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动

地震动

地震动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2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29373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地震学报、中国地震、震灾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第七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等;地震动的相关文献由233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礼立、俞言祥、李杰等。

地震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2 占比:3.00%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29373 占比:96.67%

总计:30384篇

地震动—发文趋势图

地震动

-研究学者

  • 谢礼立
  • 俞言祥
  • 李杰
  • 柳国环
  • 李小军
  • 高云起
  • 温瑞智
  • 石玉成
  • 陈健云
  • 杜修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梅泽洪; 李小军; 陈红娟; 李宗超; 陈学良
    • 摘要: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了M7.4地震,造成玛多县境内的野马滩1、2号桥破坏,其主要表现为桥梁纵向位移过大导致多跨主梁落梁,桥墩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经现场专家鉴定,地震影响烈度均突破桥梁抗震设计值,并且初步判断这种整齐划一的落梁震害的机理系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的强速度脉冲作用所致.野马滩大桥位置的地震影响烈度调查结果为Ⅸ,但是野马滩大桥附近无强震动观测台站,大桥附近没有获得地震动记录,这不利于野马滩大桥地震作用下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的研究.另外,野马滩大桥的设计参数和折损情况也很难掌握,桥梁模型难以准确估计.为此,本文拟采用另一座同等抗震设防烈度的桥梁,通过有限元程序,使用反应谱法作为参考,同时使用拟合的地震动和脉冲记录进行桥梁结构反应时程分析,以便间接地揭示玛多地震桥梁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机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所分析的桥梁结构地震响应位移和内力均超过罕遇地震设计值,其中一条地震动记录最大反应接近极罕遇设计值,导致桥梁结构出现破坏甚至损毁震害现象的出现.
    • 杨连; 林雄伟; 王军
    • 摘要: 在超高层建筑基岩地震动时程分析中,常规的分析方法存在地震动设计谱与反应谱拟合障碍的问题,导致时程分析方法选波容错率与合格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超高层建筑中考虑相位随机性的基岩地震动时程分析。分析基岩土层结构,剖析出场地土层参数,计算地震动反应谱,以基岩半空间上土层作为目标,反演基岩地震动,计算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加速度时程量以及基岩入射角,在考虑相位随机性的情况下,将相位差谱转换为功率谱和反应谱,经过傅里叶的转换与计算,得到时程功率谱和地震动场,经过拟合和合成,得到基岩地震动时程。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考虑相位随机性的地震动时程分析方法在选波中容错率和合格率都比较高,整体适用性更好,符合地震动时程分析要求。
    •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周影
    • 摘要: 非参数化谱反演是研究地震动震源、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的关键技术,反演的可靠性对地震震源物理的准确认识及地震危险性的有效预测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震源和场地项权衡的约束条件、单步法/两步法的选择、震源参数估计等关键环节对反演可靠性的影响,以2016—2017年意大利中部地震序列的地震动谱反演为例,给出确保反演可靠性的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参考场地的选择显著影响反演可靠性,在综合考虑场地地质资料、观测记录水平/垂直(H/V)谱比等初选基础上,根据震源谱、震源参数等的试算结果最终确定合适的参考场地;非参数化谱反演的单步法和两步法的选取显著影响远场高频路径衰减的反演结果,一定程度上影响高频震源谱,对震源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较小,由于两步法的路径衰减项易被场地项干扰,单步法是最佳选择;利用网格搜索方法估计反演震源谱的矩震级、拐角频率和高频衰减参数时,为尽可能避免拐角频率和高频衰减参数之间的权衡,应利用中低频震源谱估计矩震级和拐角频率,当拐角频率大于0.5 Hz时,可不考虑矩震级和拐角频率的权衡对其估计的影响,对于拐角频率较小且震级较大地震可直接利用地震矩计算结果,以提高震源参数估计的可靠性.
    • 王国康; 王运生; 刘江伟; 周粤; 苏毅; 毕杨杨; 向超
    • 摘要: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不同可使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2)在同一高程不同介质条件下,相较于砂质泥岩,8~9 m的含碎石粘土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可达2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3~5倍;3)加速度反应谱显示,较薄的崩坡积物覆盖层对地震波短周期分量的放大效应显著,对于刚度大、自振周期较短的建筑物损害大;4)强震山区房屋应尽量建在低海拔基岩之上,并选取与地基特征周期不同的建筑材料,避免产生共振作用。
    • 王竞; 王世元; 宴金旭; 冯薪; 赵晶
    • 摘要: 场地类别的不同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水平和抗震理念,有着不同的场地分类标准。本文抓住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演变主线回顾了场地类别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和对比我国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场地分类的异同,并用工程实例进行分类给出了不同国家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我国场地分类方法可增加计算深度及采用场地周期作为分类指标的建议。
    • 周港圣; 周游; 周正华; 魏来; 魏鑫; 沈欣茹; 陈珍
