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423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昆虫病原线虫的相关文献由939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日畴、孙瑞红、李春杰等。
昆虫病原线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30篇
占比:97.49%
总计:14597篇
昆虫病原线虫
-研究学者
- 韩日畴
- 孙瑞红
- 李春杰
- 许艳丽
- 武海斌
- 钱秀娟
- 丛斌
- 杨怀文
- 刘长仲
- 刘奇志
- 宫庆涛
- 杨秀芬
- 尹姣
- 曹雅忠
- 李克斌
- 王勤英
- 盛锡良
- 颜珣
- 郭文秀
- 南宫自艳
- 张兴
- 曹莉
- 王永宏
- 刘秀玲
- 徐洁莲
- 王义
- 简恒
- 范昆
- 赵国玉
- 阮维斌
- 张坤鹏
- 李秀花
- 王欢
- 陈书龙
- 张克云
- 张斌
- 董辉
- 袁京京
- 夏博
- 宋萍
- 李小龙
- 李爱华
- 张帅
- 李丽英
- 潘凤娟
- 谷星慧
- 陈松笔
- 马娟
- 于毅
- 刘南欣
-
-
马娟;
郭笑笑;
李秀花;
王容燕;
高波;
陈书龙
-
-
摘要: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防治因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筛选抗逆优良品系对于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昆虫病原线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评价昆虫病原线虫的抗逆性差异及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17个采自不同地区的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高温、低温及干燥环境的抗性。结果显示:Steinernema tielingense LFS65、S. ceratophorum HQA87和S. carpocapsae All线虫对高温的抗性强,40°C处理6 h后,线虫个体死亡率低于10%,显著低于其他线虫品系。将线虫在-5°C低温处理72 h后,Steinernema sp ZLS3和S. carpocapsae All线虫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14%,1.93%);其次是S. feltiae LFS67、S. feltiae JY90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 NCWZ1。在抗干燥试验中,抗逆性较好的是Steinernema sp ZLS3、S. carpocapsae All和S. ceratophorum HQA87,在25%甘油溶液中处理72 h后3种线虫个体死亡率低于10%。测试了9个抗逆性较强线虫品系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发现S. ceratophorum HQA87、S. tielingense LFS65、S. feltiae JY-90和S. carpocapsae All处理36 h后,大蜡螟死亡率即可达到100%。可见,筛选出的高抗逆性线虫品系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昆虫病原线虫的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
高宇洁;
詹发强;
陈澄;
包慧芳;
杨蓉;
王宁;
侯新强;
侯敏;
史应武;
龙宣杞
-
-
摘要:
【目的】从现有共生细菌资源中筛选对黑曲霉具有高拮抗作用的菌株,为寻求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鲜材料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分别对现有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高效拮抗共生细菌进行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菌株培养条件,利用损伤接种法在红地球葡萄上验证对黑曲霉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筛选共获得20株拮抗共生菌,复筛得到1株抑菌效果显著的共生细菌(445),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分析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GeneBank ID:OK560680,与菌株Xenorhabdus bovienii strain Xb139(MG995576.1)聚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99.79%。获得445菌株抑菌活性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06%、pH 7.0、装液量100.15 mL/250 mL,抑菌圈直径为(29.67±0.28)mm,抑菌效价为10.59 cm/mL,比优化前提高39.16%。Xenorhabdus bovienii 445发酵液对黑曲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3 d后防效为63.50%。【结论】筛选得到1株高效拮抗黑曲霉的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其发酵液对黑曲霉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
-
廖春丽;
袁源;
李绍冲;
王泓云;
梁家琪;
赵静;
杨云;
李冰冰
-
-
摘要:
为探讨大蜡螟幼虫喂食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后,其中肠细菌群落的变化与杀虫蛋白的关系。对未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和使用共生菌NK杀虫蛋白的大蜡螟幼虫中肠进行解剖,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对3个实验组(BG1,BG2和BG3)和1个对照组(BG0)中肠细菌的16S rD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次为蜜蜂球菌属Melissococc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次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实验组的大蜡螟幼虫与对照组相比,优势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比重均有所降低,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所占比重均有所增加,且新增了不动杆菌属和克吕沃尔氏菌属。经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杀虫蛋白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出现变化,推测可能与大蜡螟幼虫取食杀虫蛋白有关。
