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体育、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128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人类工效学、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精神卫生学术大会等;时间知觉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希庭、张志杰、宣宾等。

时间知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128 占比:99.65%

总计:56325篇

时间知觉—发文趋势图

时间知觉

-研究学者

  • 黄希庭
  • 张志杰
  • 宣宾
  • 汪凯
  • 刘平
  • 尹华站
  • 何敬华
  • 曹亢
  • 李丹
  • 李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姝玥; 黄骏青; 赵峰; 徐科朋
    • 摘要: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目前并不清楚社会排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跨期决策。因此,本研究拟从跨期决策的评估和选择两个阶段展开研究,揭示社会排斥对其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DCS技术激活社会排斥的调节脑区,以改善被排斥个体的跨期决策能力。研究结果将揭示人际情境因素与决策者个人因素对跨期决策的联合作用机制,帮助被排斥者提高跨期决策能力,提高被排斥者的个人成就和生活质量。
    • 杨莹; 张娟
    •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颜色是否会影响个体的时间知觉。研究以颜色和时间为自变量采用3 (色块颜色:红、灰、蓝) ×7 (七种时距:400 ms、600 ms、800 ms、1000 ms、1200 ms、1400 ms、1600 ms)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运用时间二分法和时间泛化法探讨颜色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得出颜色的主效应显著,红蓝两色呈边缘显著,表明颜色对时间知觉有一定的影响,且结果验证了前人得出的红色比蓝色更能激发积极情绪、更能引起个体注意的结论。实验二中时间的主效应显著,证明时间知觉存在长短时距的差异,但未得出颜色对时间知觉存在影响。
    • 陆燕妮; 李宏翰; 萧琳; 方宣皓
    • 摘要: 本文基于Caruso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相同距离的未来时间的感知比过去的更短,即时间多普勒效应。通过四个实验逐步检验时间多普勒效应并考察其边界问题。实验1在Caruso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设置3个时间水平,分别是7天、4天、半天,发现在7天和4天的时间距离下存在多普勒效应。实验2则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置3天、2天、1天,3个水平,发现都不存在时间多普勒效应。实验3设置以年为单位的2年、1年、半年,3个水平,发现也都不存在时间多普勒效应。实验4扩展时间距离设置3个水平,分别是7年、4年、3年,发现不存在时间多普勒效应。结果表明,1周内以天为单位的时间距离中存在时间多普勒效应及其边界,其边界为3~4天之间。
    • 摘要: 大脑可不会像时钟那样精准计量每一分每一秒,你有时会觉得时间飞逝,有时又会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脑细胞疲劳可能是造成这种扭曲时间感的部分原因。当大脑经历了太多次完全相同的时间间隔后,神经元或其他脑细胞就会被刺激过度,激活的频率也会下降。当然,人类的时间知觉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其他因素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吋间过得时快时慢。
    • 艾云璐; 唐云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模拟用户向教育人工智能提问英文单词释义的情境,以词汇学习为主要任务,探究语音交互系统的系统反应时间以及系统响应度对词汇学习效果以及主观体验的影响。方法采取2(等待时距:500 ms、2450 ms)×2(系统响应度:有提示音、无提示音)被试内设计。结果最佳等待时距下的主观体验及学习效果优于较慢等待时距,而提示音对主观体验的影响在不同的等待时距条件下存在差异。结论等待时距和系统响应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学习效果及主观体验。
    • 艾云璐; 唐云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模拟用户向教育人工智能提问英文单词释义的情境,以词汇学习为主要任务,探究语音交互系统的系统反应时间以及系统响应度对词汇学习效果以及主观体验的影响.方法 采取2(等待时距:500 ms、2450 ms)×2(系统响应度:有提示音、无提示音)被试内设计.结果 最佳等待时距下的主观体验及学习效果优于较慢等待时距,而提示音对主观体验的影响在不同的等待时距条件下存在差异.结论 等待时距和系统响应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学习效果及主观体验.
    • 樊文轩; 高诗芮
    •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的差异。被试为30名6-12岁的儿童,通过横断研究,测试其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探究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时序知觉显著好于女生的时序知觉,而男、女生在时距知觉方面无显著差异。
    • 孙雅晨
    • 摘要: 以往研究体验认知的科研人员认为,概念是通过身体的感觉运动获得的,概念思维则是由具体的感知觉运动信息的表征构成的,不同情景下的概念思维会影响人们的时间感知。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本实验试图通过被试对权力词语呈现时间的判断来考察,人们对权力词语的表征认知是否会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34名被试在对表示权力的词语(高权力词、低权力词、中性词)进行的时距判断过程中,相较于中性词和低权力词,被试会倾向于显著地高估表示“高权力”的词语呈现时间;但对表示中性和低权力的词语两者呈现的时间并无显著的估计偏向。这或许揭示了被试可能对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和活动状态进行了心理模拟,导致内部时钟频率变化,进而产生了主客观时距的估计偏差。本实验在一定程度证实了体验认知对时间知觉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
  • 9. 抑郁症患者时间长短感知的特点 北大核心 CHSSCD CSCD CSSCI CSTPCD
    • 刘攀琪; 王志仁; 郭华; 马瑞华; 刘思佳; 石晶; 赵科; 谭云龙; 杨甫德; 田莉
    • 摘要: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在时间感知方面的改变.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0例,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根据两组受试者时间二分任务的结果,统计受试者对不同时距判断为“长”的比例,计算时间二分点、差别阈限、韦伯比率.结果:在400、600、800、1000 ms时距下,抑郁症组判断为“长”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1600 ms的时距下,抑郁症组判断为“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的时间二分点小于对照组(P<0.05),差别阈限与韦伯比率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更易于将短时距判断为“长”,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高估了短时距,且抑郁症患者的时间感知的敏感性可能下降.
    • 冯楚瑶; 陈庭继
    • 摘要: 准确感知时间和空间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的必备技能。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对于感知时间和空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时间感知中,听觉通道以其高时间的分辨率的特性在时间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空间感知中,视觉通道则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当视、听刺激同步或异步呈现时, 会发生多通道整合现象。在时间感知中,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时间腹语术”效应,揭示了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在时间感知中的相互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