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普通生物学、林业、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790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等;景观动态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禹、张柏、曾辉等。

景观动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900 占比:99.94%

总计:137987篇

景观动态—发文趋势图

景观动态

-研究学者

  • 常禹
  • 张柏
  • 曾辉
  • 龚文峰
  • 吴波
  • 张树清
  • 张玉红
  • 李凤日
  • 王仰麟
  • 袁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文嘉; 张玉红
    • 摘要: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程度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把握湿地的生态安全程度,可以对人类额干扰提出预警,对湿地的科学管护提供依据.以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在对扎龙湿地进行景观动态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损失度、干扰度的脆弱度指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扎龙湿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并将研究区的安全程度分为高生态安全、较高生态安全、中等生态安全、较低生态安全和低生态安全5个等级.结果表明:1981~2020年间,扎龙湿地的湿地景观在逐步碎化之后有趋于整合的趋势,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不断减小,景观分布状态趋于不均衡.高生态安全和较高生态安全区域面积下降,低生态安全和较低生态安全的区域有所上升,研究区内40年来整体的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为湿地的管理提供依据.
    • 郭傲; 张玉红; 于万辉
    • 摘要: 呼伦贝尔西部湿地是中国北方寒旱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近年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导致湿地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定义了一套基于MODIS影像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分析了2004~2020年期间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景观动态度、景观转移矩阵和重心转移方法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上湿地景观的变化.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西部湿地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数量上来看,明水减少,沼泽湿地面积增加,同时草地与沼泽湿地之间相互转化频繁;从景观格局来看,湿地斑块的破碎度增加,景观的连通性变低,湿地景观整体呈现破碎化趋势;湿地重心发生变化,整体向东南方向转移,移动距离达到10887.27 km.这些结果可以为呼伦贝尔西部湿地的生态恢复、管理及景观的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刘平; 邹臣丹; 刘红民; 黄超; 董莉莉; 汪成成; 高英旭
    • 摘要: 了解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为调控森林资源演替方向和速度,优化森林景观格局提供重要依据.运用空间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2模拟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未来300年(2018~2318年)的树种斑块面积比、景观聚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维度指数和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落叶松是针叶林的优势树种,栎类是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从整体来看,落叶松的斑块面积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在自然演替下,森林植被将朝着针叶林的方向演替发展;在景观聚集度指数方面,针叶林树种的聚集程度先降低后缓慢升高,阔叶树种中椴树的聚集程度变化相对稳定,呈小幅度变化;榆树是模拟过程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树种,白蜡树的聚集程度在整个模拟阶段中不断下降直至演替结束;在模拟的300年中,各个优势树种的景观分维度指数均在1.0~1.1间变化,表明其景观斑块边缘的变化程度均较小且规则;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在自然演替下最终朝着针叶林方向发展,应及时调控森林植被结构和组成,可以适当对落叶松进行抚育渐伐,优化森林景观格局,使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变化更加符合公园管理需求,切实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森林景观资源,促进植物群落健康稳定发展.
    • 伊婕
    • 摘要: 本文运用3S技术和遥感分类方法,对扎龙湿地2014年~2017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了景观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扎龙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特点,判断了自然气候及人类活动近年来对扎龙湿地景观的影响。
    • 范玉龙; 胡楠; 丁圣彦
    • 摘要: 小浪底大坝所处地理位置和运用方式特殊,改变了黄河的地表径流,而黄河的脉动又牵动着该区农业景观的格局和过程,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和维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浪底大坝建成后,水田面积不断减少,破碎化明显;河渠和湿地变得零星,部分转变为旱地和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和斑块个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旱地景观、林地景观、建设用地景观、河渠景观复杂程度增加,斑块变得离散和不规则.各景观组成的分维数的波动变化说明其在空间上不断交错、渗透的动态变化过程.小浪底大坝建成初期,景观趋于均匀分布,整体上景观优势组成没有明显变化.
    • 王立; 李敬; 孔志红; 苏以江; 刘懿; 陈骁强; 谢乙莹; 王原; 金慧雨
    • 摘要: 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GIS和Fragstats3.4软件等工具,分析了1998年、2007年和2017年3个时期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类型组分变化显著,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增高,而景观优势度降低,整体呈现破碎化趋势.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的形状愈加复杂,边缘效应增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从1998年的35.60hm2增长到2017年的116.71hm2,土地利用年变化率达到11.98%,林地、湿地和旱地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均为负值,面积均有下降.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在景观水平上,斑块个数、香浓多样性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现持续增加的上升趋势,斑块平均面积和聚集度指数则持续下降.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聚集度最低,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分布逐渐聚集,连通性增强.
    • 钟莉娜; 王军; 白中科; 陈艳华; 董占杰
    • 摘要: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建溪流域为例,基于2010—2016年的景观类型数据和农用地整理数据,分析农用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动态和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单一变量法,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研究结果:(1)2010—2016年间通过农用地整理工程增加的耕地主要在海拔高于300 m的区域;(2)农用地整理工程中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园地和林地,也有部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由于村庄合并或矿区土地复垦等原因被整理为耕地;(3)每一种农用地整理工程类型都是一种风险源,其释放的风险压力主要有景观单一化和景观破碎化两种;(4)2010—2016年建溪流域的生态风险值介于2386.11~2394.76,2010年后生态风险指数逐年降低.研究结论:本文对大尺度上关于农用地整理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优化设计和农用地整理设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西格丽德·赫尔-兰格; 埃卡特·兰格; 陆熹
