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40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青年哲学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学教育第三届年会等;意识形态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崇辉、包毅、杨生平等。

意识形态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1.9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40 占比:98.09%

总计:13396篇

意识形态理论—发文趋势图

意识形态理论

-研究学者

  • 魏崇辉
  • 包毅
  • 杨生平
  • 杨洪源
  • 赵建梅
  • 周丽
  • 周宏
  • 姚大志
  • 姜迎春
  • 孙凤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唤元; 于洋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的观念体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思想和观念上层建筑”三个维度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开创性建构,这是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理论新阐释的思想前提。针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青年派”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唯物史观的各种曲解和诋毁,为有效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恩格斯晚年通过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本质的批判、澄明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还原意识形态独立性的相对性、阐释政治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建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必须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
    • 摘要: “意识形态”(法文:IDéOLOGIE)一词,最先由法国启蒙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1754~1836)约于1796年提出。随后出版的《意识形态原理》(1810-1815)一书,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代表论著之一。特拉西所谓的意识形态,指的是观念学研究,也就是通过对人类知识体系的研究来把握有关人类的理论,并付之于道德、教育以及政治等方式的实践,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这种启蒙运动思想模式,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所批判的从观念到现实、从天上到地下的德国意识形态理论套路颇为类似。实际上,德国古典哲学乃是法国启蒙哲学的后续。
    • 李娜
    • 摘要: 詹姆逊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面临生存上的文化困境的问题,基于透视、揭露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之病症展开意识形态批判,拓展意识形态分析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了自己的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解释模式。詹姆逊通过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梳理和评判,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的不足和缺陷,检视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生成条件,从而建构出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三重视域”,实现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和反思。开展对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全貌,还原文化意识形态的运作过程和孕衍逻辑,识别资本主义国家微观统治的渗透,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些可贵的参考价值。
    • 饶旭鹏; 党小曼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通过三重视域系统建构了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在批判性视域中批判唯心主义的虚假意识;在阶级斗争视域揭示唯心主义的虚假性来源于阶级性;在唯物史观视域指明阶级性根植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并揭露德意志虚假意识如何发生。虽然这三重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但却环环相扣。分别基于这三重视域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理论,都有独创之处,但未能以整体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
    • 付晶
    • 摘要: 现代社会中,科学思想备受推崇,现代管理便兴起于对科学管理的探求中。管理学研究也试图借用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塑造成客观有效和普适性的存在。文章基于批判的视角揭示管理研究的实证主义主导范式的错误定位和引导,指明管理知识的意识形态基本属性的渗入模式和具体表征。因此,文章提倡和呼吁在交互参与式的管理研究中对人类认知方式进行“理解”,促进管理研究的深化,期待管理研究更适用于社会情境的具体状况和现实需求,从而获得管理的解放和更长远的发展。
    • 许科龙波
    • 摘要: 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继承者,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凝聚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概念、方法论及建构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性地提出两大对立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上升到党性层面,并对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创新性地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推进一个新的话语体系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再次首创性地提出意识形态功能上的三个维度:凝聚核心价值观、维护统治、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 万为众; 罗妹
    • 摘要: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引致的经济问题.经济法作为我国重要的法律部门,并非发源于我国,属于我国法律移植的重要成果.经济法在不断的适用和发展过程中有其本土化的需求.但是,我国与发达的法治国家相比,缺少有力的立法评估工具.完全的拿来主义亦不符合科学立法的法治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制度变迁理论的前提假设,探讨了其作为经济法本土化评价方法的可能性,并发掘一种基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经济法本土化评价方法.通过引进社会心理学中最新理论,改进了制度变迁理论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建立了一种量化观测结构模型,用意识形态水平观测经济法的施策成本.
    • 李莎
    • 摘要: 一、身份建构与认同—郭味蕖新时代花鸟画观的形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对知识分子和文艺进行改造(1),要求美术家深入生活,改造思想。1949年7月举行的第一次文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从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角度看,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马克思和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并建构起新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将意识形态的社会改造手段和效果推向深入。
    • 梁罡; 刘小源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其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理解不断深化的思想语境中凝集,在其关于意识形态思索和研究的逻辑理路中形成,其唯物史观的实践意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度融合在意识形态理论中.从坚定科学的理论思维、把握鲜明的时代特征、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等维度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是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 贾永锋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着手学习研究意识形态不可跨越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对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特质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将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置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我们可以得出符合历史与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其一,批判性始终是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根主轴线.其二,科学性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上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其三,建构性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未来航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