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畸形

手畸形

手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069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遗传性疾病诊断与优生咨询研讨会、第二届产前超声检查指南解读及胎儿畸形产前超声风险防范研讨会、全国组织移植与再植再造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等;手畸形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文、赵俊会、钟文耀等。

手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0699 占比:99.98%

总计:670825篇

手畸形—发文趋势图

手畸形

-研究学者

  • 田文
  • 赵俊会
  • 钟文耀
  • 孙丽颖
  • 陈山林
  • 南国新
  • 宋修军
  • 杨勇
  • 殷耀斌
  • 郭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俞沁圆; 王思圆; 仲荣洲; 李喆; 黄国懂; 魏雅洁; 王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的分类方式及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共诊治80例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将患者按不同病理解剖特点分为6类,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情况进行相应的支具治疗。平均2个月随访一次,评估治疗后患指的主、被动屈伸关节活动度。结果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指治疗效果评价总体优良率达86.3%。结论根据所分类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支具辅助治疗,能够使先天性多发手部关节挛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吴凡; 张乃臣; 张文忠; 王天亮; 袁超群; 陆一鸣; 刘宏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新方法,评估改良Z字改形+瘢痕松解术治疗手指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9-2021年收治的8例手指瘢痕挛缩患者采用改良Z字改形+瘢痕松解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指体感觉正常,指间关节伸屈基本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改良Z字改形+瘢痕松解术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具有无需切除瘢痕、减少血管神经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无需植皮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 徐秀玥; 方有生; 劳杰; 刘宇洲
    • 摘要: 目的 观察第2掌骨纵向半侧骨干移位和二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改良Blauth 3B和3C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改良Blauth3B和3C型患儿资料12例.将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延长第1掌骨,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确认骨折愈合后,二期行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估掌骨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使用Percival拇指功能评估法,从握力、捏力、对掌、感觉、活动范围、外观等几个方面,评估拇指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3.4年,12例患者中,9例达到一期掌骨愈合;2例发生第1掌骨骨不连;1例发生第2掌骨骨折;后二者均在二期手术时一并修复并最终愈合.通过Percival评分,6例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结论 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结合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可有效重建改良Blauth 3B及3C型发育不良拇指,既保留拇指又能重建较好的功能,远期疗效需要更多随访.
    • 南国新; 何波; 蔡文全; 储瑞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典型WasselⅥ型重复拇指畸形的病理解剖结构与治疗策略.方法 2008年5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二病房共治疗非典型WasselⅥ重复拇指畸形46例,即桡侧拇指掌骨发育好,拇指畸形;尺侧拇指掌骨发育不良,拇指外观良好.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手术年龄1.4岁(11个月~3.8岁).在手术治疗时对其病理学解剖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掌骨发育、长短,拇指大小,形状,指甲宽度,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的发育、走向等.结果 46例病例中,尺侧拇指发育细小者6例,无1例指间关节发生偏斜,屈伸肌腱均缺如者5例;单纯屈肌腱缺如者3例;单纯伸肌腱缺如者7例.X线片显示,掌骨长度小于对侧1/3者38例,掌骨长度介于1/2~1/3者8例.