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科技

数字科技

数字科技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7733篇;相关期刊294种,包括金融电子化、青年记者、中国传媒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3年会暨陈列展览专题学术研讨会、2008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等;数字科技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钢强、刘国龙、张渊等。

数字科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7733 占比:99.67%

总计:118117篇

数字科技—发文趋势图

数字科技

-研究学者

  • 傅钢强
  • 刘国龙
  • 张渊
  • 胡卫益
  • 袁俊
  • Stan
  • 傅韵雪
  • 吴小燕
  • 左铁峰
  • 杨诗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建; 王静娴
    • 摘要: 数字科技的应用为缺乏抵押品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传递真实信息形成信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可以有效缓解其贷款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问题。数字科技通过多个渠道重塑信用生态体系,包括助催了企业数字资产的形成、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等。商业银行是中国信用体系的供给主体,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贷配给问题,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用供给能力,形成了基于数字信用而非抵押品信用的信贷投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缺乏传统抵押品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基于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数字科技的确提升了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授信效率,但提升的空间和效果,在商业银行运用数字科技转型的不同时期又展现出非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李晓华
    • 摘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的领域。数字科技的成熟、应用、扩散与融合,推动制造业在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客户关系等方面发生深刻的改变。随着制造业形态的变化,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从单一供给侧条件转向更加多元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格局也随之改变。中国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发挥数字经济发达、制造体系完善的优势,完善数字化发展环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重构顾客价值链等,以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高在全球分工地位和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
    • 陆小华
    • 摘要: 推荐算法开启了智能传播时代。针对算法运用引发的问题,我国已出台系列法规,确认用户拥有选择权、拒绝权、对重大利益影响的说明要求权等,并规定互联网平台的备案、公示、告知等义务。智能传播时代,对新媒体的运用应基于对"道"的领悟,即在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之上,认识和掌握规律。传播之"道",在于谋"势",在于"善用",在于保持敬畏之心。最重要的传播之"道",是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服务"国之大者",构建有效影响力。
    • 罗纯
    • 摘要: 在数字时代,数字科技竞争已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场域之一。相比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封锁政策,拜登采取了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策略:一方面,采取“小院高墙”政策遏制中国关键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更好地重建”政策加大基础科研投入以维护美国科技优势;同时,拉拢盟友组建“科技同盟”,构建“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美国对华数字科技政策中掺杂的意识形态分歧、政党政治博弈和决策惯性等因素是“围堵”思路的根源。然而,数字科技追求互联互通的规律与扩散趋势注定了地缘政治式的“围堵”措施难以奏效。
    • 温雅婷; 余江
    • 摘要: 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以数字技术和数据科学为内涵的数字科技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智慧城市逐渐步入向高质量转型的新发展阶段。新兴数字科技成为该发展阶段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技术渗透、生态赋能和服务主导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新型智慧城市以以人为本、泛在智能化、场景融合化、去中心网格化和数据驱动等为基本特征,数字科技通过转化数据资源为数据能力、重塑组织流程和价值创造网络以及融合服务场景等作用机制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综上,得出以下研究启示: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理论,需要强化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重塑智慧城市的整体治理方案、完善智慧城市多元主体共治的长效参与机制。
    • 王少侠; 鲁玲
    • 摘要: 数字化主导下的时代,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短视频行业中脱颖而出,提升短视频的制作水准,满足受众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应当是提升短视频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数字化科技赋能短视频产业为切入口,从短视频用户规模推动短视频节目质量升级;短视频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升级;短视频视听元素制作升级与短视频传播的后台数据支撑短视频创作持续升级几个方面对当下短视频传播的升级策略进行了梳理。
    • 苏怡; 张沛沛
    • 摘要: 数字时代,数字科技对博物馆各方面业务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日益彰显。对亟待保护的、脆弱易损的文物开展完整真实的数字化保护;数字文物走出博物馆,服务于更大范围的观众群体,文化资源得到更平等、广泛的共享;文物藏品中的内涵得以借助数字科技进一步凸显,以更为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新生代观众的创造力。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与腾讯集团开展跨界合作为例,阐释数字科技如何为博物馆赋能,博物馆如何与科技企业联动,利用数字科技进一步激活、强化、释放博物馆的力量。
    • 田猛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不仅在当前的阅读推广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儿童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绘本的数字化转换使绘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线开放课程的创新性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其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也势在必行。
    • 夏志宏; 王念祖
    • 摘要: 21世纪以来,数字科技的急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产生了冲击。图书馆开始进行实体空间重塑、改造以吸引读者重新走入图书馆,重拾以往文化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空间利用的案例,总结图书馆在面对数字科技冲击时做出的诸如开展自主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构建数字出版物制作与流通空间;融合数字化交互式体验技术,创建实景阅读空间;借力三网融合,打造休闲娱乐与学习共享空间等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其使用效益:强化图书馆的传播职能,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深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开展全方位的幼儿启蒙教育;优化图书馆提供文化娱乐的职能,助推国家的创新发展。
    • 郑成宏; 杨晓露
    •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文基于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的分析,以陕西省为例深入分析文化影响力的发展现状,开展系列社会调查和实证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出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建立数据驱动的文化决策服务平台,以数字科技增强决策科学性;建立文化信息管理“一站式”平台,以数字科技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建立文化资源智能辅助匹配平台,以数字科技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建立文化资源动态监测平台,以数字科技支撑文化资源统筹优化,能够为提升文化影响力,提升政府形象,赢得话语权提供现实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