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51587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明心见性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明华、吴言生、尹沧海等。

明心见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1587 占比:99.94%

总计:451878篇

明心见性—发文趋势图

明心见性

-研究学者

  • 何明华
  • 吴言生
  • 尹沧海
  • 崔亚娟
  • 张琳
  • 徐又良
  • 朱浩
  • 朱蕾
  • 柯云路
  • 王增斌

明心见性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维
    • 摘要: 李道纯内丹心性论具有浓厚的三教合一特色,他特别推崇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将其运用到内丹心性论的理论建构中。无论是对于心性内涵的理论阐释,还是对于心性修炼的功法解读,亦或是对于心性教化的旨趣论述,李道纯的内丹心性论都体现出了圆融三教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以比较研究为视角,从即心即佛与即心即道、明心见性与性命双全、顿悟成佛与顿修成仙三个方面来研究惠能与李道纯心性论的异同,以期能够较为客观地揭示出禅宗心性论对于道教心性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 肖田田
    • 摘要: 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观念影响了北宋文人的诗歌创作。在禅宗思想观念中,真心“无所还”,众生开悟后就可明清净之心、见不生不灭之性,即“明心见性”。真心如水、如镜、如月、如寒灰,真心无所住,心净则一切净。苏轼、黄庭坚等人在诗歌中使用了众多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以此来表明真心的澄明清净之性。这些意象进入诗歌,营造出闲适安乐、宁静自然的美好意境。“明心见性”观念的融入带来诗歌题材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意味以及语言的陌生化特色,同时也带来了诗歌的梦幻之感。
    • 摘要: 近年来,艺术家陈耀明的"明心见性"系列选择以"点"为题,在"匾"上创作。竹匾和帆布条构成了画面的基底,"点点星辰""竹匾之圆"成为艺术家独特的抽象化语言。1980年前后,初入工艺美校的陈耀明,在余友涵先生的引领下,与丁乙、冯良鸿、秦一峰等同学少年一起,追寻着现代艺术的脚步,大胆探索变革。1982年,随着时间的沉淀以及能力的积累,陈耀明的画风开始从写生、印象派转型到黑白两色,"画画就是要干净,黑白这两种色调是我觉得很好、很纯粹的两种颜色;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所以哪怕只有黑白,色彩层次也是不同的。"
    • 张惠
    • 摘要: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对不同人物馈赠衣服的描写,分别是馈赠下人、穷亲戚和宠儿。小说中馈赠衣服并非一个普通的举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潜台词,也对刻画人物性格有烘云托月、明心见性的作用。第一类是馈赠下人,可分为新旧两种。王熙凤馈赠的衣服一般是半旧的,或者是风毛出得不好的,也就是自己不是很满意的衣服。与此类似的有王夫人,比如王夫人赏过衣服给奉宝玉之命送花的秋纹,"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
    • 彩红
    • 摘要: 生于鸿蒙,一朝涅槃成型定性,任四季寒暑、沧海桑田——磨炼出一颗高昂的头颅,质坚如铁,古色苍苍,火眼如炬,金睛外显,"气歪"的嘴巴执拗任性,却是坚毅灵动的明证。尘世众生万相,都不如一石执着,是故有了"石不能言最可人"妙境吧。以一石明心见性,岂不乐哉!
    • 谭特立
    • 摘要: 文字禅,即以文字的艺术及其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禅的境界。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诗、偈来证禅,以翰墨来陶冶精神。禅是不主张以语言、文字来传播禅理的。禅的理念传承,仰仗于参学者自身的心理体验,即所谓明心见性而开悟,在明白和掌握禅的理念后,依古人开悟的经验,一代一代地向下传承。
    • 星云大师; 孙小片(图)
    • 摘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金碧峰禅T师是位明心见性的禅宗巨人,当他澈见本来面目后,舍尽一切,却独独执着一只跟随自己多年的玉钵,无论谁都不许碰触。金碧峰禅师修行功夫颇高,一旦入定,便能久久不出。到他世寿将尽时,阎罗王派遣小鬼夜叉前往捉拿,然而禅定中,金碧峰禅师无形、无相,使得小鬼四处找不着,百般无奈下,只好向土地公求助。
    • 车辙
    • 摘要: 阳明学与禅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异同性?学界虽有讨论但莫衷一是."知行合一"作为阳明心学中一种本体与工夫相结合的修养方式,与祖师禅"明心见性"的修行法门有一定可比性,而概念、理论起点、运作过程、最终境界四个方面或许是探讨二者异同最佳切入点.
    • 王碧静
    • 摘要: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思想之一,其精髓处就是教人以本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小学生普遍存在自主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事自己管"是培养自主意识的切入点之一。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只是你学习的帮手"。孩子们在经历了持续的熏陶后,便会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做人处事到精妙处,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心上功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教会孩子时不时反观内心,"我用心了吗?"
    • 崔亚娟; 颜刚威
    • 摘要: 本文对中国文化心理学之"心"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深入阐述了"心"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以"心"为本所具有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心理学之"心"的重视,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我心灵的成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