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
拉美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160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拉丁美洲研究、出版广角、中国出版等;
拉美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德明、侯健、朱景冬等。
拉美文学
-研究学者
- 赵德明
- 侯健
- 朱景冬
- 楼宇
- 陈众议
- 陈凯先
- 尹承东
- 张琼
- 戚铁沅
- 朱向前
- 比目鱼
- 滕威
- 田申
- 赖庆沅
- Iris
- 丁文林
- 丁歌
- 丁辉
- 云阳2
- 佚名
- 修国富
- 克里斯1
- 刘存沛
- 刘志庆
- 刘新
- 刘永丽
- 包海贤
- 南山
- 叶彪
- 吴立平
- 吴舒妮
- 周勇
- 周有恒
- 唐希
- 埃克托尔·阿瓦德哥伦比亚
- 墨文
- 夏之黎
-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1
- 委文
- 孙大力
- 孟宪忠
- 宋怡秋(译)
- 宋炳辉
- 寇漾
- 尚菲菲
- 崔人元
- 张伟劼
- 张博炜
- 张广森(译)
- 张意薇
-
-
楼宇
-
-
摘要:
作为一种程式化文学,传统侦探小说的规则在拉美不断被打破.当代拉美小说呈现诸多新特征,具有社会性和现实主义色彩的拉美黑色小说成为创作主流.本文在梳理当代拉美侦探小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聚焦墨西哥作家埃尔梅尔·门多萨和阿根廷作家克劳迪娅·皮涅伊罗的作品,进一步阐释拉美侦探小说的创作特色.
-
-
杨晓明
-
-
摘要:
本文梳理拉丁美洲国家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脉络,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和当今翻译出版的两大高潮及其成果,阐述不同时期译介工作的特征,通过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翻译出版拉美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特色,说明拉美文学在中国译介、推广以及读者接受方面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
-
侯健
-
-
摘要: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我国的译介开始于1979年,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拉美文学译介的全过程,对中国作家和读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略萨在我国译介的高潮—低谷—新高潮的三个时期为基础,从对略萨译介过程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选择、译介中内外因素与选择者的合力与斥力、译界对略萨作品阐释的演进三个方面出发,探析略萨作品在我国的译介历程.
-
-
彭佳;
秦雁茵;
梁佩佩
-
-
摘要:
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与传播,不仅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了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国际话语权。本文从拉美文学崛起和译介两个角度探讨中国当代文学走进拉美的路径,一是从拉美文学崛起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影响力的原因,通过学习拉美文学如何进行内容创新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鼓励中国当代作家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二是学习拉美文学传播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多方力量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进拉美世界。
-
-
楼宇
-
-
摘要:
作为一种程式化文学,传统侦探小说的规则在拉美不断被打破。当代拉美小说呈现诸多新特征,具有社会性和现实主义色彩的拉美黑色小说成为创作主流。本文在梳理当代拉美侦探小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聚焦墨西哥作家埃尔梅尔·门多萨和阿根廷作家克劳迪娅·皮涅伊罗的作品,进一步阐释拉美侦探小说的创作特色。
-
-
杨茜
-
-
摘要:
拉美文学走了一条由边缘向中心移动的道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拉美文学的独立性和独创性值得商榷.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拉美文学虽然建构了自身的文化精神,但是其表达方式、艺术形式和创作观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文学.文章探讨了西方文化语境对拉美文学的深层影响,对拉美文学的独特性、与西方文学的共融性进行了分析.
-
-
-
-
彭璐娇
-
-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的实验田,比较文学的多棱镜,民族文学的展示台。拉美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优秀代表,对世界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且极大鼓舞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本文对"1949-2019"70年间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译介出版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对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示范性路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