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摩擦因子

摩擦因子

摩擦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149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第16届全国热力学分析与节能学术会议等;摩擦因子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刚、姜培学、李文婷等。

摩擦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1493 占比:99.82%

总计:61604篇

摩擦因子—发文趋势图

摩擦因子

-研究学者

  • 刘志刚
  • 姜培学
  • 李文婷
  • 胡成亮
  • 胥蕊娜
  • 黄寓理
  • 何玉荣
  • 吴双茂
  • 姚振强
  • 崔振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孔飞; 陈佳乐
    • 摘要: 文章主要通过ANSYS数值模拟的方式来对平直翅片、波纹翅片的换热的流动特性进行对比探究。主要思路为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尺寸建立物理模型,选择合适的空间作为计算域,对物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且检验网格的独立性,并且讲模拟与实测结果相对比来确定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改变工况来观察各工况下的的摩擦因子f、换热因子j和效率指数j/f变化。综合上述变化,发现基管在直线排列,并在一定弯曲程度下波纹管式翅片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效果较好。
    • 于广林; 王萍; 柳维; 张昕; 刘坤; 代晓东
    • 摘要: 首先介绍了聚合物湍流减阻的现状,分析总结管径效应对聚合物湍流减阻的影响。通过整理分析Sellin与Ollis的研究数据,绘制雷诺数-摩擦因子数据图,并对比摩擦因子的计算式与实验值,证明用传统方法预测摩擦因子不准确,并解释其原因。最后通过Zimm理论、德博拉数(De)与魏森贝格数(Wi)的定义,分析整合后,提出了用Wi和浓度C拟合公式,并证实公式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胡自成; 高绪浩; 范显旺; 荀贵章; 刘大忠
    • 摘要: 针对管带式散热器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建立管带式散热器百叶窗翅片的三维流动和换热模型,研究百叶窗翅片转向区数目和转向区长度对散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迎面风速一定时,单排管和3排管布置时,散热器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都随转向区长度与数目的乘积增加而降低;当转向区长度和数目乘积相等时,传热因子与摩擦因子随转向区数目增加而增加;单排管布置时,转向区长度为1.5 mm和转向区数目为3个时,散热器综合性能最好;3排管布置时,转向区长度为3.0 mm和转向区数目为3个时,散热器综合性能最好;多排管布置时,转向区长度和数目优化匹配可有效提高其综合性能,缩小其与单排管布置时综合性能的差距.
    • 赵帆; 赵乙丞; 齐鹏; 张志豪
    • 摘要: 为满足锆合金热挤压时的润滑与防护需求,试制了一种锆合金热挤压用防护润滑剂,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硅树脂、低软化点玻璃粉、氧化铝粉、二硫化钼、石墨粉、滑石粉、云母粉等.实验温度为700~800 °C时,采用圆环压缩法测得涂覆有润滑剂的Zr-4合金摩擦因子为0.19~0.25,润滑效果良好.将有润滑剂防护的锆合金分别加热至700、800和900 °C并保温1 h,未发生明显氧化,热防护性能良好.测定了有、无润滑剂条件下Zr-4合金和H13模具钢的界面接触温度随接触时间的变化曲线.当Zr-4合金和H13钢的初始界面温度分别约为700 °C和350°C时,无润滑剂时Zr-4合金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为7.7 s,界面换热系数由250 W?m-2?°C-1增大至2700 W·m-2.°C-1;有润滑剂时Zr-4合金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至12 s,界面换热系数由131 W·m-2?°C-1增大至1900 W·m-2.°C-1这表明该润滑剂具有较好的高温热障性能.
    • 马奥杰; 陈颂佳; 李玉秀; 陈颖
    • 摘要: 介观尺度下颗粒布朗运动的摩擦系数符合黏性流体力学边界条件,当颗粒尺度减小至纳米级别时,边界条件向滑移过渡;另一方面,随着颗粒尺度的减小,颗粒表面溶剂分子的吸附效应对颗粒水动力学半径的影响不可忽略.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捕获纳米流体中颗粒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的微观细节且计算精度高.以刚性TIP4P/2005水分子模型为溶剂,建立不同大小的Cu纳米颗粒在水中扩散的全原子模型.采用单颗粒追踪方法对颗粒的平动和转动扩散系数进行拟合,将摩擦因子与黏性边界条件和滑移边界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并研究了溶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的平转动摩擦因子均在两种边界条件所预测的理论值之间,颗粒尺寸越小,溶剂分子的吸附越明显,颗粒表面的水分子层会增大颗粒的水动力学半径使得摩擦因子的计算结果偏向黏性边界,纳米颗粒尺寸约小于5倍溶剂分子尺寸时,需要考虑颗粒表面的溶剂层对颗粒水动力半径的影响.
