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弹性能

抗弹性能

抗弹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40625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钛工业进展、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一届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年会等;抗弹性能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刚、冯家臣、时捷等。

抗弹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6251 占比:99.95%

总计:406453篇

抗弹性能—发文趋势图

抗弹性能

-研究学者

  • 彭刚
  • 冯家臣
  • 时捷
  • 王绪财
  • 董瀚
  • 刘原栋
  • 朱锡
  • 钟涛
  • 曾首义
  • 李树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昭朴; 王扬卫; 张燕; 刘毅烽; 程焕武
    • 摘要: 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制得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低廉的价格,其在车辆、船舶、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领域拥有替代现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潜力。近20年来,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大量关注。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为突出,相关研究最受关注。在准静态力学性能研究中,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对比发现,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弯曲性能、抗低速冲击性能、疲劳性能、耐磨性等方面都更为优异,与碳纤维混杂组成复合材料时也表现出更强的性能,并且通过纤维化学改性和基体纳米颗粒改性可进一步提升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国内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集中于水泥、沥青、混凝土等材料与玄武岩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对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关注较少。国外研究人员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性能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拉伸模量、强度、应变等都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增大幅度在20%~60%;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动态拉伸条件下显示出更高的弹性模量、更大的拉伸强度和更高的拉伸应变。现阶段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动态拉伸性能研究的应变率主要集中在100/s左右的较低范围,对动态压缩性能的研究也极为缺失,这难以支撑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在涉及高速冲击服役环境中的应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抗弹性能与S-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当,因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为全面的力学性能与环境适应性,所以与其他纤维混杂组成复合材料时可以弥补其他纤维的固有缺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抗弹性能的变化受基体、纤维等因素的影响,并反映在不同的失效机制上,但在高速动态冲击过程中难以捕获材料本身微观结构的变化,其失效机制只能通过断口形貌进行推测,因此在抗弹性能研究中,仿真模拟技术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冲击变形过程和失效机制的解析研究亟需得到关注。本文归纳了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及抗弹性能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高性能、绿色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 张林; 陈斌; 谭清华; 张炜; 高颂
    • 摘要: 大口径反装甲杀伤武器在战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装甲材料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探究陶瓷复合装甲在14.5 mm穿燃弹侵彻作用下的抗弹机理与抗弹性能,设计一种铺层顺序为陶瓷/纤维/金属/柔性芯材/金属的复合装甲结构,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分析厚度匹配、底板材料和柔性芯材3个因素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面板厚度对抗弹性能影响显著,抗14.5 mm穿燃弹打击时,陶瓷面板厚度为1.38倍弹芯直径,抗弹性能较优;面密度相近、陶瓷厚度一定时,复合背板的厚度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抗弹性能影响甚微;面密度相近、底板选用装甲铝时,厚度较大,抗侵彻性能更好;柔性芯材的设置既可以降低损伤面积,又可以发挥偏转功能,改变子弹侵彻底板的入射角,从而提高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
    • 余毅磊; 王晓东; 任文科; 马铭辉; 蒋招绣; 高光发
    • 摘要: 由于背板强度对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存在明显影响,采用12.7 mm穿燃弹(刚脆性)冲击实验研究了不同UHMWPE背板铺层角度对陶瓷/纤维复合装甲弹道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观测回收的弹芯、靶体陶瓷及纤维背板宏观破坏特征,分析了陶瓷/纤维复合装甲的耗能机理及抗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陶瓷锥是陶瓷面板的主要破坏模式,其宏观裂纹主要有:径向、环向及与锥形裂纹;纤维背板变形模式为动态锥形鼓包及边界褶皱,其破坏失效模式有:剪切失效及层间剥离.并且,背板强度对陶瓷/纤维复合靶板的抗弹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UHMWPE背板铺层角度的减小,背板强度以及陶瓷/纤维靶板整体结构刚度随之增大,靶板对弹芯的破碎作用越明显,冲击后剩余弹芯最大碎片质量减小,小碎块数量增多,弹丸碎块穿透靶板后剩余侵彻能力减弱,复合靶板整体抗弹性能增加,同时背板鼓包高度减小,锥形鼓包所形成的角度增大,纤维层合板的破坏失效模式从剪切失效向层间剥离转变.
    • 司鹏; 白帆; 刘彦; 闫俊伯; 黄风雷
