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结构
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38154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江苏商论、中国市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等;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明庆忠、吴建丽、郭向阳等。
旅游空间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8154篇
占比:99.99%
总计:1838304篇
旅游空间结构
-研究学者
- 明庆忠
- 吴建丽
- 郭向阳
- 杨亚萍
- 陆林
- 冯晓兵
- 卞显红
- 叶持跃
- 张延
- 徐小波
- 李世泰
- 杨伟容
- 汪宇明
- 焦云宏
- 王换茹
- 王昱鑫
- 王苏洁
- 禄树晖
- 穆学青
- 章锦河
- 翁瑾
- 蔡瀚赓
- 薛珊珊
- 裴洪雪
- 谢红彬
- 邱勇
- 陈伟霞
- 陈广胜
- 陈海鹰
- 陈田
- 高恒冠
- 丁金胜
- 严春艳
- 严海虹
- 付洁
- 任以胜
- 何丹
- 何少琪
- 何珍
- 余菲菲
- 俞霞
- 倪海燕1
- 冯燕
- 刘丹
- 刘丽娟
- 刘传喜
- 刘大千
- 刘宏盈
- 刘志林
- 刘承良
-
-
章锦河;
肖梦林;
王昶;
胡雯洁;
王静玮
-
-
摘要:
旅游空间结构是重要的旅游地理研究话题,但在省域尺度上的研究探索仍有待丰富。以2014年和2019年海南省18个县市的旅游截面数据为基础,借助引力模型测算18个县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其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等,分析海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18个县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在不断增加,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和分层;总体来看,海南省大部分县市接近中心度下降,部分县市中间中心度上升;旅游经济联系网络明显由松散转为紧密。由此对海南岛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1)整合资源配置,优化区域旅游网络结构;(2)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通达度水平;(3)充分发挥核心区辐射效应,加强区域间协作和带动作用。
-
-
张宇;
王翠平
-
-
摘要:
山西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旅游业很有必要。以旅游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研究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旅游相关产业规模、旅游支撑环境与集散能力三个方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加权求和法,计算各个地市的旅游中心性指数,再结合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山西省低等级的旅游中心地对高等级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发展隶属度,划分了山西省三级旅游中心地体系:太原市、晋中市、大同市为一级旅游中心地;运城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和忻州市为二级旅游中心地;朔州市、阳泉市、吕梁市为三级旅游中心地。据此,再划分旅游发展辐射区。最后,提出了优化山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建议。
-
-
曾慧娟;
饶勇
-
-
摘要:
以河西走廊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交通情况和旅游市场结构,再通过计算旅游区位熵和城市流强度来确定河西走廊地区旅游节点等级,接着运用区域开发中"点-轴"理论,确定河西走廊发展的轴线和重要旅游区,打造成"两个中心,三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建立共享平台、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对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实现河西走廊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
邓逸铭;
廖玉滢
-
-
摘要:
文章通过对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分析,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肇庆市旅游资源和客源区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肇庆市旅游资源在整体上呈现出聚集型分布格局,非均衡分布.文章引用旅游中心地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针对肇庆市旅游市场提出多点多极优化策略.
-
-
禄树晖;
王昱鑫
-
-
摘要:
cqvip: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大背景下,发展全域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所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边缘"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西藏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旅游发展结构。得出以下结论:西藏A级景区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拉萨为核心区向西南、南方和东南辐射,外围边缘区大多点状分布"格局,整体来说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拉萨市处于所有景区聚集区位优势的中心地点。利用核密度分析不同搜索半径下景区的聚集态势有所差异,总体趋势往藏东南方向辐射。最后从"全资源""全产业""全要素"与"全方位"方向提出西藏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优化建议。
-
-
高恒冠
-
-
摘要: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对优化区域旅游系统和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者急需突破现有的线性研究理论和范式,以更好地掌握复杂旅游活动的地理空间规律.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和词频分析法研究得出:当前分形理论在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的应用主要存在研究领域狭窄、研究路径和方法单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基于分形理论在我国旅游空间结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分形理论未来在我国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努力方向.
-
-
禄树晖;
王昱鑫
-
-
摘要:
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大背景下,发展全域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所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边缘"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西藏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旅游发展结构。得出以下结论:西藏A级景区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拉萨为核心区向西南、南方和东南辐射,外围边缘区大多点状分布"格局,整体来说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型。拉萨市处于所有景区聚集区位优势的中心地点。利用核密度分析不同搜索半径下景区的聚集态势有所差异,总体趋势往藏东南方向辐射。最后从"全资源""全产业""全要素"与"全方位"方向提出西藏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优化建议。
-
-
蔡佳;
白永平;
陈志杰;
车磊;
王治国;
谢丽霞
-
-
摘要:
基于2008、2018年A级景点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景点时空分布集中性、移动性、可达性三方面对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探究,并以“点—轴”理论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甘肃省A级景点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随机型,景点分布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酒—嘉、兰州、天水等地,在旅游板块上呈现出“点强、面弱”的特点。(2)景点可达性时间成本变化明显,1 h等时圈增率为134%,2 h等时圈增率为41%,交通情况改善明显,路网“线分散”的特点趋于弱化。(3)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提出三大旅游板块各自的增长级和发展轴线,以期推进甘肃省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
-
-
刘畅;
孙彩歌;
樊风雷
-
-
摘要: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拉萨POI信息、图片点集以及拉萨游记、签到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拉萨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方面,拉萨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集中分布在城关区;在旅游设施空间结构方面,旅游设施以购物设施和餐饮设施为主,城关区及其周边设施类型较为多样化;在旅游热点的空间结构方面,旅游热点除在城关区内密集分布外,沿道路线也有少量分布;在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方面,拉萨附近周边省市及国内经济发达区域与拉萨联系较为紧密,川藏线、青藏线上的地名景点次之,具有明显的区域旅游联动性质.
-
-
胡爱娟
- 《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
| 2011年
-
摘要:
以旅游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杭州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从供给和需求取向角度论述了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空间结构布局和旅游圈层结构,并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市休闲农业前景的基础上。探讨杭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措施和发展模式。
-
-
汪宇明
- 《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带动边缘区域发展,壮大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
-
-
-
- 宁波工程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1-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间结构楼盖用预制空腔构件及空间结构楼盖,其中,预制空腔构件包括: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筋柱;主体模块,包括呈相间设置的第一模壳、第二模壳、第三模壳和第四模壳四者;四者均呈三棱柱形设置,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底、侧壁和下底;上底、侧壁和下底合围成一具有侧开口的空腔;四者空腔的侧开口分别朝向主体模块的前侧、右侧、后侧和左侧,四者的侧壁合围成主体模块的浇筑通道;浇筑通道处于呈十字形设置,处于主体模块的对角处,筋柱穿设在浇筑通道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预制空腔构件的结构简单、力学性能好,可提高楼盖的整体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减小楼盖厚度、减轻自重;方便施工和运输,成本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