近端细小呈锥形,直径约为桡侧拇指的2/3.46例桡侧拇指外观均向桡侧偏斜,34例指端较细小,14例3节指骨,5例屈曲畸形.46例中桡侧拇指均长于尺侧拇指约1~1.5 cm,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均存在.41例指端小于尺侧拇指、指甲窄于尺侧拇指;5例指甲宽度与对侧相当.拇短展肌止点均附着于桡侧拇指近节指骨基底桡侧.术后随访6个月~3年;1例随访4个月后失去随访.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指间关节伸直障碍;1例掌指关节稳定性差.术后6个月采用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显示,优30例;良13例;差2例.结论 非典型VI型重复拇指畸形除尺侧拇指掌骨发育不良的特点外,多数情况下尺侧拇指外观较好.在解剖结构方面多数有完整的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极少数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缺如,或仅有屈肌腱而没有伸肌腱.根据手术移位截骨平面需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屈肌腱缺如型和屈肌腱完整型两种.手术治疗宜将尺侧拇指移位于桡侧拇指,至于在掌骨远端移位还是近节指骨平面移位需根据有无屈肌腱存在而决定.
    • 孙丽颖; 赵宗璇; 李清扬; 赵俊会; 田文; 钟文耀; 郭阳; 杨勇; 李斌; 殷悦涵; 张楠
    • 摘要: 目的 评价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在复杂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1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多拇畸形64例,平均年龄2.7(1~20)岁,均为桡侧指近端发育可,远端发育不良,而尺侧指远端外形美观,近端发育不良的病例.WasselⅣ 型6例、WasselⅤ型1例、WasselⅥ 型典型者9例,非典型者35例,WasselⅦ 型10例,不符合Wassel分型者3例.采用将尺侧指向桡侧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方法治疗.术后采用Tada评分、测量虎口、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评估拇指外形及功能.结果 患者行尺侧指直接移位者17例,行尺侧指移位+M形皮瓣开大虎口者43例,采用尺侧指甲瓣套接者1例,分期行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者3例.平均随访时间3.9(1~9)年.患者非常满意44例,满意9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Tada评分优者55例,良9例.术后双手虎口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拇畸形中,针对桡、尺侧指远、近端非对称性发育不良者,采用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孙丽颖; 赵俊会; 田文; 钟文耀; 郭阳; 杨勇; 李斌; 殷悦涵; 张楠; 赵宗璇; 李清扬
    • 摘要: 目的评价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在复杂性多拇畸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收治多拇畸形64例,平均年龄2.7(1~20)岁,均为桡侧指近端发育可,远端发育不良,而尺侧指远端外形美观,近端发育不良的病例。WasselⅣ型6例、WasselⅤ型1例、WasselⅥ型典型者9例,非典型者35例,WasselⅦ型10例,不符合Wassel分型者3例。采用将尺侧指向桡侧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方法治疗。术后采用Tada评分、测量虎口、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评估拇指外形及功能。结果患者行尺侧指直接移位者17例,行尺侧指移位+M形皮瓣开大虎口者43例,采用尺侧指甲瓣套接者1例,分期行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术者3例。平均随访时间3.9(1~9)年。患者非常满意44例,满意9例,一般10例,不满意1例。Tada评分优者55例,良9例。术后双手虎口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拇畸形中,针对桡、尺侧指远、近端非对称性发育不良者,采用复合组织移位组合重建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徐秀玥; 方有生; 劳杰; 刘宇洲
    • 摘要: 目的观察第2掌骨纵向半侧骨干移位和二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改良Blauth 3B和3C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改良Blauth3B和3C型患儿资料12例。将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延长第1掌骨,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确认骨折愈合后,二期行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估掌骨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使用Percival拇指功能评估法,从握力、捏力、对掌、感觉、活动范围、外观等几个方面,评估拇指功能。结果平均随访3.4年,12例患者中,9例达到一期掌骨愈合;2例发生第1掌骨骨不连;1例发生第2掌骨骨折;后二者均在二期手术时一并修复并最终愈合。通过Percival评分,6例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结论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结合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可有效重建改良Blauth 3B及3C型发育不良拇指,既保留拇指又能重建较好的功能,远期疗效需要更多随访。
