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癫痫

抗癫痫

抗癫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97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信息、健康必读(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等;抗癫痫的相关文献由828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先清、全哲山、孙先宇等。

抗癫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9.7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997 占比:90.12%

总计:2216篇

抗癫痫—发文趋势图

抗癫痫

-研究学者

  • 邓先清
  • 全哲山
  • 孙先宇
  • 中国抗癫痫协会秘书处
  • 关丽萍
  • 无1
  • 洪舜郁
  • 邓靖
  • 钟文宏
  • 魏成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明霞; 程沐春; 曾希文; 邓先清
    • 摘要: 通过合成一系列5,7-二取代-[1,2,4]三唑[1,5-a]嘧啶衍生物,对其体内抗癫痫活性进行研究。各种查尔酮和3-氨基-1,2,4-三氮唑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分别得到5,7-二取代-4,7-二氢-[1,2,4]三唑[1,5-a]嘧啶(2a-2e)和它们的脱氢产物5,7-二取代-[1,2,4]三唑[1,5-a]嘧啶(3a-3e)。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进行化合物结构确证;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MES)模型和皮下戊四唑(Sc-PTZ)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抗癫痫活性,旋转棒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神经毒性。我们合成了5个5,7-二取代-4,7-二氢-[1,2,4]三唑[1,5-a]嘧啶衍生物和其脱氢产物。在MES模型中,化合物2a-2e均没有显示出抗癫痫活性,而化合物3a-3e则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说明脱氢后的产物活性高于未脱氢产物。在Sc-PTZ模型中,所有化合物在100 mg/kg剂量下都对戊四唑诱导的小鼠惊厥显示出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报道的三唑[1,5-a]嘧啶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活性,进一步丰富了三唑类化合物的抗癫痫构效关系,为研究大发作和失神发作类癫痫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赵颖; 徐薇薇; 王莹; 张宓; 刘金民
    • 摘要: 石菖蒲是中药复方治疗癫痫疾病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醌类、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研究显示石菖蒲已被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超过百余种,主要包括α-细辛醚、β-细辛醚、γ-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β-榄香烯、桉脂素等,以挥发油类物质为主。近年来通过利用癫痫动物模型对石菖蒲抗癫痫的药效物质进行了多项研究,发现石菖蒲挥发油及其活性成分α-细辛醚、α-细辛醇、β-细辛醚、桉脂素、甲基丁香酚等均能发挥改善癫痫的作用,可以延长潜伏期,降低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减轻发作级别,提高抗惊厥率,减少痫样放电次数,降低癫痫致死率等。石菖蒲及其药效物质可能通过作用于多种基因与信号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调节离子通道、保护神经元、调控凋亡因子、调控炎症因子、抑制一氧化氮释放、抗氧化应激、抑制耐药基因表达等。
    • 林立文; 谢权; 朱明辉; 杨琳; 李思凡; 邓先清
    • 摘要: 目的合成一系列3-芳基-1H-5-取代吡唑酰腙类化合物,用于抗癫痫和抗炎活性筛选.方法以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为起始原料与草酸二乙酯发生缩合反应,然后与水合肼环化、肼解,最后与芳香醛(酮)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5a-5o.采用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皮下戊四唑实验(scPTZ)筛选其抗癫痫活性,旋转棒法评价其神经毒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TNF-α释放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部分化合物显示出抗最大电惊厥活性,大多数化合物显示出抗戊四唑诱导惊厥的活性.化合物5f在30 mg/kg下仍表现良好的抗戊四唑所致惊厥活性.所有化合物在300 mg/kg剂量下均未表现出神经毒性.大部分化合物在20μg/mL剂量下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浓度的升高,其中化合物5b,5h和5k的抑制率高于50%,与阳性药地塞米松相当.结论本研究报道的3-芳基-1H-5-取代吡唑酰腙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活性,尤其对戊四唑诱导癫痫更为敏感.此外,该系列化合物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该研究为研究失神发作类癫痫和炎症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定依据.
    • 罗辉; 林立文; 赵紫微; 陈秋燕; 梁雨秋; 邓先清
    • 摘要: 以对氨基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4-(1,2,4-三唑)-苯氧基乙酰腙衍生物(5a-5o)。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皮下注射戊四唑实验(PTZ)筛选其抗癫痫活性,采用旋转棒法评价其神经毒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TNF-α释放模型评价了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中等偏弱的抗MES活性和抗PTZ活性,所有化合物在300 mg/kg剂量下均未表现出神经毒性。此外,化合物5a-5h和5k-5m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20μg/mL剂量下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浓度的升高。本研究报道的2-(4-(1,2,4-三唑)-苯氧基乙酰腙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虽然未达到预期强度,但也为后续三唑类抗癫痫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该系列化合物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突出表现丰富了三氮唑类化合物在抗炎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抗炎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 罗辉; 林立文; 赵紫微; 陈秋燕; 梁雨秋; 邓先清
