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7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3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57023篇;相关期刊530种,包括老人天地、劳动保障世界、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二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 、中国老年学学会2014年年会、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等;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文献由14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穆光宗、冯春梅等。

积极老龄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3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7023 占比:99.82%

总计:558020篇

积极老龄化—发文趋势图

积极老龄化

-研究学者

  • 张艳
  • 穆光宗
  • 冯春梅
  • 李宏洁
  • 杜灿灿
  • 熊必俊
  • 赵敬
  • 余自娟
  • 华学伦
  • 曾尔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项凯标; 江克花; 张大林
    • 摘要: 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然而现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积极老龄化前因变量的深入探索.文章构建了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支出影响社会参与意识形成及其转化为社会参与行为的理论框架,并用泰尔指数解析社会保障支出对积极老龄化的省际影响和区域影响,以捕捉积极老龄化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运用中国动态劳动力调查(CLDS)和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积极老龄化的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工作经历和健康持久性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积极老龄化之间存在显著调节效应;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不显著,但相邻省份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积极老龄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 曾珊; 于舒洋; 曹凯; 殷丙山
    • 摘要: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其创造健康、参与、安全的最佳机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重要理念,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机构养老的不断发展,养老机构将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养老机构中老年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机构中养教结合的情况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水平、职业经历的老年群体参与老年教育的差异,提出建立机制、研发体系、变通方式和特性办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 鲁晓明
    • 摘要: 作为法律按意思自治对待不加干预而交由当事人自主决定的最低年龄,法定婚龄反映多种法益的需要。我国法定婚龄是“晚婚晚育”政策的法律表达,其基于人口膨胀之事实,实质是通过延长婚育周期达到抑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社会老龄化不仅意味着长寿化,更意味着少子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通过变革婚育制度刺激生育,以改变失衡的人口结构。为此,应修改法定婚龄制度,降低允结婚年龄。法定婚龄的确定,应结合老龄化进程、历史传统、行为能力制度、教育制度与学制、民众接受程度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
    • 朱肖肖; 邱芬
    • 摘要: 在“全民健身”和“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对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积极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基于Stebbins的深度休闲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老年参与者的深度休闲体育特质。通过目的性抽样对16名老年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管理,探索老年人的深度休闲体育特质。结果发现,城区老年人的深度休闲体育特质由休闲投入、活动收益、认同感、亚文化和自我实现构成。明晰老年人深度休闲体育特质,有助于促进老年人深度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石龙; 庞庆泉
    • 摘要: 健康旅居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符合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本文从概念、目标以及特征三个方面诠释旅居养老的内涵,分析"积极老龄化"理念中"健康""参与"以及"保障"三大"支柱"对健康旅居养老的启示,并总结多种可供选择的健康旅居养老模式。
    • 方建移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老龄化的精髓和核心即是社会参与,主动积极的社会参与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尊敬和尊严,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负面的老化刻板印象、消极特征取向的涉老研究,阻碍了积极老龄化的推进,不利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基于对老龄化困境、老化刻板印象、精神需求内涵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的社会背景下,建构城市养老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机制,利用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和闲置住房,助力城市养老,同时发挥城市老人的智力优势和知识技能,添翼乡村振兴,不但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更重要的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 张容南
    • 摘要: 相比老年医学和老年社会学对老年问题的重视,伦理学对“老去”的伦理意义关注得还不够。与将老去界定为衰老的一种客体化思路相对照,存在一种看待老去的内部的伦理视角。在应对年老带来的规范性困境的问题上,儒家提出以“学”与“孝”的方式来加以应对,这些应对方式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体现出新的形式。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老年的伦理视角,根据这一视角,人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存在者,老年可能通向伦理生活的成熟阶段。与西方文化将尊严奠基于自主性的理解不同,儒家伦理从地位尊严和成就尊严两个方面对何谓“有尊严地老去”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 杨倩
    • 摘要: 为积极适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需要,老年开放大学在构筑系统办学体系、建立安全公证制度、积极开发老年教材、拓展远程教育服务、探索"学养结合"老年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老年开放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老年开放教育转型发展,本文试图从转变"老年观"、加大系统整合、完善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教学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 李书覃; 张赞奎; 张欣怡; 程启先; 朱伟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老年宜居城市建设亟待关注.以信阳市为案例区域,构建老年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灰色模糊物元分析法对2016—2019年信阳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对信阳市老年宜居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信阳市老年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主要指标有卫生机构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和恩格尔系数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切实可行;信阳市老年宜居城市评价结果呈现出“整体上升”的特征: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间经历“较慢-较快”的上升阶段,在2019年出现略微的下降趋势;信阳市的经济社保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需重视环境安全和医养设施等方面,进而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老年宜居城市.
    • 于凌云; 魏秋芳
    • 摘要: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老龄化峰值水平、优化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发展目标促使我国加快制定和调整家庭政策的步伐。相关家庭政策文献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家庭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在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形成了去家庭化的家庭政策。1979—2000年,基于家庭互助、公私有别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生产性福利体制的影响,我国家庭政策呈现出家庭化的特征。进入21世纪后,福利理念的转变、家庭作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使我国家庭政策二阶家庭化色彩逐渐加深。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家庭政策的制定仍旧面临着家庭政策目标补缺性突出、家庭政策对象缺乏家庭视角、家庭政策管理部门过于分散等问题。为此,我国需以“二阶家庭化”为核心进行家庭政策设计调整以配套人口政策的落实,增强家庭的养老抚幼能力,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