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抢救过程

抢救过程

抢救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6372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国保健、医疗装备、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桂林)学术交流会、《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妇产科危重症诊治规范”国际研讨会暨“母婴安全”学术论坛等;抢救过程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英、姜丽芬、崔金鑫等。

抢救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6372 占比:99.70%

总计:76599篇

抢救过程—发文趋势图

抢救过程

-研究学者

  • 刘士英
  • 姜丽芬
  • 崔金鑫
  • 张彩华
  • 方文珍
  • 朱军
  • 李冠芳
  • 李艳
  • 潘勤霞
  • 王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琳; 王萍; 汪静
    • 摘要: 目的 讨论助产护理施于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窒息新生儿66例,随机划为2组:对照组(33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展开,研究组则在其中加入助产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指标、复苏情况.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成功复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缓解,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肯定.
    • 王玲玲
    • 摘要: 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模式,提升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实验选取2020年0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50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护理结局.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用时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为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88.0%(2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后,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为医师节约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郑宝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40例出现窒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18.01——2020.01阶段入院,将其分为2组,20例在抢救过程给予助产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100.0%(20/20),对照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为80.0%(16/20),差异明显,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较多,需要及时给予抢救,采用助产护理干预,促使患儿复苏成功率的上升,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提高护理满意率.
    • 魏蓝
    • 摘要: 目的:讨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利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措施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焦虑评分,死亡率以及急救成功率,配合度,急救平均时间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缓解焦虑评分,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配合度,缩短急救平均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卜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新生儿窒息患者4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助产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结果 护理后,新生儿窒息情况(χ2=14.5236,P=0.00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开展窒息因素综合评估的同时采取助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复苏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新生儿窒息情况,值得应用于推广.
    • 王帅男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接受抢救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用常规的护理流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用优化的护理流程.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至完成分诊评估的用时、从入院至完成静脉给药的用时、从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用时、抢救的总用时、接受抢救前后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分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至完成分诊评估的用时、从入院至完成静脉给药的用时、从入院至完成CT检查的用时和抢救的总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抢救结束后,观察组患者GCS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科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接受抢救的时间,改善其昏迷的症状,降低其死亡率.
    • 郭振富
    • 摘要: 在首都北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能看到急救车在大街小巷不停穿梭。有些人误以为急救车是一种“特殊的出租车”,觉得急救工作简单易干,技术含量低,只要把患者安全送到医院就万事大吉,实则非也,院前急救是份极特殊的工作,院前急救如履薄冰。本文笔者想把自己在院前急救中遇到的两例特殊患者的抢救过程分享给各位同行们共同学习。
    • 赵贞
    • 摘要: 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急诊科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经常遇到一些需求进行抢救的患者。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急诊科抢救工作的难度出现了大幅的提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急诊抢救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抢救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从而为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一、急诊抢救工作的主要特点总的来看,急诊科抢救工作普遍具有患者病情危急与复杂的特征,因此,在抢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患者抢救质量的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抢救工作的合理配合,从而确保医疗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抢救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