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安全
抗震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12934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活力、土木工程学报、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学会GIS技术在水利中的应用研讨会等;抗震安全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厚群、李德玉、涂劲等。
抗震安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2934篇
占比:99.98%
总计:413018篇
抗震安全
-研究学者
- 陈厚群
- 李德玉
- 涂劲
- 侯顺载
- 周建平
- 杨泽艳
- 张伯艳
- 王海波
- 赵禹民
- 陈宗明
- 陈立兴
- 任诗群
- 伍颖
- 刘文锋
- 刘超
- 吴远东
- 姜慧
- 孙善骏
- 孟博杰
- 张毅
- 方庆
- 李敏
- 杨正权
- 杨玉生
- 杨苏杭
- 林学明
- 梁辉
- 樊志
- 武发扬
- 潘家军
- 王富强
- 王枫
- 王毅
- 田管凤
- 翟洁
- 邓兴
- 郭兴兵
- 郭建明
- 郭胜山
- 钱耀武
- 陈云
- 陈良若
- 陈观福
- 韩文星
- 顾瑞南
- 马宏伟
- 严乾
- 乐斌
- 位敏
- 何建新
-
-
黄杰华;
赵杰;
王桂萱;
樊成
-
-
摘要:
核电取水区域翼墙结构是核电厂正常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枢纽,故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抗震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以中国滨海某示范快堆工程取水区域为项目背景,基于ANSYS软件及用户可编程特性(user programmable features,UPFs)二次开发工具建立进水口翼墙-地基三维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考虑厂址的地基非均质特性和多荷载耦合作用进行静动力联合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进水口翼墙整体的主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结构变形和构件内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Geo-Studio岩土专业软件对地基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翼墙底板靠近填土角缘区域是结构的薄弱部分,应加强配筋;翼墙地基中的砂土层基本不发生液化,并且其地基稳定性均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通过对翼墙结构进行抗震安全分析,旨在为类似厂址条件下的核电海域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
王伟;
梁辉;
周兰生;
董翌为;
郭胜山
-
-
摘要:
RCC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的设计应根据各部位功能需求和设计条件,因地制宜的布置,亦应体现RCC坝技术的发展。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RCC大坝,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了大坝断面的结构尺寸及横缝间距,采用了“全面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调整了坝内其它一些结构布置。依据设计方案,构建了大坝三维全坝段有限元模型,以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地震的辐射阻尼效应,以动接触力模型模拟各类接触缝面的动力接触非线性影响,分别对运行基准地震(OBE,Operational basis earthquake)和最大可信地震(MCE,Maximum credible earthquake)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进行了全面地评估和研究,对OBE下坝体位移、应力和抗滑稳定进行了评价,对比分析了5组MCE地震波作用下坝体横缝、碾压层面以及坝基交界面处张开和滑移。结果表明,尽管MCE作用下大坝出现了局部非线性损伤变形,但其震后仍可保持稳定和正常的挡水功能,不致出现库水失控下泄的灾变风险。
-
-
汤洪洁;
杨正权;
赵宇飞;
田忠勇
-
-
摘要:
针对深厚覆盖层上阿尔塔什高面板坝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工程问题,以大坝变形控制与抗震安全为着力点,在筑坝材料工程特性、大坝-地基系统变形控制与协调、大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抗震加固措施以及大坝填筑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并将专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大坝设计和施工中。通过系列专题研究,解决了深厚覆盖层上高面板坝建设关键技术难题,为具有大坝高度高、地震烈度高和坝基覆盖层厚度大且运行条件复杂工程建设特点的“新疆三峡”——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高面板坝建设与运行安全提供了可靠设计依据和施工质量控制手段。同时,基于深厚覆盖层上阿尔塔什高面板坝工程建设实践,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并初步建立了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面板建设关键技术体系。
-
-
王建新;
刘西军;
何明杰;
张伟狄
-
-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2016年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表明,场址100年超越概率2%相应基岩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451 gal.根据NB 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地震安全评价结果,基于复核后的地震动参数,对高289 m的白鹤滩拱坝抗震安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分析、拱坝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坝肩关键块体的整体抗滑稳定性、超载地震作用下拱坝动力反应等.
