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粉煤灰
改性粉煤灰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15243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非金属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3亚洲粉煤灰及妇产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等;改性粉煤灰的相关文献由1280位作者贡献,包括相会强、邓书平、齐立强等。
改性粉煤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243篇
占比:99.79%
总计:115489篇
改性粉煤灰
-研究学者
- 相会强
- 邓书平
- 齐立强
- 刘鹏
- 张杰
- 李晶欣
- 刘俊红
- 刘胜波
- 孙宏
- 张正红
- 张泽
- 曹书勤
- 柳丹
- 牟淑杰
- 王发洲
- 王相勤
- 蔡冬清
- 郑海波
- 黄勇
- 何文辉
- 余增亮
- 向天勇
- 吴跃进
- 巩有奎
- 张盼
- 梁本怀
- 王文平
- 秦媛
- 胡成朔
- 颜杰
- 高文忠
- 伍昌年
- 凌琪
- 刘元政
- 刘兴勇
- 刘军坛
- 刘奕辰
- 刘旭东
- 刘明雨
- 刘蕾
- 刘雪梅
- 吴烈善
- 周珊
- 周笑绿
- 周紫微
- 姜灵彦
- 张平
- 彭伟功
- 李敏
- 李磊
-
-
-
张硕;
杨忠武;
章泽宇;
祁鑫源;
宋雅薇
-
-
摘要:
将不同硅烷偶联剂(KH560)下改性的粉煤灰与聚氨酯复合材料配比,制得聚氨酯/改性粉煤灰复合材料,分析了其在室内压缩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分别在0.15%,0.30%,0.45%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下,加入不同质量的改性粉煤灰对复合材料压缩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偶联剂质量分数下,改性粉煤灰的掺入量并不一定是呈线性增加,复合材料会发生“饱和”现象,过多的改性粉煤灰会组织扩链反应的延续,影响复合材料内部结构,进而影响其压缩性能,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力学损伤。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较大的改性粉煤灰,能够更多地均匀分散、溶入到聚氨酯内,增加了两者交联密度,使得材料相容性更好,应力应变曲线相对较平滑,压缩强度与弹性模量也更大。
-
-
郭晨夫
-
-
摘要:
为降低脱硫废水处理的成本,实现对煤电厂副产物粉煤灰的充分利用,在研究改性粉煤灰制备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固定的脱硫废水为基础研究不同pH值、混凝时间以及改性粉煤灰的添加量对脱硫废水处理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在实际生产中完成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的主要构筑物和设备的选型,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得出改性粉煤灰在脱硫废水的处理中应用是可行的且低成本的。
-
-
孟晓静;
陈华
-
-
摘要:
我国粉煤灰排放量大,严重污染环境。鉴于粉煤灰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双重特性,利用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目的。目前粉煤灰对氨氮废水的吸附量较低,因此通过粉煤灰改性提高对氨氮废水的吸附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粉煤灰的应用现状及改性粉煤灰对氨氮废水吸附性能研究进展,粉煤灰改性可以破坏粉煤灰网状结构,断裂其Si-O、Al-O键,激发活性组分Al_(2)O_(3)和SiO_(2),提高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和孔道数量,利于对氨氮废水吸附。
-
-
冯铁柱;
边德军;
王帆;
曾尚景;
艾胜书;
聂泽兵
-
-
摘要:
研究以电厂固废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碱熔融—水热法制备沸石产物,对其进行稀土金属锆的改性处理。实验研究了氧氯化锆溶液的质量浓度及浸泡次数对粉煤灰合成沸石除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氯化锆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 g/L,用分4次浸泡、每次12 h的方法对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最佳;运用SEM及XRD分析技术对合成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旨在研究增强粉煤灰合成沸石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去除过程中初始投加量、质量浓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温度对除氟性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吸附饱和后的再生性能。
-
-
齐立强;
周紫微;
李晶欣;
陈其豪
-
-
摘要:
粉煤灰是电厂的典型废弃物,且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作为一种较为经济的吸附剂供人们使用。为提高和改善其吸附性能,采用酸改性方法和微波联合酸碱改性方法制备了两种改性粉煤灰,对比原粉煤灰,探究了两种改性粉煤灰对于甲苯的吸附性能,并通过SEM和BET对粉煤灰改性前后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改性粉煤灰吸附甲苯达到吸附饱和时间为380 min,最大甲苯吸附量为39 mg/g,微波联合酸碱改性粉煤灰性能最好,反应达到吸附饱和时间为470 min左右,对甲苯的最大吸附量达到48 mg/g。
-
-
李容;
施丽丽;
刘军;
王潇蕤
-
-
摘要:
粉煤灰经过改性以后能够大大提升其吸附能力,以Na_(2)SiO_(3)·9H_(2)O作为化学激发剂,采用化学改性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粉煤灰吸附剂GX-FA,并考察了二氧化硫体积分数、含湿量、烟气流速以及实验温度对GX-FA吸附模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随着二氧化硫体积分数的不断增大,脱硫率逐渐降低,穿透时间则逐渐缩短;而随着新型改性粉煤灰GX-FA吸附剂含湿量、烟气流速的逐渐增大以及实验温度的逐渐升高,脱硫率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穿透时间均呈现出“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当模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3%时,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含湿量为25%,烟气流速为350 L·h^(-1),实验温度为100°C。研究结果说明,新型改性粉煤灰GX-FA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吸附能力较强,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
