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647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56篇、会议论文217篇、专利文献175篇;相关期刊1788种,包括法制与社会、领导决策信息、四川劳动保障等; 相关会议133种,包括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第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2012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等;失地农民的相关文献由7033位作者贡献,包括鲍海君、王岐富、黄建伟等。

失地农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56 占比:94.10%

会议论文>

论文:217 占比:3.26%

专利文献>

论文:175 占比:2.63%

总计:6648篇

失地农民—发文趋势图

失地农民

-研究学者

  • 鲍海君
  • 王岐富
  • 黄建伟
  • 王慧博
  • 叶继红
  • 吴真文
  • 陈浩
  • 张媛
  • 刘海云
  • 杨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贝
    • 摘要: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失地农民成为现代化发展中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也在逐渐增强,所以现在失地农民数量逐步增加。由于其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就业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失地农民在职业心理、职业人际、职业技能、职业选择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工作的要求。阐述了转型期失地农民在职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形成问题的因素,分析并研究如何增强失地农民职业适应性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 孟鸿瑞; 张文玉; 卢媛媛; 岳桂云
    • 摘要: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土地,成为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随着郊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土地被占用,失地农民数量增大、征地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再就业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是失地农民的根本保障,也能避免严重社会问题的产生,保障社会稳定。该研究以青岛平度市部分征地村庄为例,分析了农民失地后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对促进失地农民更好地就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 许馨芷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成为社会热点。失地农民一方面不满于“无田可耕”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征地拆迁快速致富。然而,通过为期一年的民族志调查,研究者发现,部分的失地农民在拆迁后实现“脱贫”却没有“致富”;不成熟的消费观和全面增加的消费内容导致失地农民恩格尔系数升高,在获得拆迁补偿款的初期部分失地农民还存在炫耀性消费的特点。研究认为,失地农民的种种消费行为主要与市民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有关。
    • 肖红梅
    • 摘要: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被征地后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作为界定就业稳定性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北京市失地农民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显著影响就业稳定性,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等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保险、单位类型和所属行业对就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岗位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创业培训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征地补偿金、政府安置就业、住房或门面房补偿、集体经济分红等征地补偿方式显著降低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
    • 谢天昊; 彭陈阳子
    • 摘要: 在雄安新区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解决新区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对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雄安新区的失地农民保险存在一定的不足,失地农民的权益没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分析总结广东省、江西省以及北京市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地区经验中,提出政府应继续提高对失地农民保障的水平,拓宽保障的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他们的应得权益。
    • 冯有柱; 许泰彦; 张陈楠; 陆海亮; 刘魏巍; 张金
    • 摘要: 随着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准城中村需要拆迁,进而需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论文从土地利用的容易度、居民搬迁的意愿度和配套设施规划的完备度3个方面建立评价系统,评价并筛选出安置地块;分别按单纯居住需求和按置换补偿需求两种方法来计算规划区内所需的安置区面积;介绍了集中方案、分散方案和平衡方案3种安置方案。通过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东城区进行实例研究,得出应用平衡方案适合东城区安置人口。
    • 张艺涵; 吉玟秋; 赵雅乐
    • 摘要: 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影响。团队从经济、社会、需求三方面论证了拆迁安置社区实行互助养老的可行性,并通过走访调研A市拆迁安置社区,分析社区老人的养老现状,力求推进拆迁安置社区“适老化”改造,打造村居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为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徐琬儿; 潘永强; 李长春
    •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的唯一合法途径就是政府进行征地。在征地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文章着眼于土地增值的内涵及其来源,总结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归属和相关利益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增值收益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构建集体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关建议。
    • 胡李燕; 周佳
    • 摘要: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乡村与城市在融合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与问题。本文聚焦于“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以云南省昆明市幸福小区为例,分析并阐述失地农民和安置小区现存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在尽量延续村落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群体,打破安置小区游离于城市群组之外的现状,使得二者加深互联,以达到乡村与城市更好地融合的目的。
    • 迟安原; 韩桂兰
    • 摘要: “十三五”规划以来,大量失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村改居。虽然失地农民在身份上实现了市民化,但在意识上仍不能完全接受市民的身份。为了解决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不强烈的问题,本文以乌昌一体化绿洲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改善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提供建议。研究发现,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状况、就业能力以及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存在直接显著正影响。同时,社会保障状况通过促进就业能力及社会融合状况两个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社会融合状况通过促进就业能力对其市民化意愿产生间接显著正影响。城市适应状况通过促进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产生间接显著正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