    • 摘要: 为支撑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设计,研究不同厚度比陶瓷/金属复合装甲的弹道防护性能。通过陶瓷/金属复合结构抗侵彻性能弹道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完成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计算模型的校验;模拟长杆弹撞击陶瓷复合装甲过程,分析装甲陶瓷与金属背板厚度比对界面击溃效应影响,获取不同厚度比陶瓷/金属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复合装甲存在两种主要防护机制;当弹体速度小于1000 m/s,随着陶瓷厚度从15 mm增加至25 mm,复合装甲的界面击溃驻留时间能够提高一倍以上,期间弹体耗能最高可达50%;当弹体速度大于1000 m/s时,侵彻阶段的耗能占据弹体动能损失的主导,期间最高耗能可达85%;当金属与陶瓷的厚度比为2∶1时,复合结构使弹体具有较长的界面驻留时间,并实现较高的弹道防护效能。
    • 吴伟; 李典; 侯海量; 李永清; 姜安邦; 朱锡
    • 摘要: 胶接接头作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典型连接结构,在舰船抗弹防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但胶接接头部位通常因纤维不连续引起抗弹性能减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该类型接头的等效防护问题,以高强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高速破片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典型10 mm、15 mm厚高强聚乙烯层合板胶接接头的抗弹过程和失效机理,并对连接接头的抗弹性能进行等效防护设计。结果表明:典型平板胶接接头抗弹失效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局部分层、渐进拉伸破坏、整体剪切破坏;接头补强层的失效机理主要为剪切穿孔破坏、双向拉剪破坏以及拉伸破坏;通过背衬补强层的方式可实现高强聚乙烯层合板胶接接头抗弹性能的等效防护设计,其补强层厚度不得小于0.3倍层合板厚度,拼缝两侧补强宽度范围不得小于40倍弹径。
    • 李永鹏; 徐豫新; 张健; 花培鑫; 赵晓旭
    • 摘要: 针对SiC陶瓷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板层合而成的复合结构,为掌握组元厚度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12.7 mm穿甲燃烧弹对复合结构的侵彻试验,获得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效果。建立弹体对复合结构侵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被验证的计算模型对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不同厚度组元的复合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复合结构在弹体侵彻下的破坏机制及抗弹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可靠计算12.7 mm穿甲燃烧弹对复合结构的侵彻效应;复合结构抗弹性能随组元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SiC陶瓷对抗弹性能的影响较UHMWPE纤维板大;随SiC陶瓷与UHMWPE纤维板厚度比的增加,复合结构抗弹体侵彻性能先增强后减小,当厚度比在0.2~0.4之间时,复合结构抗弹体侵彻性能最佳。
    • 王幸运; 雷文光; 岳旭; 高文柱; 季红军; 杨铮; 赵小龙
    •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型装甲用低成本钛合金XRF001的组织与性能,重点对其抗弹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抗弹机理。结果表明:普通退火态XRF001钛合金板材的强度、塑性、硬度和冲击韧性匹配良好,抗弹性能与ATI425-MOD钛合金相当,优于ATI425钛合金。XRF001钛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不同,抗弹性能也不同,普通退火态下的抗弹性能优于双重退火态。经普通退火后,XRF001钛合金中形成的细小板条及片层状组织能够改变绝热剪切带走向,改变裂纹扩展路径,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利于提高抗弹性能
    • 华绍春; 丁华; 王鹏; 张玉红; 刘正涛; 陈大军
    • 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装甲钢焊缝区的抗弹防护性能并提出防护能力提升措施。方法通过对装甲钢焊接结构进行组织性能分析及抗弹性能测试,获得焊接对装甲车辆抗弹防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装甲车辆抗弹防护能力提升对策进行讨论。结果装甲钢接头焊缝区宽度达到46 mm,焊缝中心硬度低于312HV,较母材区硬度降低40%以上;抗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缝区的抗弹性能较母材区的显著衰减,为提升装甲车辆整体抗弹防护能力,针对焊缝区薄弱点从焊接工艺控制、结构优化、加装防护组件3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结论装甲钢焊缝区是抗弹防护的薄弱点,需通过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减少焊缝区正面中弹概率,提高装甲车辆服役期间的抗弹防护能力。
    • 史彦民; 徐正平; 龙成勇; 曹剑武; 张永亮; 董宾宾
    • 摘要: 以碳化硼微粉和碳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1%、1.5%、2%、2.5%、3%(w)的炭黑,经液压成型后置于生产用大型真空烧结炉内9个不同的位置,在2210°C(设定温度)保温60 min制备碳化硼陶瓷,然后检测不同位置烧结后试样的体积密度、相对密度、抗折强度和维氏硬度,并计算体积密度标准差。结果表明:1)随着炭黑加入量的增多,试样的相对密度、抗折强度和维氏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体积密度标准差基本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拐点均在添加2.5%(w)炭黑处;拐点处试样的相对密度、抗折强度、维氏硬度分别为98%、417.8 MPa、28.9 GPa。2)按最优配方生产的碳化硼陶瓷多曲整板的体积密度、相对密度、抗折强度、维氏硬度分别为2.59~2.61 g·cm^(-3)、≥97.5%、≥400 MPa、≥28 GPa。用热压罐复合工艺复合成的人体防弹插板按NIJ 0101.06 Ⅳ级防护标准进行测试,其背面凹陷深度最大为42.4 mm,满足防护标准要求。
    • 苗春贺; 陈丽娜; 单俊芳; 王鹏飞; 徐松林
    • 摘要: 对于水泥砂浆的抗弹性能研究,目前很少考虑靶体所处的应力状态,为此基于自研的真三轴静载混凝土侵彻实验装置和水泥砂浆抗弹性能实验结果,讨论了水泥砂浆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开坑深度和开坑阻力.应用侵彻深度的经验公式和基于HJC模型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水泥砂浆侵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速冲击过程,采用UMIST公式和HJC模型的数值分析对开坑深度的预测较为有效.应力状态对开坑深度有明显的影响,即随着侧限增加,水泥砂浆的三轴强度提高,弹丸的开坑深度减小.应用基于HJC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弹丸开坑过程中弹体内的加速度波形和y轴支撑杆上的波形,结果表明:弹丸开坑过程对两种波形都有影响,其中y轴支撑杆上的波形可以更好地反映开坑过程.虽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波形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应力幅值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基于HJC模型的数值分析对开坑阻力的计算能力尚待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