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社会运动

新社会运动

新社会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世界政治、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780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国际展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等;新社会运动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穗明、孟鑫、陈林等。

新社会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801 占比:99.84%

总计:97956篇

新社会运动—发文趋势图

新社会运动

-研究学者

  • 周穗明
  • 孟鑫
  • 陈林
  • 冯燕芳
  • 阚道远
  • 刘颖
  • 孙玮
  • 罗云力
  • 胡述宝
  • 陆海燕

新社会运动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邰丽华; 张媔
    • 摘要: 随着传统工人阶级运动式微,新社会运动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反抗资本主义的重要力量。21世纪的欧美新社会运动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参与者的阶级主体意识复苏、运动的形式日渐激进和政治化、运动的范围迅速向全球扩散等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全球经济不平等加剧、社会冲突和阶级对立严重、新民粹主义崛起等社会现状,是新社会运动频繁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研究21世纪的欧美新社会运动,理应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和视角,深入挖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制度性根源,牢牢把握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世界影响。
    • 徐步华
    • 摘要: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 孟鑫
    • 摘要: 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新社会运动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变革的重要力量,它在价值观念、行动方式和成员构成等方面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有重合或趋同之处,在未来走向上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推动资本主义变革的主要力量,可将其视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多元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新社会运动已成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重要体现.鉴于此,全面认识西方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世界社会主义从低谷中逐步回升的大趋势.
    • 齐廉允
    • 摘要: >新世纪以来,西方新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多姿多彩,这不仅昭示现代国家不能摆脱社会力量的渗透和影响,某种程度上也显示着社会力量对政治过程的塑造。正是基于此,当代西方社会被有些学者称作"社会运动社会",这表明新社会运动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国际社会资本主义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活动中的独特模式,新社会运动不仅牵动世人追逐的眼球.
    • 易小明
    • 摘要: 新社会运动是黎巴嫩左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派制度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政治机会结构,制度缺陷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批判的标靶.当代黎巴嫩新社会运动对政治教派制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并开始关注政府的运行.由于黎巴嫩政治教派制度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黎巴嫩恩庇侍从关系盛行、新社会运动自身存在不足、教派政治精英阻扰等因素,新社会运动在黎巴嫩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尚为有限.
    • 邰丽华; 张媔
    • 摘要: 20世纪中叶,欧美国家传统工人阶级运动式微,并被纳入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框架内.深受西方左右两翼政党势力和利益集团影响同时保持相对独立的新社会运动,形式日益多样,影响力不断攀升.20世纪70年代至今,伴随新自由主义兴起,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化,欧美国家的新社会运动出现了参与者身份构成多元化、变革目标社会制度化和实施形式有组织化等三大转向.这些现实转向一方面反映了新自由主义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要积累形式以及根本制度载体的矛盾与困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联合资本主义的反抗势力,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并构建全球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秩序.
    • 臧秀玲
    • 摘要: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相对于西方传统工人运动而言的.它是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最为显著的社会政治现象之一,对西方左翼政党以及西方未来政治走向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西方新社会运动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参与主体多样、价值目标各异、利益诉求多元等特征.伴随着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新社会运动的发展,西方温和左翼政党日趋走向中间化,激进左翼政党越来越趋于活跃,极端左翼政党日渐趋向民粹化.当前,只有结合西方新社会运动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左翼政党理论,同时加强西方左翼政党建设引领西方新社会运动发展,才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走向高潮.
    • 徐步华
    • 摘要: 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在学术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其为数不多的相关论述,为其在社会运动理论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从其演进过程来看,致力于构建新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具有分析框架上的演进性、研究视角上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和理论场域上的社会批判性等特点.基于“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历史演进的过程来把握其理论建构和框架变迁,基于批判理论的场域来理解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新社会运动的价值定位,以及置于新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阵营来探讨其与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区别、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理论家的观点异同,对于全面和客观评价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贡献,乃至窥测其整个理论大厦的框架变迁及其学术影响力应有所裨益.
    • 岳伟
    • 摘要: 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该国向后工业社会的迈进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纺锤形”社会的形成,让原本在工业社会中十分突出的劳资矛盾趋于平缓,从而为新的社会价值理念和思潮引发大规模新社会运动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新中间阶层的壮大又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重要的阶级基础。而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变迁中日渐流行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与该价值观密切相关且广为传播的生态主义和战后新女性主义,则构成了这场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 冯燕芳
    • 摘要: 面对工人运动的低落和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后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拉克劳和墨菲寄希望于通过新社会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接合,建构新的社会主义策略.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新社会运动的解放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反资本主义性质.新社会运动成员也遭受资本主义压迫,是反资本主义斗争的重要力量,新社会运动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矛盾,新社会运动的反资本主义斗争比工人运动更"激进".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新社会运动与工人运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工人是新社会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必须把新社会运动与工人运动接合起来,才能实现他们的新社会主义策略.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传统解放话语面临危机,因而必须建构新的解放话语,这种新的解放话语诉诸于全面解放,克服了解放话语自身的矛盾性,但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