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参与

文化参与

文化参与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3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求实、电子知识产权、理论视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两岸三地沟通障碍学术研讨会等;文化参与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才武、袁晓园、陈波等。

文化参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238 占比:98.22%

总计:7369篇

文化参与—发文趋势图

文化参与

-研究学者

  • 傅才武
  • 袁晓园
  • 陈波
  • 沈珠楹
  • 潘炜
  • 王思涛
  • 白昊卉
  • 蒋梦恬
  • 袁梦
  • 赵楠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维忠; 丁福军
    • 摘要: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学校课堂中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日益加剧.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文化适切的数学学习环境,需要实现学生、数学与文化的深度联结,走向文化回应的数学教学.具体到数学教学实践,教师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文化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文化适切的教学组织;生成文化理解的教学目标;倡导文化包容的教学评价.
    • 孟耕合
    • 摘要: 现代空间及其生产在根本上仍是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价值导向上崇尚的“公共性”,有益于规避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理念。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记忆的对象,对保存历史文化与建构社会情感、形成文化身份认同、建立集体和个人的意义具有关键作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文化参与上是在差异中寻求认同和共识,强化个体与社会的联结,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生活。
    • 邹泓
    • 摘要: 线上教育的常态化实施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基于学生线上学习方式变革的潜在逻辑和难题表征,提倡在课程建设上“文化参与”,在课程实施上“具身参与”,在课程思维上“翻转参与”,促成线上学习方式的全新生长点,为线上教育的文化落地和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 耿达; 吕筱渔
    • 摘要: 文化参与所关涉的社会分层问题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内容。通过对国外学者文化参与和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同源论、个性论、杂食论为主线的三种理论趋势。同源论认为文化分层和社会分层是相对应的,文化趣味的高低区分阶层的高低,不同阶层受趣味的影响选择与其阶层相吻合的文化活动。个性论则认为,个人的文化参与倾向、生活方式以及趣味并不由其所属的阶层来决定,而是受年龄、性别、教育等个体因素的影响。而杂食论提出,中上阶层的趣味广泛且多元,对于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时,他们在文化活动参与上仍具有一定的偏好,与阶层相吻合的偏好在其文化取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杂食论已发展成为同源论与个性论之间的“中间道路”。通过阐释三种理论的源起、研究领域、争论及其相互关系,以期为国内学界文化参与和社会分层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 李敏; 蒋丽君; 杨然
    • 摘要: “农转居”社区居民文化参与是融入城市社区,增强社区归属感,提升社区文化活力,形成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基于对郑州市M社区居民文化参与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居民文化参与存在主体较单一、参与主动程度低、参与接受理解弱、参与沟通互动差、参与专业指导少、参与自信心低等问题。为此,提出动员青年群体参与,推动参与主体多元;依托网格管理优势,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农耕城市文化融合,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形成互动反馈机制,提高居民参与意愿;链接专业文艺人才,引领居民文化参与;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实现社区共治共享等对策建议。
    • 朱可欣; 向涵; 彭霞霞; 唐红; 柴凝
    • 摘要: 基于积极老龄化背景,以湖南张家界包公山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现状的探索,挖掘张家界包公山村空巢老人文化参与现状,从政府、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着手构建健全的文化参与机制,积极引导空巢老人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事业,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奠定基础。
    • 美杰克·M.巴尔金; 敖海静(译)
    • 摘要: 21世纪的新兴数字技术改变了言论的技术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也改变了言论自由理论的焦点,即从20世纪理论家关注的保护民主过程和民主审议转向了保护和促进民主文化这一更大的关切。在民主文化中,普通人可以集体地或个别地参与到使他们成为个体的文化意义的创造和阐释之中。民主文化分散了创新的来源,激发了一种参与式的民主观念。由于为民主的文化参与创造新的可能性的技术也威胁着寻求将知识商品化并控制其获取和传播的商业模式,因此数字技术同时带来的参与和财产化这两种效应也不断地相互冲突。在数字时代,言论自由的价值将融入知识和信息政策这一组更大的关切之中,保护言论自由的价值也将越来越不是一个宪法问题,而是成为一个技术和行政监管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司法的能力。立法机关、行政机构和技术专家将是确保数字时代言论自由价值的关键角色。
    • 杰克·M.巴尔金; 敖海静
    • 摘要: 21世纪的新兴数字技术改变了言论的技术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也改变了言论自由理论的焦点,即从20世纪理论家关注的保护民主过程和民主审议转向了保护和促进民主文化这一更大的关切.在民主文化中,普通人可以集体地或个别地参与到使他们成为个体的文化意义的创造和阐释之中.民主文化分散了创新的来源,激发了一种参与式的民主观念.由于为民主的文化参与创造新的可能性的技术也威胁着寻求将知识商品化并控制其获取和传播的商业模式,因此数字技术同时带来的参与和财产化这两种效应也不断地相互冲突.在数字时代,言论自由的价值将融入知识和信息政策这一组更大的关切之中,保护言论自由的价值也将越来越不是一个宪法问题,而是成为一个技术和行政监管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司法的能力.立法机关、行政机构和技术专家将是确保数字时代言论自由价值的关键角色.
    • 蒋梦恬
    • 摘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起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代表性文化场景和人文城市物理场域,并发挥保障文化权利、满足文化福利的物质载体作用.文章基于场景理论,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提出以公众参与意识为逻辑起点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优化路径.
    • 魏勇
    • 摘要: 居民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前提.文章从个体动因和社区激励两个方面探究居民文化参与行为的发生机制,利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个体层面,生活水平、参与体验和社会地位能显著提升居民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平,控制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对参与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大;在社区层面,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能促进居民将既往参与体验更大程度地转化为现实的阅读、活动参与行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口碑更利于提高当地弱势群体的文化参与水平,反过来也突显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当地精英化、小众化需求之间的现实张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