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死亡

早期死亡

早期死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149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孟宪民基金会首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等;早期死亡的相关文献由6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莉、丁现超、刘峥嵘等。

早期死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3.5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149 占比:96.44%

总计:7413篇

早期死亡—发文趋势图

早期死亡

-研究学者

  • 刘晓莉
  • 丁现超
  • 刘峥嵘
  • 刘秀文
  • 夏玉彬
  • 孙伟娜
  • 张政波
  • 张琰
  • 李新刚
  • 王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珊; 王宇彤; 陆敏秋; 石磊; 褚彬; 丁月华; 王梦真; 鲍立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新药时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总生存期(OS)是否超过24个月分为早期死亡组(OS60%、髓外浆细胞瘤、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及疗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法筛选危险因素,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237例NDMM患者,其中早期死亡组53例,对照组184例。早期死亡组患者中位OS为16个月,对照组至随访截止时中位OS仍未达到,2组患者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岁)、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Ⅲ期、贫血、LDH水平升高、骨髓浆细胞比例>60%、髓外浆细胞瘤、FISH检测17P缺失和最佳疗效未达部分缓解(PR)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65岁、R-ISS分期Ⅲ期、髓外浆细胞瘤和最佳疗效未达PR仍是NDMM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特征的NDMM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王志新; 周波; 孙培胜; 郭明洲
    • 摘要: 目的阐明早期和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食管癌预后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癌确诊患者。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对各变量进行分析,探究食管癌早期和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有1310例患者纳入分析中,根据生存时间共分为三组,>60个月为存活组,共516例(39.4%),<36个月为早期死亡组,共650例(49.6%),36~60个月为晚期死亡组,共144例(11.0%)。将早期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饮酒史、上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化、肿瘤位置和治疗方式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晚期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主诉、上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型和治疗方式是晚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死亡特有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史、肿瘤分化和肿瘤位置,晚期死亡特有的危险因素包括主诉和肿瘤分型。性别、年龄、上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早期死亡和晚期死亡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结果提示食管癌早期和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不全相同,在临床上需要对早期和晚期死亡进行分别预测。
    • 孟祥鹏; 闫焕利; 许光霞
    • 摘要: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罕见和严重的遗传代谢性疾病,通常与mtDNA第3243位点发生A>G基因突变有关,主要临床特征为渐进性加重的脑病和卒中样发作,极易致残或早期死亡[1]。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合并复发性流产,婚后首次发作MELAS时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第2次发作时正处于妊娠期,经外周血基因检测方得以确诊MELAS,并顺利产下健康男婴1名。
    • 钱可盈
    • 摘要: 目的:探究危重病患者进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重症科接受CRRT治疗的160例危病重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进行CRRT 7 d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1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BMI、CCI或1 h尿量输出以及被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在早期出现死亡的患者中显著低于7 d存活组患者,而心率、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 d存活组相比,早期死亡组中血清磷酸盐水平、pH<7.35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钠、钾、钙、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GPT)、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氧合指数小于300 mmHg的比例与存活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回归分析可以看出,MAP<65 mmHg、血清磷酸盐的增加,SOFA评分增加以及pH<7.35均患有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结论:MAP<65 mmHg、血清磷酸盐的增加,SOFA评分增加以及pH<7.35的危重症患者在进行CRRT后有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这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接受CRRT治疗的早期结果。也可以为危重症患者在接受CRRT时应考虑某些风险因素来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和建议。
    • 张俊; 胡锦; 王海丽; 郑锐哲; 汪美华; 张恒柱; 王晓东; 董伦
    • 摘要: 目的 探讨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早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87例sTBI的临床资料。早期死亡指伤后1周内死亡,1周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也视为早期死亡。结果 287例sTBI中,早期死亡103例,早期病死率为35.89%;存活184例。早期死亡病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6.5(4.7~9.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病人[4.0(2.63~5.5)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增高是sTBI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预测早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 0.711~0.820),最佳截断值为5.25 mmol/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9%、71.7%。结论 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增高,sTBI早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这提示入院血清乳酸水平可作为sTBI早期死亡风险的评估指标。
