溶液按不同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润滑性系数与相同密度的该甲酸盐、有机盐溶液润滑性系数相近.而与饱和氯化钾、氯化钠溶液按体积1:l混合后,混合溶液的润滑性系数则比相同密度的该甲酸盐、有机盐溶液润滑性系数稍高.
-
-
叶金堆
- 《2003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821代铬是一种使用有机盐作为络合剂的新工艺.通过实验与生产证明:821工艺的深镀能力、耐蚀性与焦磷酸钾体系媲美,而外观比焦磷酸钾体系更酷似铬,逼真难辨.该工艺十分稳定,克服了焦磷酸钾体系镀液易分解沉淀、甚至恶化难以恢复如初的弱点.
-
-
-
-
宋晓燕;
原健安
- 《2003年度全国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含有锰、铅、锌的有机盐类对改性沥青的实验室流变性能的影响,基质沥青的性质及金属离子的种类是影响改性沥青效果的主要因素.运用常规试硷方法及SHRP试验方法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分别对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质的变化说明,改性沥青中发生了不同于单纯加热而引起的沥青的变化,而是在改性剂的作用下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它不是一种物理共混,而是对沥青自身性质的改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