-
-
温鹏
-
-
摘要:
使用电厂发电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作中和剂,不仅可以有效中和酸性矿坑废水酸性且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吸附性,但粉煤灰作为一种惰性材料,吸附能力有限,使用过程中通常先对粉煤灰进行改性,传统的化学改性和火法改性,均需要高温条件,不仅能耗大且实际操作复杂.为了更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通过微波联合化学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制备了两种改性粉煤灰,并通过动态模拟实验,考察了两种改性后的粉煤灰对阳泉酸性矿坑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改性粉煤灰,微波联合NaAlO2改性粉煤灰和微波联合NaOH改性粉煤灰对阳泉酸性矿坑废水的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出水pH值明显升高、硫酸根和总铁的去除率也均有提高,系统耐久性增强.这表明,微波联合化学改性粉煤灰,工艺操作简单,吸附性增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酸性矿坑废水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工程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耿畅;
魏苗苗;
欧兰兰;
彭仙蛾;
刘亚梅;
刘娅聪;
路军
-
-
摘要:
用氢氧化钠溶液回流法改性粉煤灰,并用改性过的粉煤灰对一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镉离子进行了吸附研究.在改性条件上对所用氢氧化钠的浓度,回流时间这两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吸附过程中对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这两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氢氧化钠浓度为4mol/L,回流时间为7h的碱改性粉煤灰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最佳.最佳吸附条件是:投加量为4g/L,吸附时间120min,此时Cd(Ⅱ)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回流法改性粉煤灰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改性后的产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率高,是一种有前景的处理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
-
刘晓莉;
江晓玲;
梁萍;
张颖;
杨红健
-
-
摘要:
该文设计了将草酸还原-改性粉煤灰吸附两步法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实验通过优化草酸还原Cr(Ⅵ)反应条件,以及对改性粉煤灰对铬吸附性能的测试,使学生熟悉了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
-
-
Wang Xue-qin;
王学琴;
Fan Hui-ming;
樊慧明;
Zhu Gao-peng;
朱高鹏;
Li Jia-he;
李嘉禾
- 《广东省造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采用鼓泡碳化装置,以粉煤灰、氧化钙和CO2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ZnCl2作为碳酸钙晶型控制剂,得到一种改性粉煤灰颗粒.对改性粉煤灰颗粒的比表面积、表面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粉煤灰,经碳酸钙包覆的改性粉煤灰颗粒的比表面积增幅达到195%,通过对原始粉煤灰以及改性粉煤灰的XRD图谱分析,原始粉煤灰主要晶相为钙黄长石、方解石和石英,而改性粉煤灰只有唯一的方解石相.此外,以粒径作为衡量指标分析改性粉煤灰颗粒包覆强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剪切速度下,改性粉煤灰的粒径分布波动较小,包覆性能较好.
-
-
-
-
-
-
-
龚建军;
郑旭东;
杨合;
李述贤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实验根据选用酸纳米改性钢渣、酸纳米改性粉煤灰和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巯基作为稳定剂探究其对汞污染土壤的长期稳定化效果,并通过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来探究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改性方法和依附不同体系的同种改性手段均会使得长期稳定化效果产生差异.其中,在110d的修复期间内,三种稳定剂均出现解吸附的现象.其水溶及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也有所不同,加入稳定剂会使土壤pH值变大,并且水溶及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H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碳酸盐结合态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呈现正相关关系,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疏基使得其他形态汞向有机结合态转化较多.
-
-
ZHU Shu-jing;
朱书景;
HOU Hao-bo;
侯浩波;
XUE Yong-jie;
薛永杰
- 《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铜(Ⅱ)在机械力化学改性粉煤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与沉淀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粉煤灰(半晶相氧化物CaO-SiO2-Al2O3-MgO-FeO体系)对水溶液中的Cu2+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对Cu2+的总去除能力接近250mg/g,去除率大于97.5%.化学沉淀作用的存在导致体系对Cu2+的吸附不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和Lagergren 一级吸附速率方程,排除沉淀作用的干扰后,则符合上述等温吸附规律和动力学方程,相关性高;而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去除Cu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