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309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心理世界、百科知识、科学之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等;慢波睡眠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艳、宁桃丽、张云芳等。
慢波睡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09篇
占比:98.47%
总计:10469篇
慢波睡眠
-研究学者
- 谢艳
- 宁桃丽
- 张云芳
- 殷娜
- 张景行
- 李德明
- 许蒙蒙
- 贺弋
- 郝洪谦
- 陈兴时
- B·A·列德纳
- G·N·加西亚莫利纳
- G·托诺尼
- M·贝莱西
- N·G·P·登特林
- P·M·费雷拉多斯桑托斯达丰塞卡
- R·M·阿尔特斯
- R·哈克玛
- S·T·帕斯托尔
- S·普丰特纳
- 吴政
- 喻东山
- 孙兵
- 封洲燕
- 库宝善
- 张宸豪
- 王乃阳
- 王烈成
- 翁晖亮
- 薛彩霞
- 许奇
- 邵继红
- 郑开俊
- 郭云鹏
- 陈更业
- 骆晓峰
- 龙曦
- Anabel Jiménez-Anguiano
- Autret A.
- Blanca Eugenia Farfán-Labonne
- Bolduc C.
- David Kersenobich
- Di Gennaro G.
- Gloria Giono-Chiang
- Javier Velázquez-Moctezuma
- Limoges ?.
- Maggie Fox
- Maria Concepción Gutiérrez-Ruiz
- Mario García-Lorenzana
- Mascia A.
-
-
-
-
摘要:
很多人总是觉得,经常做梦是睡眠不好的表现,总会羡慕那些从来不做梦、一觉睡到天亮的人,于是对做梦这件事很排斥。那睡觉到底是做梦好,还是不做梦好?一般来说睡眠分成两个阶段:睡眠的时候脑电波频率变快,而且振幅变低,心率加快,血压也会有所升高,这个时候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也称为积极睡眠。当一个人进入这个时期的时候,如果把他叫醒,他一定会说自己正在做梦。而另一种是慢波睡眠,也称为安静睡眠,此时所有的表现都是与积极睡眠相反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做梦其实是好事。
-
-
-
-
-
摘要:
《自然·神经科学》。边睡边学真的能行。如果在睡着的同时耳边播放一些已经学过的东西,比如正在练习的钢琴旋律,你或许真的能更快掌握它。研究人员找来一群有过或没有音乐经验的自愿者,让他扪通过计算机键盘学习两种随机的旋律,然后进行90分钟的小睡。当他们逐渐进入慢波睡眠(与记忆处理有关的睡眠阶段)时。
-
-
龙迪和;
刚丽丽;
崔晓;
付桂玲;
包思;
于宇;
韦伟
-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慢波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及临床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2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慢波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2、4周后的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快动眼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 s.78.3%,P<0.05).结论 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可改善日间功能和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
洪静;
姚晓光;
卢山;
周克明;
陈梦;
汪迎春;
李南方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慢波睡眠(SWS)时长与夜间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9~1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的住院患者201例,所有患者均完善24h动态血压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评价睡眠结构.按照SWS构成比中位数(9%)将患者分成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及睡眠结构的差异明确SWS与夜间血压的关系.结果 SWS构成比≤9%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SWS构成比>9%组(P9%组明显增加.夜间SBP和DB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而SWS与AHI呈负相关(r=-0.034,P=0.000),校正年龄、BMI、性别和是否合并OSA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WS构成比>9%比较,SWS构成比≤9% 可以使夜间DBP>80mmHg的风险增加1.38倍(95%CI:1.25~4.27,P=0.008).此外,男性是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风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人群中慢波睡眠减少与夜间舒张压水平较高具有相关性.