    • 殷泽; 张高高; 戴秋敏; 许玉
    • 摘要: 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中非直线型微通道内摩擦因子关联式进行了全面总结,系统综述了基于He、CO2和H2O等工质的摩擦因子关联式,并将各关联式与收集到的898个试验数据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部数据,预测精度最高的关联式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6.8%;对于通道倾角15°的数据以及He的数据,精度最高的关联式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0%,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数据,则基本都大于30%,甚至可达70%左右.
    • 方薪晖; 安海泉; 刘臻; 孙凯蒂; 李烨; 冯子洋; 彭宝仔; 王永刚
    • 摘要: 管道压降是煤粉气力输送系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对管道压降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将工艺模拟应用在气力输送研究中是一种既能快速模拟管道压降特性又能满足工程应用精度的研究方法。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首先通过7组试验数据对水平直管气力输送模型的参数进行校准,并对与校准工况相似和非相似工况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分析模型的模拟精度;然后应用校准模型,分析煤粉输送量、输送压力对管道压降的影响规律;最后对Shell煤气化中内径54 mm的煤粉气力输送管线进行压降计算,绘制煤粉输送管线压力分布图,并对各管件的压降占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pen Plus的模拟计算可以获取输送相图中的最小压降及经济气速,水平直管压降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35%,当模拟条件与校准工况相近时,压降计算误差减小至20%以内;当气速一定时,随着煤粉输送量的增大压降逐渐增大。当煤粉输送量一定时,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水平直管的总压降逐渐降低,压降曲线随气速增大逐渐变得平缓;输送压力对压降的影响规律在不同气速条件下有所不同。在低气速区,水平直管压降随输送压力增大而增大,而在高气速区则输送压力越大,水平直管压降越小;Shell气化的煤粉输送管线中,压降最大为垂直段管线,高达51.7%,水平管压降为27.6%,弯头1和弯头2占据总压降的8%和13%。输送管道内表观气速和经济速度沿煤粉流动方向缓慢增大,其均值分别为8.8和7.1 m/s,超过1.5 m/s的速度差使得煤粉输送过程既保持了足够大的颗粒浓度又避免发生颗粒沉降堵塞管道的问题。
    • 王传伟; 贾文广; 张克锐; 梁晓明; 王忠庆
    • 摘要: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中的贫富液为工质,基于正交试验对多种板片进行筛选优化,研究一种新型宽流道板型的换热与流动的综合性能,并将多种不同形状的板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凸台型板片使流体形成涡流与二次流,破坏了壁面稳定的边界层和增大了传热面积.通过正交法的指标进行最优模型比较,选出两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且最优方案的换热因子j和摩擦因子f比正交法所得模型的换热因子j和摩擦因子f高4%~10%的范围.
    • 刘泽勤; 杨贺; 刘哲
    • 摘要: 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的方法,本文分别对不同板间距的国际象棋式空气换热器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文中以摩擦因子f、传热因子j以及表面功率因子j/f作为换热器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究在满足换热性能要求条件下国际象棋式空气换热器的最优板间距.结果表明:随雷诺数Re的增大,摩擦因子f与传热因子j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表面功率因子j/f整体呈增大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板间距为5 mm时,该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