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
收益递增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14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党政干部学刊、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收益递增的相关文献由144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成虎、张晓红、何塞·洛沃等。
收益递增
-研究学者
- 史成虎
- 张晓红
- 何塞·洛沃
- 克里斯蒂安·屈纳特
- 寇晓东
- 庄子银
- 德克·黑尔宾
- 施菁
- 曹元猛
- 曾小红
- 李三虎
- 杨培芳
- 杰弗里·B.韦斯特
- 汪丁丁
- 路易斯·M.A.贝当古
- FU minjie
- ZHAO chunxiao
- 丁云龙
- 丁冰
- 于怀彬
- 于永达
- 付敏杰
- 伊尚光
- 伍海华
- 依顺
- 保罗·克鲁格曼
- 克鲁.保
- 克鲁格曼
- 凌日平
- 刁慕蓉
- 刘云夏
- 刘云鹏
- 刘婷婷
- 刘寒波
- 刘惠敏
- 刘茂松
- 卓福民
-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 吕冰洋
- 吴东
- 吴启霞
- 吴季松
- 周正康
- 唐小我
- 唐悦
- 姜进章
- 孙久文
- 孙志斌
- 孙晓华
- 安凡所
-
-
郭荣;
贾永堂
-
-
摘要: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
-
李红雨;
赵坚
-
-
摘要: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的幂比例变化规律进行验证和分析,并利用2019年截面数据进行反事实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物质基础设施类指标与城市人口规模按照亚线性比例变化,而中国的经济社会活动类指标也与城市人口规模按照超线性比例变化,中国城市的主要指标同样符合幂比例变化法则。根据反事实假设结果,在城镇化率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优化人口空间结构,会引起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5.55%,专利申请量增加8.2%,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18.97%;引起研究样本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减少4.2%,居住用地面积减少5.4%,实有道路面积减少4.95%,用电量减少14.17%。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带来以下启示:中国应适当增加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量,并以这类城市为中心发展大都市区,以节约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实现收益递增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
王定科
-
-
摘要: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尤其在中小微企业中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小微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切实提升企业收益的增长。文章以KD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公司的利润、盈利能力、收益递增规律视角下的成本与收入等,提出了融合人工智能创新用人模式的基本观点。
-
-
路易斯·M.A.贝当古;
何塞·洛沃;
德克·黑尔宾;
克里斯蒂安·屈纳特;
杰弗里·B.韦斯特;
寇晓东
-
-
摘要:
一直以来,城市被认为是社会创新和创富的最有力引擎,然而城市也同时是犯罪、污染和疾病的主要来源地.城市化这一不可阻挡的世界趋势向人们提出了一项紧迫挑战:需要构建出一套关于城市组织及可持续发展的定量预测理论.文章所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联系过程具有普遍性,不仅仅适合于属于同一城市体系的城市,而且不同国家、不同阶段也遵循这一规律.城市的许多不同属性,从专利产出、个人收入到电缆长度等,都显示出是人口规模的幂律函数,其规模标度指数β在整体上分成了几类.反映财富创造和创新属性的β≈1.2>1(收益递增),而代表基础设施属性的β≈0.8<1(规模经济).本文预测,城市中社会生活节奏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加大而加快,这和已有数据相吻合.文中还讨论了城市如何与生物有机体相似或相异,后者的β<1.最后,通过推导增长方程定量探讨了这些标度关系的可能后果,结果显现:由创新驱动增长和规模经济驱动增长之间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表明,伴随人口增长,主要的创新周期必须持续加速运行,这样才能维持城市增长,从而避免停滞及垮塌.
-
-
凌日平;
陈园园;
秦作霞;
石莎;
殷海善
-
-
摘要:
农户家庭的脱贫致富不是一个仅仅依赖外部援助就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更多地需要探讨源自农户经营决策引致收益递增的内源脱贫致富机制.本文采用2013 ~2015年期间在晋西北地区对农户家庭的连续入户调查资料,讨论了人口减少后土地的规模经营和规模经营是否带来收益递增,也讨论了农户在人口外迁、土地资源供给增加后的生计策略,以及对其收益递增的作用,发现晋西北地区农户生计策略倾向兼业和多样化经营,生计投入与选择较为保守,规模化经营带来农户家庭收益增长,但收益递增存在适度规模,土地资源、劳动力年龄和数量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适度规模水平的主要因素.
-
-
史成虎;
张晓红
-
-
摘要: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难题是在60多年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现象,也就是我国具体政治体制在变迁的过程中对核心制度的高度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可以为其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还要艰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现政治发展的路径创造,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约等方面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有效的路径.
-
-
张晓红;
史成虎
-
-
摘要:
在新制度主义框架下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发现,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六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现象是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瓶颈所在.这种路径依赖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变迁的过程中对核心制度的高度依赖,它一方面可以使完善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一个不完善的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破解这种在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中的“路径锁定”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衡等方面实现创新,为建立现代政治文明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
-
史成虎;
张晓红
-
-
摘要:
制度创新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与本质,是我国在迈向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动力和核心,可以为我国政制发展提供现代公民文化生态、引导政治行为与强化政治理性以及推动制度化的政治制度的创建.建国以后,我国政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这种依赖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能为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度还要艰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现政治发展的路径创造,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约等方面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有效路径.
-
-
史成虎;
张晓红
-
-
摘要:
在新制度主义框架下研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发现,我国政治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依赖现象是当前我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厄所在.这种路径依赖,就是我国具体政治体制在变迁的过程中对核心制度的高度依赖,它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可以为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还要艰难.要打破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中的“路径锁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衡等方面实现创新,为建立现代政治文明架桥铺路.
-
-
-
ZHAO chunxiao;
赵春晓;
FU minjie;
付敏杰
-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遭遇到的瓶颈是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突出表现在基于外延的行政性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收益递增内涵特性的发挥.从转型和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收益递增特性及其对于市场规模的强调和长期增长的影响,同时归纳了中国市场条块分割的典型事实,认为这种行政性市场分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建议转变政府行为,减少资源配置扭曲和行政性市场分割,使其从私人产品供给者转变为公共产品提供者;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放松管制,提高文化企业的自生能力,推动文化市场的包容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