-
-
张晓波;
杨建春;
钱秀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5%高效氯氟氰菊酯与昆虫病原线虫是否可以混用,以及探讨两种方式混用对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别测定了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异迟眼蕈蚊三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对斯氏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的毒性,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以评价该线虫与5%高效氯氟氰菊酯能否混用来防控异迟眼蕈蚊。【结果】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异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差,且对昆虫病原线虫的毒性较大。【结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将昆虫病原线虫与5%高效氯氟氰菊酯混用来防治异迟眼蕈蚊。
-
-
童彤(摘译)
-
-
摘要:
杏树扁头穿孔虫(flatheaded borer worm)头扁而向外扩,身体其余部分为窄圆柱形,其幼虫直接以杏树的根部为食,会导致杏树死亡,防治该病虫害在西班牙杏树种植者中越来越普遍。荷兰生物防治公司科伯特公司研制了有效的生物防治药剂特洛扬(Troyan),是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含量100%的生物制品,能够有效地控制扁头穿孔虫。近年来扁头穿孔虫在西班牙蔓延,危害杏、樱桃、李和桃等。
-
-
-
陈向荣;
徐彩霞;
韩杜斌;
赵明;
周福才
-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侵染能力以及对田间辣椒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室温(28±2)°C,空气湿度(60±5)%,辣椒叶背面湿润的条件下,线虫约在4 h侵入烟粉虱若虫体内,2~3 d内致其死亡。不同浓度线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控制效果不同,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22、16和13 IJs/mL对烟粉虱高龄(3龄和4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2.79%,34.74%,29.31%,对低龄(1龄和2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4.58%、41.66%、39.61%。助剂5%d−柠檬烯可溶液剂与线虫联合使用具有促进效果,线虫稀释22 IJs/mL,配合1000倍液5%d−柠檬烯可溶液剂时效果最佳,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60.61%和61.55%。田间辣椒叶片表面施水量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的影响,在田间施水1.5、1、0.5 L/m^(2)的条件下,高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49%、66.50%、47.78%,低龄若虫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69.30%、58.52%、51.83%。综上,喷施小卷蛾斯氏线虫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控制效果,配合助剂5%d−柠檬烯可溶液剂有促进作用,保持辣椒叶片表面湿润可以提高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
-
廖春丽;
杨溢;
袁源;
杜江南;
樊星照;
桑明博;
朱菁;
李冰冰
-
-
摘要:
通过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水悬浮剂所需各种助剂的筛选,辅以饲喂大蜡螟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该微生物资源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打下基础.对各种助剂进行筛选,得出符合各项指标要求的共生菌NK水悬剂最优配方:细胞沉淀60%、山梨酸钾0.2%、尼泊金甲酯0.03%、脱氢醋酸钠0.2%、乳化剂OP-10为4%、乳化剂600#2%、全脂奶粉3%、黄原胶0.2%、丙三醇5%、有机硅0.6%和水24.77%.室内饲喂实验表明该制剂对3龄大蜡螟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原液和10倍、50倍、100倍稀释液对3龄大蜡螟幼虫7 d的防治效果分别是100%、88.89%、77.78%和61.11%,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推荐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NK水悬浮剂的使用浓度为10~50倍稀释液.
-
-
冯翠;
衣政伟;
谢吉先;
钱巍;
常蕾;
李成忠
-
-
摘要:
通过生物防治与化学药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对比,明确小卷蛾斯氏线虫防治花生蛴螬的效果和最佳剂量.在田间分别测定不同倍数的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简称EPN)、40%辛硫磷乳油和2亿个/g绿僵菌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并通过田间蛴螬不同虫龄存活数量、死虫数量及花生总果数、虫果数和洞果数对不同药剂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PN不同用水量对蛴螬数量、花生虫果率和洞果率的影响均有一定差异,随着EPN用水量的增加蛴螬数量逐渐降低,EPN 12000 L/hm2在施用后35 d,防虫效果最好,防虫效果为60.4%,蛴螬数量比辛硫磷、绿僵菌和空白对照处理分别少21.6%、24.5%、60.4%,且虫果率及洞果率最小.调查施药后15、35 d的虫龄情况发现,EPN用水量为1500~9000 L/hm2与辛硫磷处理时的蛴螬总虫数均呈降低趋势,EPN用水量为12000 L/hm2时虽然虫数没有降低,但总虫数最少.说明EPN用水量为12000 L/hm2时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较好,既环保又经济;EPN用水量为9000 L/hm2时与绿僵菌防治效果相当.
