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诉讼法
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19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9342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法治研究、法制与社会、现代法学等;
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辉、吴强林、张广浩等。
新民事诉讼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429篇
占比:99.90%
总计:93519篇
新民事诉讼法
-研究学者
- 吕辉
- 吴强林
- 张广浩
- 徐佳
- 易德铭
- 果志明
- 潘晓涛
- 燕翠萍
- 王丽
- 田海鑫
- 陈勇
- 高飞
- 丁伟
- 乐闻笛
- 付晓菲
- 位文青
- 傅锐
- 全秋香
- 刘凯
- 刘宇
- 刘海燕
- 吐热尼萨·萨丁
- 周湖勇
- 哈书菊
- 孙伟玲
- 安博
- 宋林岭
- 崔鑫铭
- 崔鑫铭1
- 左佳
- 张伟
- 张俊艳
- 张显丽1
- 张欣若
- 张洁
- 张熠星
- 张芳芳
- 张英杰
- 张辰
- 张雪
- 徐颖颖
- 惠小民
- 成慧
- 戴党平
- 曲昕
- 曹晓来
- 曹路曼
- 朱建超
- 朱晋峰
- 朱淳良
-
-
杨丽君
-
-
摘要:
诚实守信并非人类与生具有的天性,这一品格是人类在社会合作中相互约束所产生的结果.在司法体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帝王条款",并在古罗马时期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并针对其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依据新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提出当事人、法官以及律师应当承担的法律与道德责任.
-
-
李政宏
-
-
摘要:
在2012年,针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制不全面的问题,新民事诉讼法对其进行了深入完善与修订,但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的出现在某一程度上严重违背了民诉目的,使司法的独立性遭受严重破坏.
-
-
赵雷
-
-
摘要:
在新《民事诉讼法》中,因为第34条法规出现文字表述上的不足,所以导致了当事人在进行外国法院管辖选择时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新《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大,在涉外案件中也是适用的.目前,在关于法院选择协议的准据法上,社会各界存在较大程度上的分歧,难以达到统一的认识.针对这个问题,文章认为,应该将其分层看待,第一层是关于管辖权协议的有效性,第二层是关于管辖权协议的可执行性.第一层适用于当事人的选择,第二层适用于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在第34条中涉及到了实际联系原则,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制度,应该对其大力发展.
-
-
郑伊伊
-
-
摘要:
新《民事诉讼法》是2012年颁布的,之后于2017年进行了部分修改.新《民事诉讼法》从多个渠道规制了恶意诉讼行为,重点表现在诚实信用原则的确定、处罚措施的加强和救济渠道的丰富等方面,但这些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重点规制的内容较为原则,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另行起诉和申请再审等内容上的适用问题仍值得进一步商榷.笔者认为,新《民事诉讼法》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跟本上遏制当前恶意诉讼高飞的态势.
-
-
崔鑫铭
-
-
摘要:
2014年《环境保护法》较1989年《环境保护法》有了明显进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其中新增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一章中第58条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内容,在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基础上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并细化了"社会组织"的主体资格,对于建立完备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今后的立法予以关注和改进.
-
-
易德铭
-
-
摘要:
新民事诉讼法在检察制度方面有了很大创新,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体系的构建做出了贡献,但是仔细推敲新民事诉讼法有关检察制度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检察建议方面需要完善.基于此,本文就新民事诉讼法有关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分析.
-
-
-
-
吐热尼萨·萨丁
-
-
摘要:
我国民事执行中"执行难"和"执行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严重影响着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这主要是因对民事执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而引起的.为此,新《民事诉讼法》第235条以基本法律形式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但新民诉法及新的司法解释还未对监督原则、方式及具体保障机制等作出规定.在实践中如何适用新民诉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规定又是一个新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执行检察监督应该注重与执行救济制度的配合适用,应当以依法、有限监督为适用原则,以"执行乱"为监督对象、"执行难"为协助对象,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来解决我国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
陆超慧
-
-
摘要: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权.但目前而言,此方面的法律规定仍处于原则性阶段,没有细化到制度操作层面.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因为没有细则加以规范,且法检达成的共识还不够深入,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尽快完善立法,建立法检工作联络机制,加强对民事执行监督的规范,促使检察机关真正履行好这项法律监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