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掘进速度

掘进速度

掘进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2777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5年安徽省煤炭学会通风安全专业委员会七届一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2015年会暨第14次全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热害冲击地压控制学术大会等;掘进速度的相关文献由59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亚旭、王瑞睿、赵光祖等。

掘进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2777 占比:99.37%

总计:53113篇

掘进速度—发文趋势图

掘进速度

-研究学者

  • 王亚旭
  • 王瑞睿
  • 赵光祖
  • 刘斌
  • 王滨
  • 刘镇
  • 周翠英
  • 林嘉雯
  • 王启飞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阳
    • 摘要: 煤矿井下作业过程中,巷道掘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复杂、多变的煤矿井下环境中开展具体操作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降低巷道掘进速度、并危害煤矿井下生产安全、降低生产效率。文章对煤矿巷道掘进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保障煤矿巷道掘进速度的对策,供相关研究、实践借鉴。
    • 张道文; 赵红涛; 台洪斌; 赵烨
    • 摘要: 煤矿大断面巷道的快速开挖和深部巷道稳定是保证矿井可持续、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分析了巷道掘进速度不能满足生产的原因,为了实现快速掘进,控制深部巷道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前临时支护体系。该系统由柔性长锚杆组成,预紧力高、间距大。现场实测表明,该支护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变形和裂隙发育,顶板开挖和回采的最大位移分别为10 mm和30 mm,裂隙只向围岩中延伸1.4 m。新的支护体系形成了较厚的加筋锚固区,极大地提高了顶板的承载能力。与原支护体系相比,新支护体系的最大开挖速度提高了80%。
    • 武岳阳
    • 摘要: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消费性一次能源,煤矿巷道掘进速度是影响煤矿资源开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快速安全掘进巷道是煤矿开采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巷道快速掘进需要从自然因素、支护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高效率、安全的生产,提高煤矿开采速度。文章重点分析影响煤矿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讨论提高煤矿巷道安全掘进速度的有效对策,希望可以为提升煤矿开采效率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冯治
    • 摘要: 寺家庄矿煤巷掘进工作面现主要采用“以岩保煤+水力造穴”预抽煤巷条带区域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但存在施工穿层钻孔用时较长、成本较高,抽放达标时间较长,打钻地点工业卫生较差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以寺家庄矿1511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试验“小煤柱”瓦斯治理技术。实践表明,“小煤柱”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钻孔施工数量,缩短了抽放达标时间,实现安全快速掘进,有效解决采掘衔接紧张问题,充分释放矿井产能,创造经济效益。
    • 王洋; 薛彦平
    • 摘要: 部分高瓦斯矿井生产过程中因预抽时间长,导致采掘接替紧张,煤巷掘进前预抽时间较短,瓦斯涌出量大,掘进速度过快易导致瓦斯超限,威胁安全生产,根据瓦斯涌出研究分析合理的掘进速度尤为重要。以保德煤矿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现场实测数据、理论分析和预测计算等方法,分析煤巷掘进瓦斯涌出影响因素,修正了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差异性系数为0.64,巷道掘进两联巷间的距离应不大于80m时,合理掘进速度为480m/月,实现了最大掘进速度与瓦斯涌出的时空动态平衡,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 蔡光伟; 蒋超; 刘振兴; 胡江锋
    • 摘要: 为研究近接重叠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施工对地表和既有隧道的影响,以长沙地铁3号线下穿地铁1号线的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考虑土仓压力、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掘进速度影响下,探究新建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仓压力增大会减少地表沉降量,且掌子面前、后各3.5倍隧道洞径区间内完成了90%的竖向变形;增大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均可减少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但注浆量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控制作用较注浆压力的大,当研究区间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分别提高了1.5倍、0.6倍时,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分别降低了0.5、0.9 mm;盾构掘进速度增大,地层所受扰动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和既有隧道最大竖向位移也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 杨晓梅
    • 摘要: 5月24日,西延高铁尧坡沮河特大桥2号梁第一段顺利浇筑,这是西延高铁全线完成的首联道岔连续梁。5月22日,西延高铁槐树台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正式进入双向掘进阶段。该隧道位于延安市富县茶坊街道境内,全长2344.45米,穿越黄土沟渠梁峁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隧道出口端于2021年9月初进洞施工,目前正以日均3.6米的掘进速度向前推进。
    • 杨继华; 闫长斌
    • 摘要: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双护盾TBM的掘进性能问题,以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输水隧洞双护盾TBM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双护盾TBM利用率、滚刀损耗及掘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Ⅱ类、Ⅲ类、Ⅳ类围岩,TBM利用率随着围岩类别的降低而提高,但Ⅴ类围岩由于易发生涌水及卡机等事故,因此TBM利用率一般低于10%。②硬岩对TBM滚刀损耗明显高于软岩,硬岩随着围岩类别的降低,滚刀的损耗明显降低。③对于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围岩,随着围岩类别的降低,净掘进速度明显提高,TBM的平均掘进速度受净掘进速度和设备利用率两方面的影响;Ⅱ类、Ⅲ类、Ⅳ类围岩的平均掘进速度随着围岩类别的降低而提高,但Ⅴ类围岩受设备利用率极低的影响,其平均掘进速度最低。
    • 程宏波; 武超
    • 摘要: 针对某矿5煤层异形回采巷道,基于薄板理论得到异形巷道空顶距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空顶距的影响规律及权重,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空顶区围岩变形特征及垂直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顶区顶板的稳定性与抗拉强度、巷道半宽、顶板厚度、顶板倾斜角度、侧压系数及埋深有关,其中巷道宽度及薄板厚度是关键影响因素;根据5煤层地质条件,确定异型巷道的理论最大空顶距为3.653 m,考虑安全系数实际最大空顶距不超过3 m;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支护强度及与巷道方向一致的最大水平应力分布方位,可为快速掘进提供有利条件。在3X51S掘进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空顶距离达到2~3 m,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掘进速度,且巷道稳定后最大位移不超100 mm,表明应用效果较好。
    • 李溪枝
    • 摘要: 针对18104运输顺槽掘进至480 m处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下沉现象,导致巷道掘进速度慢、支护难度大等技术难题,王家岭煤矿通过技术研究,合理分析了原支护工艺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巷道掘进现状,对巷道应力区顶板原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注浆+柔性梯形梁吊棚”联合加强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后期过应力区期间顶板未出现严重破碎及冒漏现象,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3 m以下,巷道掘进速度提高至6.2 m/d,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