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稳定型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8463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保健、浙江临床医学、实用骨科杂志等; 不稳定型骨折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金莲、吴凯、周海洋等。

不稳定型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4631 占比:99.95%

总计:184732篇

不稳定型骨折—发文趋势图

不稳定型骨折

-研究学者

  • 冯金莲
  • 吴凯
  • 周海洋
  • 季洪亮
  • 庄焕雄
  • 张永松
  • 徐孟凡
  • 慈文韬
  • 李宗梁
  • 杨菊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鑫隆; 慈文韬; 罗开文; 闫石
    • 摘要: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势显著,但仍有3.35%-31.08%的内固定失效率发生,且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明确长钉与短钉选择的分界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是临床更好针对性预防相应的内固定失效以及后续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和再手术策略.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isk factors,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PFNA,nonunion of fracture,cut out,cut in,helical blade position,osteoporosis,Long and short intramedullary,Revision surgery",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螺旋刀片切出、内固定物周围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长短髓内钉、再手术策略",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种类型的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再手术策略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螺旋刀片的切出、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头钉的退钉、内固定物断裂及内植物周围骨折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内固定失败常见的6种类型.①刀片位置放置不当、颈干角及前倾角的复位不佳、不稳定的骨折类型、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高龄是刀片切出的主要原因.②髋内翻可由股骨距后内侧的骨缺损致术后股骨内侧缺乏支撑引起,也常继发于其他内固定失效类型,延长负重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发生.③骨折不愈合受全身及局部因素影响,对于远端锁钉的使用需慎重考虑.④骨质疏松是导致刀片退出最常见原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有必要对螺旋刀片用长尾帽固定,术后延长负重时间.⑤骨折复位不佳、骨不连、不稳定骨折使用远端锁钉及主钉与髓腔不匹配都有可能造成内固定物断裂.⑥植入物周围骨折常与骨髓腔和髓内钉不匹配、主钉入钉点位置偏差致皮质撞击率增加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相关,临床上应选择合适长度的主钉,避免"中裤效应"发生.⑦对于长短钉的选择,除某些特殊病例外,建议临床医师选择短钉固定,关于A3型转子间骨折长、短髓内钉的选择,是临床医师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⑧关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从股骨头的破坏程度、骨折部位情况以及骨缺损3个方面来确定二次翻修策略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 章鑫隆; 慈文韬; 罗开文; 闫石
    • 摘要: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优势显著,但仍有3.35%-31.08%的内固定失效率发生,且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明确长钉与短钉选择的分界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是临床更好针对性预防相应的内固定失效以及后续治疗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类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和再手术策略。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isk factors,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PFNA,nonunion of fracture,cut out,cut in,helical blade position,osteoporosis,Long and short intramedullary,Revision surgery”,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螺旋刀片切出、内固定物周围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长短髓内钉、再手术策略”,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各种类型的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再手术策略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螺旋刀片的切出、髋内翻、骨折不愈合、头钉的退钉、内固定物断裂及内植物周围骨折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内固定失败常见的6种类型。①刀片位置放置不当、颈干角及前倾角的复位不佳、不稳定的骨折类型、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高龄是刀片切出的主要原因。②髋内翻可由股骨距后内侧的骨缺损致术后股骨内侧缺乏支撑引起,也常继发于其他内固定失效类型,延长负重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发生。③骨折不愈合受全身及局部因素影响,对于远端锁钉的使用需慎重考虑。④骨质疏松是导致刀片退出最常见原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有必要对螺旋刀片用长尾帽固定,术后延长负重时间。⑤骨折复位不佳、骨不连、不稳定骨折使用远端锁钉及主钉与髓腔不匹配都有可能造成内固定物断裂。⑥植入物周围骨折常与骨髓腔和髓内钉不匹配、主钉入钉点位置偏差致皮质撞击率增加以及局部应力集中相关,临床上应选择合适长度的主钉,避免“中裤效应”发生。⑦对于长短钉的选择,除某些特殊病例外,建议临床医师选择短钉固定,关于A3型转子间骨折长、短髓内钉的选择,是临床医师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⑧关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后的再手术策略,从股骨头的破坏程度、骨折部位情况以及骨缺损3个方面来确定二次翻修策略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 林正坚; 侯平; 王斌; 许环顺
    • 摘要: 骶骨是骨盆后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率达到17%~30%^([1])。近年来,微创手术在骶骨骨折治疗中获得了快速发展,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创伤小,固定牢固,已被众多学者认可^([2])。我院近年开展对骶骨骨折的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朱梓宾; 曹玉净; 王前进; 程帅榜; 刘超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InterTa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CBM等数据库,搜集关于InterTan和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分为PFNA组和InterTan组,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至2020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99例患者.与PFNA组相比,InterTan组手术时间更长(MD=11.93,95%CI:9.21~14.64,P0.05).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对于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PFNA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但InterTan术后并发症更少,两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
    • 张雨; 韩国瑞; 水明斌; 李志民; 陆金荣; 黄鹤
    • 摘要: 目的 比较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采用不同长度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按术中使用的髓内钉长度不同分为短钉组50例与长钉组52例.短钉组患者采用短髓内钉固定,确保三点固定;长钉组患者采用长髓内钉固定,确保四点固定,余手术步骤、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结果 短钉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长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透视次数少于长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长钉组(11.5%);但随访指标中患者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长钉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低于短钉组,Harris评分高于短钉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干角小于长钉组.结论 短髓内钉固定存在低手术创伤的优势,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但长髓内钉固定可有效缓解主观痛觉并促进影像学指标的改善,获取满意的骨折治疗效果.
    • 范宁; 李德春; 罗一军; 陈强; 刘一江; 邓八豹; 黄中杰; 罗书钜; 林贞桦
    • 摘要: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以下简称桥接系统)与锁定钢板在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桥接组和钢板组,各21例.桥接组采用桥接系统行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骨盆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按Majee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桥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治愈时间均少/短于钢板组(均P<0.05).根据Majeed评分标准,桥接组与钢板组术后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48%、8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有1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桥接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通过桥接系统微创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且利于骨折愈合,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王江波; 吕辉照; 曹杰; 张冬福; 肖飞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5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钢板桥接内固定.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6~13.7 (9.3±2.7)岁,体重12.9~71.5 (35.4±12.1)kg;单纯股骨干骨折26例,累及股骨近端骨折18例,累及股骨远端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28~50 (36.5±6.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和正常关节功能.其中儿童股骨干骨折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体重≥45kg与<45 kg、不同骨折部位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内固定失败,1例深部感染.结论 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可以提供骨折愈合的可靠固定,损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体重大、不稳定的复杂儿童股骨干骨折或累及干骺端的骨折.
    • 李敬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照组(n=40)与采用PFNA治疗研究组(n=40),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8.26±1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15.83±50.05)mL、术后引流量为(81.82±57.36)mL、切口长度为(6.79±2.40)cm、骨折愈合时间为(29.77±5.08)d、下地活动时间为(11.40±2.3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0、6.743、5.827、14.302、3.780、7.73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结论 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治疗与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DHS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张惠涛
    • 摘要: 目的 研究使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肱骨外科颈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抽样分组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接收的肱骨外科颈不稳定型骨折患者80例分为常规组(治疗方式为: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治疗,n=40)和微创组(治疗方式为:取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n=40).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骨折愈合时长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两次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锁眉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不稳定型骨折术具有出血少、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 徐先立; 韩壮; 李毅; 郑燃
    • 摘要: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对不稳定型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与实验组(33例,给予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LP水平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实验组ALP水平升高,对照组降低,实验组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可提高ALP水平,且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