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俚曲

俚曲

俚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殷都学刊、中华儿女、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俚曲的相关文献由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锋、李汉举、吴兴兰等。

俚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100.00%

总计:68篇

俚曲—发文趋势图

俚曲

-研究学者

  • 李锋
  • 李汉举
  • 吴兴兰
  • 刘秀荣
  • 张洪良
  • 冯宇超
  • 刘晓静
  • 刘海莉
  • 张帆
  • 张鸿魁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越
    • 摘要: 《琴瑟乐》是在明清小曲《两头忙》和《闺艳秦声》基础上,融合小说《金瓶梅》内容改编而成。庆大本在《琴瑟乐》文献版本里最特殊,且与《金瓶梅》联系紧密。为借名人传世,某位佚名文人伪托蒲松龄之名,整理编创庆大本《琴瑟乐》。通过蕴藏“金瓶梅”题材内容,改变说唱体制的方法,扩充情节的方式,庆大本《琴瑟乐》巧妙融合小说与音乐,达到雅俗共赏。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学与文献,不应忽视《琴瑟乐》。
    • 王珏
    • 摘要: 民歌与戏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数不少的剧种无论唱腔、唱词还是剧目内容上都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相应地,民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吸收戏曲的题材,还会借用戏曲的调式,填入新的歌词成为新民歌.除了相互影响和借鉴,民歌与戏曲间的关系也体现在文献互现上.
    • 昌沧12345
    • 摘要: 老朽今年95周岁了,从小就喜爱文学,青年时期到处投稿,后为三个省报的特约记者。解放后,调北京,在中央一个青年期刊当编辑、记者,八年后,不幸错划"右派",发配北大荒,在亘古荒原开荒种地,到原始森林里伐本。摘帽后,反复调动:小报助理记者,大学编教材、小学教书、两个酒厂搞供销12年,其间发配农村插队、后抽调公社工作三年,先后干了23种工作,二十年后平反回京,重操旧业。
    • 冯宇超
    • 摘要: 柳子戏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经过了五百余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众多的山东民歌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成为风格独特、自成一派的艺术形式.笔者在简要介绍柳子戏的地理分布、艺术特色及生存现状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柳子戏中的山东民歌元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就柳子戏的传承和发展阐述了观点.
    • 卢梦雨
    • 摘要: 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俚曲,是其在完成《聊斋志异》这部伟大作品后的崭新尝试.他试图通过创作各种题材的俚曲并进行搬演,来实现自己回报乡里、匡正风俗的"救世"理想.在这些用淄川当地方言创作的俚曲中,即有对贪官污吏的愤怒揭发,也有对愚夫泼妇的奖善惩恶,可以说是一种可以表达作者"真性情"的俗文学.
    • 冯宇超
    • 摘要: 柳子戏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经过了五百余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众多的山东民歌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成为风格独特、自成一派的艺术形式。笔者在简要介绍柳子戏的地理分布、艺术特色及生存现状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柳子戏中的山东民歌元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就柳子戏的传承和发展阐述了观点。
    • 敖雪
    • 摘要: 民歌就是民间的歌、劳动人民的歌.它的体裁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劳动号子在我们南方称"喊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活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它的歌词多数与劳动有关,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特征.曲调视工种而异,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 唐艺; 陈玉琛
    • 摘要: 聊斋俚曲是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的说唱艺术,要认识它的音乐艺术特点,首先须对它的曲牌及其使用情况有一大概了解,文章在已经挖掘整理失传曲牌的基础上,通过对43首曲牌的分析,结合聊斋俚曲内容的表现以及它的演唱形式特点,论述了其音乐艺术“沁人心腑,说唱兼备,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结构严谨”的五大特点.
    • 张敏
    • 摘要: 本文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中所记载的俚曲为研究依据,仔细梳理和分析了蒲松龄俚曲的调式、调性、旋律、节拍、衬词等特点.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对俚曲的研究传承有些许帮助.
    • 赵乐
    • 摘要: 一只鸭子一张嘴呀,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走起路来两边摆哪,扑通那个一声跳下水。呱!呱!咦啧啧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