-
-
谢艳;
张云芳;
宁桃丽;
邹吉锋;
李少侠;
薛彩霞;
王娜
-
-
摘要:
目的探讨酸枣仁提取物调控cAMP-PKA通路影响小鼠体长增长及大鼠慢波睡眠的具体机制。方法 (1)48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灭菌的0.9%NaCl溶液)、蓝墨水组(灌胃去离子水,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过滤灭菌的蓝墨水)、用药组(灌胃酸枣仁提取物水溶液,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过滤灭菌的蓝墨水)、阳性对照组(灌胃酸枣仁皂苷A水溶液,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过滤灭菌的蓝墨水)、Gi/o蛋白抑制剂+用药组(灌胃酸枣仁提取物水溶液,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加有过滤灭菌蓝墨水的PT)和5-HT1AR抑制剂+用药组(灌胃酸枣仁提取物水溶液,并于末次灌胃后侧脑室注射加有过滤灭菌蓝墨水的P-MPPF)。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0 d。测定小鼠体长差异,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脑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T1AR)活性、PKA的含量和Gi/o蛋白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脑组织5-HT1AR蛋白的表达。(2)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组及给药方式同小鼠,连续给药3 d后,采用WXL睡眠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大鼠睡眠时相差异。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和蓝墨水组比较,用药组、Gi/o蛋白抑制剂+用药组、5-HT1AR抑制剂+用药组、阳性对照组小鼠体长均明显增长(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大鼠总睡眠时间明显增长(P0.05)。结论酸枣仁提取物可以通过提高Gi/o蛋白的表达,使之通过cAMP-PKA途径促进5-HT1AR在脑内的含量和活性提高,还可延长慢波睡眠,进而促进GH的分泌发挥促进骨骼增长的生物学效应。
-
-
骆晓峰;
李瑶;
胡江;
张宸豪
-
-
摘要: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帕金森病(PD)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70只Wistar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腹腔注射阿卟吗啡诱发旋转实验进行模型鉴定,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栀子苷组和高剂量栀子苷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低和高剂量栀子苷组大鼠给予栀子苷溶液(50或10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脑电图(EEG)和肌电图(GME)记录各组大鼠睡眠时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和快波睡眠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觉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栀子苷组大鼠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及快波睡眠时间延长(P<0.05),觉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栀子苷组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栀子苷可改善PD模型大鼠的睡眠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有关.
-
-
骆晓峰;
陈韩冰;
李靓蕾;
王元翊;
庄炳徽;
黄雅萌;
张宸豪
-
-
摘要:
为研究外源性补充褪黑素是否具有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试验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帕金森模型组及褪黑素补充组,每组10只.埋置脑电及肌电电极进行多导睡眠记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纹状体内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 显示:帕金森模型组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以及快波睡眠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觉醒时间则明显延长(P<0.05);褪黑素补充组与帕金森模型组相比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显著增加(P<0.05),觉醒时间明显减少(P<0.05),两者快波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褪黑素补充组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较帕金森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说明外源补充褪黑素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睡眠障碍,这种改变可能是通过提高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来实现.
-
-
-
-
摘要:
伯尔尼大学“解码睡眠交叉研究合作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学习渠道在睡眠期间也是开放的。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在对为实验淮备的外语单词进行分类时,准确率比随机分类高10%,前提是他们在慢波睡眠(深度睡眠)期间听到单词,这样参与者的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或者使大脑发生了变化,有助于存储记忆。
-
-
吴美云;
张语轩
-
-
摘要:
睡觉时大脑在干什么?睡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精神、消除疲劳,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睡眠过程中存在主动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记忆的巩固和增强。人类进入睡眠时,脑干网状结构阻断了丘脑向皮层的投射(感觉信息的主要上升通路),甚至阻断了不通过丘脑的嗅觉通路,导致脑对外界感知的主要通道被"关闭",脑活动水平显著降低,只有听觉通道还保持功能性活动,承担着睡眠中的"环境监测和安全警戒"任务,脑电记录显示睡眠中大脑可以分辨不同的声音。
-
-
刘瑞琪;
连之伟;
陈克俭;
侯凯生;
李夏
- 《上海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负氧离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实验中运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33名非病受试者(16名女性和17名男性)的主观睡眠质量评价和睡眠各阶段的时长.实验结果显示负氧离子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主观结果反映出在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工况下受试者感到更容易入睡,同时,客观结果表明在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工况下入睡浅时长(SOL)缩短而慢波睡眠(SWS)占比增加.以上结果均显示了负氧离子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