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
护理信息化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67545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健康之路、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等;护理信息化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湘云、冯志英、王建荣等。
护理信息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7545篇
占比:99.99%
总计:967649篇
护理信息化
-研究学者
- 丁湘云
- 冯志英
- 王建荣
- 王晓媛
- 王荣
- 程艳爽
- 马燕兰
- 高远
- 黄静
- 乔屾
- 王秀丽
- 郭亮梅
- 万金花
- 于丽莎
- 于士坤
- 何刚
- 刘美
- 刘辉
- 刘长红
- 勾成俊
- 卢吉
- 周渝霞
- 周祖宏
- 宋怡
- 廖敏
- 张嘉宇
- 张士靖
- 张晓乐
- 张菁
- 彭纪芳
- 彭逢安
- 李喻岩
- 李雨昕
- 杨纯子
- 杨茜
- 温斌
- 王兵
- 王梅
- 王颖
- 申炜
- 秦亚玲
- 程远雄
- 薛慧萍
- 袁兰贞
- 邓洁
- 郑思琳
- 郑豫珍
- 郝立巍
- 陈凤菊
- 鞠梅
-
-
-
-
摘要:
曹世华,博士,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北德州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护理分院院长。2005年开始从事医疗物联网技术和系统的研发,主持和参与开发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RFID婴儿防盗系统。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在国内多家医院和康养机构成功应用。曾赴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地进行医疗信息化课题合作交流。研究领域为医疗物联网、智慧健康,护理信息化。
-
-
沈碧玉;
崔恒梅;
石松松;
李芸芸;
陈昊洋
-
-
摘要:
文章以“新医科”为背景探究我国护理学术研究现状,并对该背景下的护理学术前沿进行思考。我国护理学术应倾向于全民健康管理,提升护理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护理信息化;发展跨学科合作模式,拓宽护理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精准护理模式,对患者表型特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护理学术应该在顺应时代背景、符合我国国情、满足民众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应具备包容性、精准性、全面性的特征。
-
-
果旭;
孟研;
何苗;
魏彦姝;
吴晓舟;
冯艺
-
-
摘要:
目的设计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提升麻醉准备间的运行效率,形成闭环管理流程。方法以医院住院系统、手术排班系统为依托,构建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对手术患者从预约准备间到离开准备间进行闭环管理。结果应用预约系统后预约信息准确率显著提高,患者准备间占用时间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麻醉准备间预约系统的应用,实现对患者准备前后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
-
杨丽娜;
王玉芬;
赵习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护理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和数据驱动背景下我院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功能设计与应用情况,分析当前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意见,包括完善临床移动护理信息化建设和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两大部分,旨在探索我院护理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与思路。
-
-
-
李珊珊;
徐明霞;
黄梅英;
魏娇
-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护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健康教育;选取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护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就诊时间(挂号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取报告时间、取药时间)、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护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缩短就诊时间,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
彭纪芳;
刘长红;
王荣
-
-
摘要:
通过设计与应用三级医院护理智能电子文书表单录入系统,优化整合院内各类系统和护理文书信息,实现信息代码标准化、表单智能数据处理、输入控制报警提醒、自动输出生成护理表单功能,保证了电子文书的准确性,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提升了护士工作效率,同时科学的数据分析也指引了管理者科学管理,使病人和医院都能从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真正实惠。
-
-
郑婷
-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用护理信息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未开展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患200例为对照组,2020年4月~2021年1月本院开展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患200例为研究组.对比工作效率等指标.结果:针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与病区管理评分,研究组依次是(95.13±2.58)分、(96.54±1.97)分、(95.49±3.11)分,比对照组(86.42±4.79)分、(89.23±3.65)分、(87.24±4.16)分高,P<0.05.针对护理差错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7.0%低,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99.0%,比对照组87.0%高,P<0.05.结论:于护理管理中运用护理信息化管理方案,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护理差错的预防,及满意度的改善.
-
-
丁湘云;
程艳爽;
黄静;
冯志英;
王建荣;
高远;
王晓媛;
马燕兰;
郭亮梅;
乔屾
-
-
摘要:
背景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上报与分析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持续质量改进的着眼点,但该方法存在耗时、费力、延迟、失真等现象,未实现医护工作站信息共享与利用,无法满足当下医院多元化信息建设与数据分析的需求。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构建一套能够自动提取、实时呈现的跌倒监测系统,以推动实施全面、动态、持续地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方法依据临床实际工作流程确定跌倒疑似病例信息来源及筛查策略,疑似病例经临床确认后纳入跌倒病例数据库,通过临床调研验证系统的灵敏度与准确性。结果构建了住院患者跌倒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自动获取;能够分层级、分病区、分时段提取数据。结论构建了自动实时、动态持续、客观性强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及时监测,加强了跌倒的管理。
-
-
丁湘云;
乔屾;
程艳爽;
黄静;
冯志英;
王建荣;
高远;
王晓媛;
马燕兰;
郭亮梅
-
-
摘要:
背景 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上报与分析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持续质量改进的着眼点,但该方法存在耗时、费力、延迟、失真等现象,未实现医护工作站信息共享与利用,无法满足当下医院多元化信息建设与数据分析的需求.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构建一套能够自动提取、实时呈现的跌倒监测系统,以推动实施全面、动态、持续地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方法 依据临床实际工作流程确定跌倒疑似病例信息来源及筛查策略,疑似病例经临床确认后纳入跌倒病例数据库,通过临床调研验证系统的灵敏度与准确性.结果 构建了住院患者跌倒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自动获取;能够分层级、分病区、分时段提取数据.结论 构建了自动实时、动态持续、客观性强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及时监测,加强了跌倒的管理.
-
-
张琳;
章赛春;
钟菊红;
陈霞
- 《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随着护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全面覆盖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移动护理系统由可移动手持终端即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对应的医疗软件组成.医院在使用PDA进行身份核对、医嘱执行签名、生命体征录入等工作的同时将PDA应用于分级护理巡视中,取消纸质巡视单,通过信息输入实时记录保存巡视时间,改善优化了分级护理巡视模式,落实了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
-
黄悦蕾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广义的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和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从大数据的4个特征来定义,即: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大数据这一概念是2009年被广泛传播的,被引入护理学的时间应该是在2010年之后,至今不过7~8年的时间,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前沿的护理学分支.护理大数据与护理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它们是不同的2个概念,经常被混淆.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护理的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早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对奋战在忙碌的临床一线的绝大多数护士来说,护理大数据非常的陌生和遥远.本文将对护理大数据相关的现状进行叙述,并对临床护士进一步了解、认识、运用护理大数据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