    • 摘要: 根据强震动观测、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主震及余震的三个地形效应观测台阵记录的三分量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经基线校正后计算得到各观测点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比和反应谱比,分析山脊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显著,其地形地震效应随山脊地形的不同而变化,且地形效应具有方向性;水平向地形效应显著于垂直向;谱比是周期相关的,在所分析的周期范围内谱比不总是大于1.0。
    • 杨笑梅; 胡苗; 吴晟; 陈鑫; 赖强林
    • 摘要: 随着强震台网的密布及观测记录的增加,为研究各类局部场地地震反应预测模型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也使利用强震记录及场地条件研究地震动特征成为可能。选取场地地质参数资料和地震记录数据齐全的日本小田原(Ashigara Valley)盲测试验场地,通过对比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及场地反应分析模型,研究地震动特征,分析现有模型的优劣。基于1990年8月5日M5.1强震事件的地表基岩记录和地下基岩地震记录,采用地下台强震记录直接输入、地表基岩台强震记录减半为基底地震动输入、地表基岩台强震记录反演为基底地震动输入作为3种基岩地震动输入。基于局部场地条件分别建立一维等效线性模型、二维黏弹性模型及二维时域等效线性化模型等工程中常用的场地数值分析模型,进行局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预测该盲测场地的地表地震动特征,并与对应的实测强震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基岩地震动输入方式对预测地震动特征及地表土层反应谱特征的影响,重点分析地震动输入、土体非线性、场地横向不均匀性及几何与非线性特征共同作用等因素对地表地震动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地表地震动的合理预测提供参考。
    • 武孟; 谷天峰; 谷琪; 宋志杰; 宗华
    • 摘要: 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现场地震监测或数值试验来研究斜坡的地震响应,然而不同斜坡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其动力响应机制往往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依托海原大地震区域,基于室内试验、现场波速测试等方法,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海原大地震影响范围内不同地貌单元的斜坡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塬具有高程放大效应,在同一高程水平面上,且距坡面一定范围内时越趋近坡面斜坡动力放大系数(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coefficient,PGA放大系数)越大;对比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地层结构相同的斜坡其响应规律一致,但在古土壤层其PGA放大效应会减弱。模型分析较好地揭示了人工合成地震波作用下黄土高原斜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可为不同地貌单元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 贾文君
    • 摘要: 地震作用下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也是土体损伤变形演化过程,当前边坡模型试验中土体损伤的定量计算方法尚未提出;研究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内一填方边坡为原型,开展了地震动强度逐级增大条件下边坡失稳破坏的模型试验,研究边坡变形失稳过程中相关物理量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土体损伤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在地震动强度增大过程中,坡肩土体损伤变形最为显著,传递函数频谱随地震动强度增大呈现有规律的减小变化,土体阻尼比随地震强度增大呈现指数函数增大变化,据此提出了基于归一化阻尼比的土体损伤量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的土体损伤量也呈现指数函数增大变化,反映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的非线性损伤变形破坏过程。文中提出的土体损伤量计算方法可为基于模型试验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孙亚琪; 李小军; 刘旭晨; 王晓辉; 陈苏; 邓小芳
    • 摘要: 为了研究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对核电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核电厂清洗转运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4条具有速度脉冲的地震动记录及其对应的不含速度脉冲特性的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结构响应分析的地震动输入,对比分析了有、无速度脉冲特性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表明有无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下清洗转运间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大致相同,而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明显比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大,展现出了即使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核电工程清洗转运间结构抗震仍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相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的人工合成地震动不同样本的结构响应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建议清洗转运间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关注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影响,同时还应重视地震动的相位谱、持时等特性的影响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