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7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7篇、会议论文143篇、专利文献40494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福建建材、福建建筑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交流会议、201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等;抗震鉴定的相关文献由1445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绍革、吕恒林、戴国莹等。
抗震鉴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494篇
占比:97.92%
总计:41354篇
抗震鉴定
-研究学者
- 程绍革
- 吕恒林
- 戴国莹
- 王超
- 郭樟根
- 周德源
- 付中英
- 刘华波
- 张杰
- 袁建力
- 刘静
- 史铁花
- 孙伟民
- 尹保江
- 尹力峰
- 方庆贤
- 李天勇
- 杜建勇
- 武慧芬
- 王坚
- 王红囡
- 谭明
- 陆伟东
- 陆洲导
- 陈瑜
- 陶水忠
- 丁长鑫
- 何立群
- 周拥辉
- 周淑春
- 夏栓
- 姜丽萍
- 姬倩
- 孙造占
- 常好诵
- 张仲先
- 张勇
- 张攀
- 张翼
- 张连德
- 徐宁
- 徐明
- 徐锦新
- 施卫星
- 曾小勇
- 曾永光
- 李君业
- 李自强
- 杨世云
- 杨晓明
-
-
潘琰枫;
雷立志
-
-
摘要:
缺失建筑资料的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以及抗震鉴定通常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为达到鉴定目的,一般需要做大量的现场检测工作,否则很难真实反应结构及构件的实际情况,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鉴定结论。为减少检测对结构以及构件带来的损伤,在详细分析结构受力特点以及必要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较易操作并相对科学的做法,为类似工程的检测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
-
黄灏
-
-
摘要:
砌体结构在我国是一种使用颇广的结构形式。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中,该类房屋破坏严重,伤亡人数较多。对此,应对砖混结构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抗震鉴定的基本内容和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要求基本规定,阐述了砌体的抗震鉴定流程及计算方法。其次阐述了现有砖混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相应软件对该砖混结构进行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
-
潘琰枫;
曹毅
-
-
摘要:
通过对某7度区无建设资料6层砌体结构的安全性鉴定以及抗震鉴定,通过仔细分析建筑物现状以及结构特点,对检测数量进行了优化处理,认为安全性的鉴定应考虑小震作用,以达到小震不坏的要求。
-
-
万翔
-
-
摘要:
介绍了检测鉴定方法及常见的加固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系统阐述检测鉴定内容,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使房屋加固后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得到增强,供后续类似项目参考。
-
-
-
史英豪
-
-
摘要:
基于山西省某县农村房屋抗震改造加固实际工程,对该地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各种结构类型的房屋进行了抗震检测鉴定及加固方法理论研究。同时,结合该地区典型房屋进行了抗震鉴定实例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对于山西地区类似农房的防震减灾、危房加固改造及美丽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湛永红;
贺明华;
钱正安
-
-
摘要:
为了研究按89系列设计规范设计的结构如何进行加固设计,文中根据新旧设计规范体系对结构设计的规定,以某办公楼改造加固设计项目为例,介绍了怎样进行结构改造加固设计。文中对比了结构按89系列规范和10系列规范在结构整体指标计算,梁、柱构件承载力计算两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新旧荷载梳理.计算方式调整、改变用材并减轻构件自重等方面阐述了改造加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此类结构改造及加固提供了借鉴。
-
-
张明月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部分建筑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在地震来临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需要对已经完工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切实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防范的必要性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并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
-
陈乐
-
-
摘要:
以广州某厂房为研究对象,详述该厂房的鉴定过程,包括使用情况调查,结构体系检查,结构变形或倾斜测量,材料强度及钢筋配置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结构检测等,同时,根据上述检查、检测结果,运用PKPM和3D3S工程计算软件对该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分析,判定该建筑现状整体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整体可靠性评级。
-
-
姜玲玲
-
-
摘要:
由于房屋部进行加层改建,主要涉及到局部2层至3层间插层、楼层增设楼板、增加使用荷载等结构改变。房屋局部功能的改变,会增设楼板,增加楼板使用荷载等,会对原有建筑的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要对原结构进行抗震验算分析。并提出后续处理意见。
-
-
Shi Hao;
石昊
- 《第十四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介绍了上海市某水泥筒仓抗震鉴定工作,从建筑结构测绘、完损状况、变形测量、材料性能、抗震构造措施分析、抗震验算等方面分述.评估结果表明该筒仓抗震措施在多方面不能满足现行抗震鉴定标准B类建筑要求,且抗震验算结果表明水泥筒仓部分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不能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且存在比较突出的耐久性问题,应采取可靠的抗震加固措施.工业建筑一般是为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而设计建造,在改造为民用建筑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
Shen Jiaxing;
沈佳星
- 《2018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前城市建筑物改造中所采用的基于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鉴定方法存在需加固构件数量多、加固工程量大的缺点,致使建设单位难以承受高昂的工程费用而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本文以友谊路160号内招主楼抗震鉴定为例,在进行对抗震构造措施的第一级鉴定后,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对该建筑进行了第二级鉴定,对整栋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判断,得出了原结构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结论,并提出对该建筑进行适当改善性加固的建议,有效地控制了加固工程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
-
FAN Rong;
樊嵘;
HUANG Zhicheng;
黄志诚;
XIA Changchun;
夏长春
- 《江苏省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南京某科学培训中心,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因后期结构改造的需要,为确保其抗震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现场检测及抗震鉴定.该文介绍了该建筑物结构检测与抗震鉴定的详细过程.现场结构检测部分包括现有结构体系及平面布置的核查、材料强度的检测、结构损伤情况的检查以及与耐久性内容相关的检测.同时,根据现行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对该建筑物进行了抗震构造措施的核查和抗震承载能力的验算与分析.最后,对该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做出了综合评定,并提出该工程的后期处理建议,为结构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依据,也为同类结构的工程鉴定与加固提供借鉴.
-
-
-
-
Jin Laijian;
金来建
- 《第二届全国智慧结构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老厂房可能经过了若干次改造和变迁,所以比较复杂,鉴定人员对厂房的基本概念又不太了解,所以常常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几个问题以及对《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的理解,如关于排架柱选型的鉴定、单层厂房抗震措施鉴定和承载力验算的关系,以及承载力验算中的一些参数取值.
-
-
-
蔡喜波;
姚如生
- 《第二届全国核电建设暖通空调制冷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为满足华龙一号核电站高标准的抗震要求,对华龙一号核级空气处理机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制造,机组采用多种关键技术,并以安全、便于维护为设计理念,确保机组满足华龙一号核电站的使用要求.介绍了该机组的功能段与主要性能参数、关键技术及设计理念、抗震鉴定.
-
-
-
SU Jie-xi;
宿杰熙;
DU Jian-yong;
杜建勇;
SUN Lei;
孙磊;
LI Peng-zhou;
李朋洲
- 《中国核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验证某型号安全壳隔离阀在要求地震荷载及端部加载作用下的结构以及功能完整性,在6m×6m地震试验台上,对该阀门进行了抗震及端部加载试验研究.其中抗震试验中采用多频波法同时在阀门的3个正交轴向(X、Y、Z方向)进行地震激励,测量了运行基准地震(OBE)和安全停堆地震(SSE)下,阀门的加速度响应值和应变值;验证了阀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和作用后的可操作性.端部加载试验中,在阀门保压的条件下施加端部荷载,验证了阀门受到所有管端载荷及压力和自重在内的正常工作载荷作用时阀门的可操作性.试验结果表明,安全壳隔离阀在OBE、SSE和端部加载试验中以及试验后均结构完整,功能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