    • 南国新; 何波; 蔡文全; 储瑞亮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典型WasselⅥ型重复拇指畸形的病理解剖结构与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二病房共治疗非典型WasselⅥ重复拇指畸形46例,即桡侧拇指掌骨发育好,拇指畸形;尺侧拇指掌骨发育不良,拇指外观良好。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手术年龄1.4岁(11个月~3.8岁)。在手术治疗时对其病理学解剖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掌骨发育、长短,拇指大小,形状,指甲宽度,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的发育、走向等。结果46例病例中,尺侧拇指发育细小者6例,无1例指间关节发生偏斜,屈伸肌腱均缺如者5例;单纯屈肌腱缺如者3例;单纯伸肌腱缺如者7例。X线片显示,掌骨长度小于对侧1/3者38例,掌骨长度介于1/2~1/3者8例。近端细小呈锥形,直径约为桡侧拇指的2/3。46例桡侧拇指外观均向桡侧偏斜,34例指端较细小,14例3节指骨,5例屈曲畸形。46例中桡侧拇指均长于尺侧拇指约1~1.5 cm,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均存在。41例指端小于尺侧拇指、指甲窄于尺侧拇指;5例指甲宽度与对侧相当。拇短展肌止点均附着于桡侧拇指近节指骨基底桡侧。术后随访6个月~3年;1例随访4个月后失去随访。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指间关节伸直障碍;1例掌指关节稳定性差。术后6个月采用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显示,优30例;良13例;差2例。结论非典型VI型重复拇指畸形除尺侧拇指掌骨发育不良的特点外,多数情况下尺侧拇指外观较好。在解剖结构方面多数有完整的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极少数指屈肌腱及指伸肌腱缺如,或仅有屈肌腱而没有伸肌腱。根据手术移位截骨平面需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屈肌腱缺如型和屈肌腱完整型两种。手术治疗宜将尺侧拇指移位于桡侧拇指,至于在掌骨远端移位还是近节指骨平面移位需根据有无屈肌腱存在而决定。
    • 武竞衡; 田光磊; 田萌萌; 陈山林
    • 摘要: 目的:分析170例巨指(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巨指(趾)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基因检测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巨指(趾)的发病与性别和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关系.多指(趾)受累是单指(趾)发病的3.9倍,两指(趾)受累多于三指,且多为相邻指(趾);巨指中,中指受累最为多见,其次为示指、拇指;巨趾中,以第2、3趾最多.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多为出生后即发现.病变的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79.4%),并伴有脂肪浸润,称之为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89.1%),脂肪浸润不明显伴有神经增粗,称之为脂肪瘤病性巨趾.仅17例巨指(趾)合并并指(趾)畸形.掌、跖骨肥大仅见于进展型巨指(趾).12例患者进行PIK3CA基因检测,10例发现基因突变结果阳性,受累组织中基因突变水平在7%~27%.在收集的病变组织检查中,脂肪组织中突变率最高,其次是皮肤和神经组织.患者携带的PIK3CA基因突变均未在患者自身的外周血检测出来.结论: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中指、示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3趾多见.神经区域定向性巨指(趾)多发生在手部,而脂肪瘤病性巨指(趾)多发生在足部.巨指(趾)患者中检测到的PIK3CA基因突变率高达83%;受累脂肪、神经及皮肤组织均为理想的基因检测组织来源.
    • 薛云皓; 陈山林
    • 摘要: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临床并不少见,重度拇指发育不良对手和上肢功能都有明显影响.自从Buck-Gramcko发表了示指拇化术重建重度发育不良拇指的经典文献以来,该术式就成为治疗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手外科历史上里程碑样的术式之一.Blauth分型及其各种改良分型都是希望在"保留发育不良拇指的重建手术"和"示指拇化手术"之间寻找一个分界点,反复强调的还是"能做示指拇化则做示指拇化".但现实中,尽管人们有肤色、种族、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患儿家长或监护人都期待医生能尽量保留拇指,即使功能逊色一些.对他们而言,5个手指的整体外观是4个手指永远无法比拟的.过去10余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治疗近300例第一腕掌关节缺如的拇指发育不良患者,即使术前沟通再详细,并演示示指拇化后的"漂亮"照片,但看了保留拇指病例的术后照片后,仍有90%的家长"执拗"地选择了保留拇指."4"或"5"不仅是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很多临床问题都是如此.当医生的偏好与患者及家人的期待并不一致的时候,要更多倾听一些患方的心声.文章作者通过阅读拇指发育不良领域的主要文献,并总结北京积水潭医院近10余年治疗拇指发育不良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良分型及重建策略,旨在对相关专业的医生有所裨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