-
-
韩文素;
王泽如;
刘宇;
高景林;
赵冬香;
钟义海;
赵珊
-
-
摘要:
为明确市售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幼虫和蛹的致病力,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措施,室内采用浸渍法、土壤法测定了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末龄老熟幼虫和蛹的致病力,采用土壤法测定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不同施用时间、不同施用剂量对蜂巢小甲虫幼虫致病力的影响.浸渍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侵染4 d、12 d后,蜂巢小甲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50%±0.05%和72.36%±3.1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土壤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蜂巢小甲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中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对蜂巢小甲虫幼虫的侵染效果达100%,显著高于其他线虫品系.蜂巢小甲虫幼虫入土后,按不同时间顺序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结果表明14 d前施用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侵染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与蜂巢小甲虫幼虫数量之比大于213:1时,防治效果最佳.因此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具有防治蜂巢小甲虫的潜力,可在发生蜂巢小甲虫危害的蜂场推荐使用.
-
-
-
李而涛;
李建一;
李晓峰;
李金桥;
曹雅忠;
张帅;
李克斌;
尹姣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免耕或浅耕农业措施的大面积快速发展,土壤中蛴螬等地下害虫的虫口密度不断积累,以化学农药为主防治措施的应用不得当,导致蛴螬危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由于蛴螬的地下为害习性,传统的化学防治效果不佳且污染环境.于是具有独特生防优势的昆虫病原线虫被迅速开发利用.但昆虫病原线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受温度、湿度、紫外等不良因素影响,致使对蛴螬的防效不理想.目前人们在不断发掘优良的线虫品系、开发线虫保护剂等外,同时对线虫的可能增效措施也展开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蛴螬的应用现状及问题、与其他因子混用的协同增效作用,以期为蛴螬治理拓宽思路,有助于推动相关绿色防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
-
MA Xiaoya;
马小雅;
XU Wenyuan;
徐文远;
CAO Yu;
曹郁
- 《第一届先进材料前沿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具有极大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但保存期短、保存技术要求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探索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线虫保存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昆虫病原线虫保存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线虫的保存效果优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最佳保存温度为10°C,最佳含水量为50%.最佳条件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线虫保存30天后存活率仍高达82%.
-
-
马娟;
李秀花;
王容燕;
高波;
陈书龙
- 《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中的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体内携带强致病力的共生细菌,是一类高效生物杀虫剂.该线虫能够主动搜寻寄主,通过寄主昆虫的自然孔口或节间膜侵入寄主体内,释放出携带的共生细菌,在24~48h内使昆虫发生败血症并死亡.
-
-
-
-
孙瑞红;
辛力;
武海斌;
张坤鹏;
范昆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类专门寄生昆虫的线虫,隶属生物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对地下害虫有特效.为此,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菜根蛆(简称韭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致病线虫品种筛选、温湿度影响、与化学农药的协调使用以及田间应用4个方面.由于温、湿度影响昆虫病原线虫的活动和生长发育速率,因此,将会直接影响其对害虫的寄生与致死效果。昆虫病原线虫可以与少量化学杀虫剂联合使用,以提高防治韭蛆的效果。田间防治效果低与地温低有关,低温下线虫不便活动和侵染韭蛆。
-
-
武海斌;
辛力;
范昆;
于欣;
张坤鹏;
孙瑞红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测定了12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线虫品系NC116、14、Mex、An/6对小地老虎幼虫有较高致病力,其LD50均小于5.1条/虫,其中,品系NC116的LD50为2.4条/虫,为最佳线虫品系.线虫品系H06、KG、LN2、SF-SN、XT2-2对小地老虎也有较高侵染活性,其LD50为8.5~20.2条/虫,品系X-7对小地老虎的侵染力最低.线虫品系NC116可作为候选品系进一步研究,为制备线虫制剂和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提供理论指导.
-
-
-
马龙雨;
吕福娇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以昆虫病原线虫强毒品系Heterorhabditidoides sp.RG081015作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其抗血栓活性物质.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该线虫分泌物中纯化抗血栓活性蛋白;结合电泳,纤溶酶活性检测对活性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功能研究,获得了具有抗血栓功能蛋白-Enexudate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