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生素废水

抗生素废水

抗生素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1673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海峡科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全国功能高分子行业委员会年会暨水溶性高分子技术研讨会、环境管理与技术评估国际学术交流会等;抗生素废水的相关文献由1137位作者贡献,包括相会强、王建辉、孙逊等。

抗生素废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6735 占比:99.90%

总计:216957篇

抗生素废水—发文趋势图

抗生素废水

-研究学者

  • 相会强
  • 王建辉
  • 孙逊
  • 张海东
  • 玄晓旭
  • 申渝
  • 陈佳
  • 陈颂英
  • 齐高相
  • 祁佩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行浩; 张凤琳; 胡淑恒; 程梦思
    • 摘要: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具有高毒性和难生物降解性的特点,污水处理厂普通的处理工艺很难将其降解,抗生素通过生物富集等方式在生物体内累积,给生物健康及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威胁。文章利用臭氧技术对水体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降解效果评估。考察CAP的初始质量浓度、臭氧质量浓度、初始pH值以及自由基清除剂对CAP的降解影响。通入臭氧的流量为0.6104 mg/min,处理20 min后,溶液中CAP可被完全去除,此时溶液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率为35.1%,说明降解过程中产生了中间产物。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提出CAP可能的降解路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的中间产物的毒性逐渐降低,在30 min时含有CAP的废水对V.fischeri的抑制率降低了34.98%。
    • 刘仰乔; 谭家伟; 黎美彤; 盛麓颖; 田骁; 仉春华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废暖废渣作为催化剂的Fenton法在处理制药废水方面的应用。通过单因素法讨论了催化剂添加量、 H_(2)O_(2)添加量、pH和反应时间对环丙沙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非均相Fenton法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暖贴废渣为催化剂的Fenton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环丙沙星,去除效率在70%左右;最适操作条件为:废暖废渣添加量2.5 g/L、H_(2)O_(2)添加量0.6 mL/L、pH=5、反应时间120 min;暖贴废渣处理环丙沙星的作用机理,除了氧化作用外,吸附作用可能是另一个重要作用机理。
    • 夏娇; 王帅; 郭纪飞; 纪东升
    • 摘要: 某抗生素生产企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500 m^(3)/d,该工程采用“微电解-预氧化-混凝沉淀-ABR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工艺,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NH 4-N等指标,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其中COD≤120 mg·L^(-1),NH 4-N≤25 mg·L^(-1))后排放。
    • 康鹏飞; 荣步云; 李红丽; 崔理慧; 万俊锋
    • 摘要: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是近年来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SBR工艺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法在治理含有抗生素的废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关于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对SBR工艺影响的报道较少。采用2组平行SBR反应器,分别单独投加磺胺甲噁唑(SMX)(对照组)和复合投加SMX与三价砷As(Ⅲ)连续运行90 d,重点研究复合污染对SBR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运行条件下SMX与As(Ⅲ)复合污染显著(p<0.01)抑制微生物活性从而导致SBR系统中COD、TN和TP去除性能恶化,长期运行过程中,SMX与As(Ⅲ)复合污染促使单位MLSS中的胞外聚合物(EPS)从11.95 mg/g提升至48.63 mg/g,同时污泥容积指数SVI_(5)从92.21 mL/g降至65.14 mL/g,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动力学实验证实活性污泥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去除SMX,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活性污泥对SMX的吸附行为更趋近于单层吸附。这项研究表明以SMX与As(Ⅲ)为代表的抗生素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SBR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本研究对抗生素废水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郭立新; 贾元; SOUDA THANORK; 吴佳铭
    • 摘要: 抗生素废水成分复杂,色度较高,生物毒性较高,含有多种抑制物质,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另外,其残留物一般含有浓度不同、种类也不同的抗生素及生产、使用抗生素期间的代谢产物.抗生素废水成分的复杂性,决定其单纯依靠传统的处理方法,即生物组合工艺处理方式并不能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特别是在对生态环境受到日益重视的背景之下,不达标的排放可能会给抗生素生产企业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难题.对近年来国内外污水中抗生素的现状和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以青霉素类抗生素废水为例)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生素废水处理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程铭; 陈威; 杨秋云; 王旭; 王祥菲; 余桤柠
    • 摘要: 广东某制药公司的抗生素废水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等特点,采用常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处理.利用Fenton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减小抗生素废水的生物毒性并改善其可生化性后,将Fenton池出水与厂区清洗废水混合,进入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中,BOD5为76.56 mg/L,COD 为168.91 mg/L,SS 为27.67 mg/L,氨氮为14.51 mg/L,磷酸盐0.1 mg/L,pH 的控制值在6?7,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的水质要求.
    • 郑素枚; 张小青; 刘琴
    • 摘要: 本文以多孔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利用电吸附技术去除废水中的环丙沙星,考察不同初始浓度、操作电压对电吸附性能的影响.多孔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568 m2/g,具备微孔和介孔分级结构,适合用于电吸附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60 mg/L,电压为1.4 V,环丙沙星的去除率最佳,达到72.92%.初始浓度过低双电层无法完全利用,浓度过高将导致双电层过饱和,电吸附效果不佳.而操作电压太低,双电层作用较弱,电压太高导致副反应发生,环丙沙星去除率下降.本文利用电吸附技术去除环丙沙星废水,也为抗生素废水的治理提供新思路.
    • 齐亚兵; 张思敬; 孟晓荣; 刘文; 杨清翠; 曹莉
    • 摘要: 介绍了抗生素废水的来源、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并展望了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地介绍、分析和追踪了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通过对混凝、吸附、气浮、膜分离等物理法;氯氧化、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催化湿式氧化、等离子体等氧化法;活性污泥法、SBR法、UASB法、MBR法、UASB-絮凝-SBR法、预处理-SBR-MBR法等生物法的阐述,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指出未来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的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处理效率会大幅提高,且处理成本会逐渐降低.
    • 逯延军; 董艳慧; 赵平歌; 李侃
    • 摘要: 利用铜负载纳米铁制备了复合型纳米铁催化剂,并用复合纳米铁催化剂对抗生素废水(盐酸四环素)进行了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铁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果良好,铜的成分增加促进了纳米铁的催化效果,但是铜的成分过高,反而降低了催化效果.复合纳米铁的铜负载量为7%时,以及投加量为160 mg/L时,对四环素的降解效果最好.较高的盐酸四环素初始浓度会降低复合纳米铁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率,初始浓度在120 mg/L以下时,四环素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