    • 摘要: 聚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动态演变,重点介绍影响该区域在未来变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驱动因素.三角洲的景观形成以自然动态和过程演替为特征,而土壤沉积是形成其景观格局的关键性因素.人类的活动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珠江三角洲的景观格局.数百年前,大规模的原生林被急剧砍伐,致使其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直至20世纪末实施"植树造林"计划,毁林导致生态恶化的情形才有所缓解.在低洼的冲积平原,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堤防系统和地下水位的管理.珠江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塘农业系统,但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化进程,其蚕桑生产逐渐萎缩,而高度集约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正在这些区域蔓延.近几十年来,珠三角都市群已拥有1.2亿居民.伴随着人口膨胀,采砂和疏浚常被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建需求,水坝和水库的建设也大量减少了珠江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这些因素都致使珠三角的沉积物呈负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湿地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与采砂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滨海和河口湿地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互相牵制且高度复杂的环境问题,亟须通过多尺度、跨学科协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法,进而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 张晓德; 刘桂香; 王梦圆; 哈斯巴根; 路艳峰
    • 摘要: 基于 RS及 GIS技术,对锡林浩特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三期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类;对典型矿区2009年 Worldview遥感影像以及2015年 GF2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锡林浩特市1995年以来矿产的开采情况和动态变化以及典型矿区缓冲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锡林浩特市全境矿区类型、数量和总面积均显著增加.煤矿成为各类矿区中面积最大的一类矿.居民地、交通和盐碱地景观面积增加,水域景观面积减少.沙地、盐碱地、水域对草地景观的影响减轻,矿区景观对草地景观的影响加重.2009~2015年,在典型矿区缓冲区内,从斑块水平上看,草地依然是主导景观但面积不断减小,优势程度下降,破碎化程度加重;开矿操作区内排土场、工矿仓储、矿坑以及洗矿池斑块面积不断增加,优势度增加,连续性增强;道路、居民地和裸地景观的斑块面积增加、优势度变大、连续性增强,水域面积减小且更为破碎化,耕地面积虽略有增加,但破碎化程度加重;从景观水平上看,草原景观异质性增强,破碎程度增大,景观优势度降低.%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in grassland on the landscape of grassland mining area,the TM images of three phases in 1995,2005 and 2015 in Xilinhot city were interpreted and classifi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ies.The Worldview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2009 and the GF2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ypical mines in 2015 were interpreted and classified.On the basis,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mining situation and dynamic changes of mineral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typical mining buffer zone in Xilinhot since 199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5 to 2015,the type,quantity and total area of mining areas in Xilinh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al mine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ine of all mining areas.The landscape area of residential areas,traffic and saline land increased,but water landscape area reduced.The impact of sandy land,saline land and water on grassland landscape was alleviated,and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land-scape on grassland landscape aggravated.In typical mining buffer zone,from the plaque level,the grass was still the dominant landscape from 2009 to 2015,but its area continued to decrease,the degree of ad-vantage decreased,and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worsened.In mining operation area,dumping area,in-dustrial and mining warehousing,pit and mining pond plaque area increased,the degree of dominance in-creased,the mining area in grassland continued to expand outward.Dumps,pit and wash pool continually enhanced.The area of plains in roads,residential areas and bare land increased,the dominance degree in-creased,and the continuity increased.The area of water area decreased and became more fragmented, while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increased slightly,but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increased.From the land-scape level,the heterogeneity of grassland landscape increased,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increased,and the landscape dominance decreased.
    • 莫平; 敏明; 刘柿良; 张可; 任波; 陶建军
    •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它亦是当今生态学研究核心之一.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际同行开始关注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评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标志着中国景观生态学已逐步走上国际舞台.本研究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近2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