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户籍改革

户籍改革

户籍改革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9篇;相关期刊497种,包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共产党员:上半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2011中国农村经济论坛、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政策研究”分论坛等;户籍改革的相关文献由72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檀、王太元、蔡昉等。

户籍改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8 占比:9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89 占比:9.23%

总计:964篇

户籍改革—发文趋势图

户籍改革

-研究学者

  • 叶檀
  • 王太元
  • 蔡昉
  • 冯一凡
  • 张安毅
  • 王俊秀
  • 郭秀云
  • 任远
  • 侯兆晓
  • 姚晓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宗明; 苏景州; 任保平
    • 摘要: 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后,城乡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低、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等问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城乡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对此,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 邓斯月
    • 摘要: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户籍制度在中国的人口管理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户籍管理体制进行了渐续性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着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是新历史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基调,努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以人为本”的方面转变,为实现在2020年将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改革目标,此时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攻坚阶段。然而,尽管户籍改革已有重大突破,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改革成本、地方分权、人口过度集中等诸多障碍。本文将在以浙江省H市改革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我国当下推进城镇化发展和户籍改革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加快对特殊人群采用积分落户制度;户籍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与户籍相联动;对跨区域迁移人群推行居住证,以此来促使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 曹莹
    • 摘要: 在我国人口增速放缓和人口集聚程度增强的大背景下,武汉市人口发展呈现出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常住人口家庭结构更趋小型化、人口性别结构正逐步突破合理区间、人口年龄结构红利期仍将持续、少子老龄化问题仍将进一步恶化、人才资源优势居全国前列、流动人口有效改善人口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渐趋合理等新特征。针对武汉人口发展现状,一是充分发挥武汉在自然生态和科教、产业上的优势,出台更加包容的户籍政策吸引人才;二是完善公益性基本公共教育制度,出台更多有利于女性参与的劳动就业创业政策,建立覆盖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制度,助推人口生育率提升;三是提高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鼓励健康老年人社会服务,培育银发经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化解老龄化危机;四是制定重点突出的区域人口政策,增强区域间协调性,推进武汉人口政策改革。
    • 吕文慧; 侯为民
    • 摘要: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压低了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从长远看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出路,须发挥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全面放开城市户籍限制,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就地城镇化,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儿童被留守的经济性和制度性障碍.
    • 郑新钰
    • 摘要: 超大城市的户籍大门似乎开了一道口。上海市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的话题热度还在持续,其中对放宽新城户籍的限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提出,5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将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居住证积分和落户政策,加大新城对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十四五”时期户籍改革路该怎么走?超大城市放开落户是遥遥无期还是指日可待?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分析。
    • 齐小兵
    • 摘要: 发展导向的城市之间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与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初衷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然而,在严格的城市等级管理体系下,城市政府正在利用差异化落户政策实现逆向资源分配。差异化落户政策将流动人口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人才”:级别越高的城市,在资源分配中的权力越大,越能够利用其高“含金量”的户籍优势捕获高层次人才,中等城市获得次一级的人才,小城镇则只能吸引一般的农民工,从而形成逐层沉淀与资源分配机制。这种机制导致人口向公共资源越好的城市而不是向市场效率更高的城市移动;容易产生“劫贫济富”效应,即越需要资源发展的中小城市,其获得的资源越少;也可能导致“公器私用”,低级别的城市为吸引人才将公共服务特殊化,进一步扩大了弱势群体与精英群体的差距。
    • 刘玮玮
    • 摘要: 文章将异质劳动力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探讨了户籍改革和农地转让权对农村劳动力和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能提高大中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大中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地可转让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尤其是对大中城市周围的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更有利,但会推高大中城市房价,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福利;同时发现如果城市层级相差过大,也不利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文章最后针对户籍改革和农地产权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 周申; 农里杰
    • 摘要: 基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视角,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量化分析,测度了2004~ 2017年我国36个主要城市的落户政策改革效果,并实证分析落户政策改革对劳动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落户政策改革成效显著,平均落户门槛呈持续下降趋势,这在2014年后表现尤为凸显;落户门槛对劳动收入具有负向影响,而落户政策改革持续改善了劳动收入水平,有利于从需求端畅通国内大循环;落户政策改革增强了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有助于发挥国际循环对国内大循环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有序放开急需劳动力注入的中大型城市落户限制,同时,各地政府应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减税退税等措施降低劳动力的定居成本和扶持受到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进出口企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摘要: 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1月31日公布,首次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方案包括的51项具体举措,涉及公平竞争、户籍改革、职称评审、股票发行、消费维权等方方面面,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强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朱凤梅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18年城乡居民入户调查数据,从户籍改革角度分析户口类型改变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户口类型未发生改变的城乡居民相比,户口类型发生过改变(农转非)的城乡居民门急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更高,住院医疗服务支出水平更低.从户籍改革与参保类型交互效应看,相对于户口类型未发生过改变的居民医保参保人群,户口类型发生改变(农转非)会显著提高居民医保参保人群门急诊服务利用,同时降低其住院服务利用.进一步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户籍改革对提高城乡居民门急诊服务利用,降低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本文还发现,直接结算提高了城乡居民门急诊和住院的就诊概率;健康自评状况越差,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可能性越高,门急诊医疗支出、住院医疗支出和跨省异地就医支出也越高.本文认为,相对于推行基层分级诊疗制度,以户籍改革推动农村居民自由流入医疗资源更丰富的城镇地区,改革基层卫生院制度,以及改变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激励机制,可能更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