-
-
李江;
柳莹;
何建新;
彭兆轩;
杨玉生
-
-
摘要:
新疆2010-2030规划建设的近百座大中型水库坝型主要是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建设中面临缺乏碱性骨料、坝体接触问题复杂和变形控制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此,依托工程建设实践,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独特筑坝环境下的上述难题开展了研究.结果 表明:采用合适的填料可以实现天然砾石作骨料的沥青混凝土黏附性不小于4级、水稳定系数不小于0.9的要求,天然砾石可以用作心墙沥青混凝土骨料;采用指数函数的形式可以较好地描述破坏主应力差、初始泊松比与围压力的关系,改进了沥青混凝土心墙材料特性的本构模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坝基采用不设廊道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大坝防渗体系安全,现场试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抗震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大坝和地基系统的抗震性能.低温、高温和大风环境下沥青混凝土性能测试表明,将碾压层面施工控制温度由规范规定的70~90°C拓展到50~100°C仍可保证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碾压质量.坝体施工区风场监测表明,采用合适的坝体防风结构可有效降低风速,从而降低热量散失速率,能够满足大风环境下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需要.
-
-
季昀
-
-
摘要: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进行了调整,使得部分已建水电站大坝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较建设阶段的设计取值有所提高.由此,在运行期对大坝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或鉴定时,需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复核大坝的抗震安全性.本文按照新规范的要求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抗震安全性复核,成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
-
-
-
-
李德玉12
-
-
摘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由于当前人们对地震成因机制等仍未搞清,准确的地震预报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无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规模宏大并且复杂,因此我国的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灾害十分严重。
-
-
-
-
-
田斌;
卢晓春;
孙大伟;
童富果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北盘江董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该坝在EI-Centro地震波下及峰值加速度时的动力反应特性,包括坝体和面板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应力反应,以及周边缝和面板接缝的位移反应等,揭示了董箐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该坝的抗震安全性,论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rn 董箐面板堆石坝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坝体加速度反应在顺河向、坝轴线向(横河向)和垂直向均较为强烈,且在河床最深部位的坝顶附近最大。董箐面板堆石坝在遭遇最大0.2g的加速度时,地震后的坝体永久沉降最大值为9.7cm,坝体永久水平最大值为8.8cm。动位移与静位移叠加后,仍位于面板坝变形允许范围之内。董箐面板堆石坝在遭遇最大0.2g的加速度时,地震时面板动应力沿着高程也有显著的动力放大现象,顶部动应力最大值与底部动应力最大值相差2.5~4.6倍。面板静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地震作用产生的动应力叠加,应力值位于混凝土的强度的允许范围内。董箐面板堆石坝在遭遇最大0.2g的地震后垂直缝张开位值10.73mm。地震后周边缝三向动位分别是:张开位移17.66mm,沉降位移16.64mm,剪切位移16.37mm。
-
-
徐晗;
饶锡保;
黄斌;
陈云;
潘家军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在模拟心墙堆石坝的实际填筑施工和水库蓄水过程,对大坝进行三维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对心墙堆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研究.揭示了坝体动应力、动位移、加速度等分布规律,同时对土石坝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rn 在地震作用下,坝体最大横断面竖直向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在坝体心墙顶部达到最大值;动位移最大值也出现在坝体顶部,但各动位移均小于6cm。最大加速度一般发生在坝顶或1/2坝高位置的坝面上,顶部振动的“鞭稍”效应较为明显,最大动位移也发生在坝顶部位,因此,坝体的地震破坏是先从坝顶或坝面开始。设计地震烈度高,由于坝顶附近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大,建议加强坝顶附近大坝抗震工程措施设计,以保证大坝抗震安全。
-
-
-
-
潘家军;
王观琪;
陈云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ABAQUS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最强大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之一.该软件包括了众多材料本构模型,但尚缺少国内外土石坝动力分析中广泛采用的等效线性化本构模型.本文在ABAQUS软件上实现了土的动力等效线性化模型和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计算,并通过一个典型算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座拟建中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都不是很强烈,但是坝顶存在明显的鞭稍效应。因此下游坝坡顶部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大坝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安全运行。
-
-
潘家军;
王观琪;
陈云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ABAQUS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最强大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之一.该软件包括了众多材料本构模型,但尚缺少国内外土石坝动力分析中广泛采用的等效线性化本构模型.本文在ABAQUS软件上实现了土的动力等效线性化模型和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计算,并通过一个典型算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座拟建中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都不是很强烈,但是坝顶存在明显的鞭稍效应。因此下游坝坡顶部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大坝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安全运行。
-
-
潘家军;
王观琪;
陈云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ABAQUS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最强大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之一.该软件包括了众多材料本构模型,但尚缺少国内外土石坝动力分析中广泛采用的等效线性化本构模型.本文在ABAQUS软件上实现了土的动力等效线性化模型和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计算,并通过一个典型算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一座拟建中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重点分析大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的绝对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应力等动力响应都不是很强烈,但是坝顶存在明显的鞭稍效应。因此下游坝坡顶部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大坝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