    • 摘要: 以对氨基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4-(1,2,4-三唑)-苯氧基乙酰腙衍生物(5a-5o).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皮下注射戊四唑实验(PTZ)筛选其抗癫痫活性,采用旋转棒法评价其神经毒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TNF-α释放模型评价了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中等偏弱的抗MES活性和抗PTZ活性,所有化合物在300 mg/kg剂量下均未表现出神经毒性.此外,化合物5a-5h和5k-5m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20μg/mL剂量下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浓度的升高.本研究报道的2-(4-(1,2,4-三唑)-苯氧基乙酰腙衍生物的抗癫痫活性虽然未达到预期强度,但也为后续三唑类抗癫痫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该系列化合物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突出表现丰富了三氮唑类化合物在抗炎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抗炎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 穆晓春; 吕春翔; 刘畅
    • 摘要: 目的 浅析偏头痛患者采用托吡酯和普奈洛尔两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对象有94例,都是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我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成2组,都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使用托吡酯,对照组使用普奈洛尔,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δ波增多率为55.32%、θ波增多率为85.11%、α波频率变慢率为61.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3.4%、48.94%、34.04%,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患者血流速度异常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7.66%,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与普奈洛尔相比较,托吡酯的疗效更加显著,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有大力推广价值.
    • 樊沛楠; 解景; 白育军; 白亚军; 张群正; 郑晓晖
    • 摘要: 采用麦氏酸、甲醇及2,4,5-三甲氧基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一锅法"合成反式-2,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经二异丙基氢化铝在-40°C还原得 α-细辛醇,总产率65.8%.合成工艺简单,无需柱层析纯化,便于工业放大生产.
    • 蔡涛; 赵静; 于韵晗; 张浩文
    • 摘要: 目的:探究在抗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患者,共有人数100例,均采用丙戊酸钠治疗,采用不同的血药浓度,探究血药浓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本次患者中,总有效率在62.00%,其中血药浓度被控制在50-100mg/L时,对应的有效率最高,显著于其他两个血药浓度有效率,差异显著,血药浓度对疗效影响显著,对比结果显示P<0.05.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肝肾功能异常,胃肠系统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其中,发生率分别为2.00%,10.00%,和4.00%,浓度适中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进行抗癫痫治疗工作中,将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进行合理控制,可保证疗效,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而且用药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各种不良反应,还需临床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菲
    • 摘要: 大多数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在1999年明确提出:抗癫痫治疗的目标是完全控制癫痫发作,避免或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并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
  • 10. W112抗小鼠癫痫作用机制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王清; 李响; 吴迪; 张殿文; 李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W112的抗小鼠癫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戊四唑、3-巯基丙酸、荷包牡丹碱、硫代氨基脲诱发小鼠惊厥模型,灌胃给予小鼠W112混悬液,观察4种化学物质诱发惊厥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强直率、死亡率及发作级别.结果 W112能明显延长4种化学物质所致惊厥小鼠的惊厥潜伏期,显著降低惊厥鼠的强直率、死亡率及发作级别,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W112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系统,产生类GABA活性,从而起到抗癫痫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