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清俗曲

明清俗曲

明清俗曲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58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管子学刊、东岳论丛、蒲松龄研究等; 明清俗曲的相关文献由5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元勇、刘晓静、陈玉琛等。

明清俗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53.97%

专利文献>

论文:58 占比:46.03%

总计:126篇

明清俗曲—发文趋势图

明清俗曲

-研究学者

  • 徐元勇
  • 刘晓静
  • 陈玉琛
  • 周熙婷
  • 张晓农
  • 汪雪
  • 潘淑丽
  • 董郑峰
  • 顾红红
  • 于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怡垚
    • 摘要: 明清俗曲是一种文学与音乐表演相结合,由文人、伶人共同创作产生,兴盛于明朝晚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明清俗曲的发展之所以在明朝晚期达到兴盛,与当时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一方面,在政治与经济因素影响下,明清俗曲的发展是对儒家乐教“移风易俗”“正德修身”思想的背离;另一方面,在启蒙思想的推动下,明清俗曲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原始儒家乐教思想重情尚真精神的复归。
    • 汪雪
    • 摘要: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安多藏区音乐文化的影响.部分曲牌的行腔走韵与当地方言声调之间存在清晰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依字行腔"的特征.
    • 李莉
    • 摘要: 明清俗曲是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大城市繁荣,小城镇兴起的大背景下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的一种以歌曲为主的艺术形式.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和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将其放置到明清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认知.
    • 汪雪
    • 摘要: 河西宝卷中的音乐可分为主曲、词(杂)曲、小曲三种类型.主曲的渊源可追溯至唐代俗讲,音调的传承多依托于各类民俗仪式.宝卷中词(杂)曲的本质为南北曲曲牌及明清俗曲,与中国传统曲牌同根同源.宝卷中的小曲以当地民间音乐为主体,兼有外来音乐元素.河西宝卷的音乐形成了一个以课诵音调为核心、传统曲牌为基础层次、民间音调为外围的多种音乐杂糅交汇的音乐体系.
    • 谈欣
    • 摘要: 扬州清曲,牌子曲代表曲种,因其历史长远、流传广泛而闻名于世,又因存留近百支明清时期曲牌,常被誉为"明清俗曲"活化石.这些曲牌来源复杂,形态多样,变体繁复,从曲调系统内部分析,存在曲牌相互生成及关联的现象,通过整腔"静态结构"和核腔"动态结构"两种曲牌发展手法形成类型化群体;从曲调系统外延分析,存在各地曲牌相互吸纳交融的现象,通过"字腔""过腔"等嬗变方式实现曲牌地方化的统一.由此得出明清俗曲曲调系统演变方式已与南北曲存在差异.
    • 施王伟
    • 摘要: 乐瑛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女古琴家,在演奏和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分析其代表作琴曲《岳阳三醉》发现:第一,《岳阳三醉》旋律与民歌有相似之处;第二,《岳阳三醉》二变和对二变的看法;第三,《岳阳三醉》创作和民歌运用之理由。
    • 杨钰凤
    • 摘要: 【叠断桥】是清初流传在北方的民间俗曲之一,无论是从旋律还是曲词来看,曲牌名与自身结构紧密联系,该曲牌以灵活的姿态活跃在莲花落、花鼓、地方戏曲等民间艺术中,随着各种艺术品类的需求不断丰富创新自身,衍变出众多同源异支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由于人文风俗的差异,每一首【叠断桥】子体的风格各有不同,文章就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叠断桥】曲牌进行分析,探索【叠断桥】曲牌的深刻内涵。
    • 麻文广; 柏文泰
    • 摘要: [马头调](连板)是《白雪遗音》中仅有一首带有工尺谱的曲词,无板眼,结构复杂,历来是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对研究明清俗曲的流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渊源、题材、词格、曲调四个方面对其与鲁南五大调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探究鲁南五大调与明清俗曲的渊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译谱.
    • 刘晓静
    • 摘要: 明清俗曲的流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谈流变,离不开其发展史,但又不应是“史”的重复,笔者本着谈“史”不在史,重在变,论“变”找因由、重特点的思路,划分出了俗曲流变的阶段,并且理出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曲牌,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当然,这个划分只是大致上的概说,不是绝对的一刀切.相信读者是不会钻牛角尖的.为了能清楚地认识俗曲的流变情况和特点,本文选取了[凤阳歌]做具体分析:[凤阳歌]与山东琴书,以及与此密切相关联的[孟姜女]和山东吕剧.从流变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俗曲到说唱,再到戏曲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演变规律.这些问题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对于[孟姜女]的渊源的探讨,本文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孟姜女]来自古老的吴地山歌,与《月儿弯弯照几州》有着密切的关联.
    • 荆晶
    • 摘要: 眉户虽属地方小戏,但在全国范围内却有一定的支系脉络,不只在山西晋南,与其毗邻的陕西关中、河南西部,直至西边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北部、湖北中西部,都是眉户的活跃区域。可见,眉户戏有广大的流播范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与眉户戏早期的表演形式有很大关系。晋南眉户曲调婉丽妩媚、形态多样,以民歌、小调和明清俗曲为主体,包含有山歌、牧歌等不同体裁形式,其继承了眉户戏曲牌体结构特征,吸收了本土民间音乐,广受当地百姓青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