    • 陈卉; 李秋霖; 张正辉; 张德明; 周述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性81例,女性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7.5岁.道路交通伤68例,高空坠落伤18例,跌打伤22例,重物砸伤12例,殴打伤8例.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的瞳孔大小、光反射情况、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CT、颅脑损伤严重情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损伤后14d死亡为早期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急性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为25%(32/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4d死亡最有效的预测因素是入院时低GCS(OR=0.33,95%CI:0.002~0.501,P=0.014),双侧瞳孔对光无反射(OR=3.269,95%CI:1.019~10.484,P=0.046),APTT延长(OR=2.448,95%CI:1.438~4.166,P=0.001),中线移位>5mm(OR=5.186,95%CI:1.843~14.593,P=0.002),颅内血肿量>30mL(OR=2.589,95%CI:0.820~8.174,P=0.042).结论 入院时低GCS、瞳孔对光反射消失、APTT延长、中线移位>5mm、颅内血肿量>30mL可作为判断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d死亡的预测因素.
    • 沈晓雅; 娄引军; 王文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以多参数指标建立APL患者的预后生存模型.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8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18例)和非早期死亡组(200例),分析影响APL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生存模型.结果 年龄>60岁、白细胞(WBC)计数>10×109/L、纤维蛋白原(Fib)≤1.4 g/L、血清肌酐(SCr)>105μmol/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SG阳性与APL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1.049,95%可信区间(CI)为1.003~1.098,P=0.038]和WBC计数(OR=1.030,95%CI为1.007~1.054,P=0.012)为AP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生存模型根据初诊时APL患者年龄、WBC计数、Fib、LDH、SCr、PML-RARa融合基因亚型6项指标建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 年龄、WBC计数为AP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生存模型对预测患者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 王希思; 黄程; 苏雁; 赵文; 赵倩; 段超; 金眉; 张大伟; 秦红; 王焕民; 马晓莉
    • 摘要: 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结果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6)、骨髓是否侵犯(P=0.0207)、原发肿瘤部位(P=0.0167)、年龄(P=0.0033)、乳酸脱氢酶(LDH)(P1004 IU/L,OR=6.991(95%CI:2.135~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95%CI:2.024~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95%CI:2.024~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95%CI:1.267~9.965)。结论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 王希思; 王焕民; 马晓莉; 黄程; 苏雁; 赵文; 赵倩; 段超; 金眉; 张大伟; 秦红
    •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方法 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结果 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6)、骨髓是否侵犯(P =0.0207)、原发肿瘤部位(P =0.0167)、年龄(P =0.0033)、乳酸脱氢酶(LDH) (P <0.0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0.0001)、血清铁蛋白(P =0.0160)、D-二聚体(P <0.0001)、纤维蛋白原(P =0.0027)、肿瘤直径(P <0.0001)、血红蛋白(P<0.0001)、血小板(P <0.0001)、血清白蛋白(P <0.0001)在早期死亡患儿与非早期死亡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30个月,OR=2.824(95% CI:1.084 ~7.359),LDH>1004 IU/L,OR=6.991 (95% CI:2.135 ~ 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 (95% CI:2.024 ~ 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 (95% CI:2.024 ~ 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 (95% CI:1.267 ~ 9.965).结论 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 邓淑萍; 邱红; 王斌; 董芳
    • 摘要: 目的 探索重症创伤患者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244例,分析患者伤后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88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伤后至入ICU时间,入院24h内实验室指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住院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发生死亡的能力.结果 56例死亡,全因病死率22.9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创伤后休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更早入ICU[(1.71±1.15)h vs.(2.78±2.41)h],ISS、APACHEⅡ评分更高[(23.35±3.41)分vs.(17.71±4.07)分、(32.18±7.50)分vs.(17.86±12.61)分],ICU住院时间更短[(3.79±4.60)d vs.(6.78±5.65)d,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24h内血乳酸(Lac)水平更高[(9.63±5.81)mmol/L vs.(3.95±2.89)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更高,分别为[(28.65±32.28)s vs.(13.57±11.55)s]、[(72.99±62.44)s vs.(27.47±17.36)s],D-二聚体(D-D)水平更高[88.23(66.75,107.12)mg/L vs.21.63(16.89,31.67)mg/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1.69±0.70)g/L vs.(2.42±0.89)g/L].重症创伤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率18.03%,死亡组发生TIC显著高于存活组[(64.29%vs.4.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925,95%CI分别为(0.806、0.914)、(0.857、0.993),Lac最佳临界为3.7mmol/L,APACHEⅡ评分最佳临界值为25分.结论 对于重症创伤患者,Lac水平≥3.7mmol/L及APACHEⅡ评分≥25分对1周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