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压损失
总压损失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00591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风机技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叶轮机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总压损失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乔渭阳、刘红、刘军等。
总压损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0591篇
占比:99.96%
总计:300706篇
总压损失
-研究学者
- 乔渭阳
- 刘红
- 刘军
- 刘鹏程
- 吉洪湖
- 姚君
- 康顺
- 张国臣
- 张靖周
- 徐志晖
- 徐旭
- 朱连贵
- 李军
- 李春领
- 王永振
- 皋天一
- 蔡光明
- 许开富
- 黄玥
- 丰镇平
- 于霄
- 伊进宝
- 何小民
- 唐豪
- 孙大伟
- 孙秀君
- 尚怀远
- 应济
- 张勃
- 徐大懋
- 徐磊磊
- 曹超
- 曾文演
- 李泳凡
- 焦致凯
- 王占学
- 王松涛
- 王鸣
- 谈浩元
- 谢秀芳
- 谭春青
- 邢菲
- 郑金
- 钟兢军
- 阮灿
- 陈得胜
- 韩万金
- 顾春伟
- 高杰
- 高潮
-
-
吴晨飞;
余锐;
赵连会
-
-
摘要:
排气扩散器是透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型号F级燃气轮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椭球形轮毂端盖对透平排气扩散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轴向长度的椭球形轮毂端盖能显著地抑制轮毂下游的流动分离,减少排气扩散器的总压损失;当改型排气扩散器椭球形轮毂端盖的轴向长度与轮毂直径之比为1时,排气扩散器的总压损失系数相比原型减少约10.75%,静压恢复系数相比原型增加约2.18%;在大流量工况时,与原型相比,改型排气扩散器的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该研究对透平的效率提高和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
-
侯朝山;
窦健;
吴优万;
郑家祥;
詹俊
-
-
摘要:
针对某些小型航空发动机环形径向进气模式,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性能参数测试的工艺进气道设计方法。以某型涡轴发动机地面试车台架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方法进行了工艺进气道设计,并进一步对设计模型开展了三维粘性数值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工艺进气道总压损失仅为0.2%,扩压段壁面漩涡是造成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工艺进气道测量段流场分布均匀,能够较好地满足进口参数测试需求。
-
-
叶阿曲;
陈得胜;
蒋锋
-
-
摘要:
针对大型火电机组引增合一改造后出口烟道弯头多、沿程距离长、多处汇流处存在气流对冲、流场不均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一期2×600MW机组锅炉引增合一改造后新引风机出口烟道节能优化改造方案,具体包括项目改造背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以及改造后的效果分析,提出了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烟道优化改造方案。
-
-
于哲;
杨锐
-
-
摘要:
采用3种切向蜗壳设计方法对某50 MW机组高压进汽流道进行了切向设计,获得3种形式的切向蜗壳:切向等截面设计、等环量设计以及线性收缩设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3种形式的切向蜗壳进行了气动分析,获得了切向蜗壳的气动性能、流场分布等.结果表明:3种形式切向蜗壳的气动性能各不相同,等截面切向蜗壳的总压损失最大,出口均匀性最差,而等环量和线性收缩切向蜗壳的总压损失更小,出口均匀性也更好.其中,等环量设计的总压损失和出口均匀性均为最优.对于汽轮机进汽流道,不同切向进汽设计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截面积周向变化规律,进一步影响蜗壳的气动性能.因此,汽轮机进汽流道在进行切向设计之前有必要选择适合的切向进汽设计方法.
-
-
汤浩;
李丽;
毕云栋;
许立
-
-
摘要: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通过改变涡旋管分离器单管的旋流叶片旋转角度、灰尘口大小、叶片后端轴长度和叶片轴直径,分析其不同结构对涡旋管分离器总压损失与分离效率的性能参数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旋流叶片的旋转角度由160°增大到180°,总压损失增大了25.18 Pa,分离效率提高了3.6%;;灰尘口由1.5 mm增大到2.5 mm,总压损失增大了126.71 Pa,分离效率提高了6%;叶片后端轴长度和叶片轴的直径,对涡旋管分离器的总压损失影响较小.其中灰尘口的大小对总压损失与分离效率的影响最大.
-
-
皋天一;
张国臣;
尚怀远;
徐志晖;
刘鹏程
-
-
摘要:
为了研究叶片安装角度异常对静子叶栅性能及流场结构影响,共模拟5个叶栅通道,对来流0°攻角和5°攻角下,中间叶片安装角调节±1°、±5°,和±10°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安装角调节不同角度对叶栅流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攻角下,安装角调节角度较小时,对叶栅流场性能的影响也较小;安装角调节角度较大时,叶栅流场结构遭到破坏,流场性能严重下降,但安装角调节+5°时,总压损失有所降低。分析发现,逆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使进气角有规律地变化,顺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使进气角变化不均匀,这是其流场结构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来流正攻角时,一定范围内逆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叶栅流场性能有所提高,顺时针调节安装角使分离加剧。进一步探寻不同攻角下调节叶片安装角对叶栅流场性能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
皋天一;
张国臣;
尚怀远;
徐志晖;
刘鹏程
-
-
摘要:
为了研究叶片安装角度异常对静子叶栅性能及流场结构影响,共模拟5个叶栅通道,对来流0°攻角和5°攻角下,中间叶片安装角调节±1°、±5°,和±10°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安装角调节不同角度对叶栅流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攻角下,安装角调节角度较小时,对叶栅流场性能的影响也较小;安装角调节角度较大时,叶栅流场结构遭到破坏,流场性能严重下降,但安装角调节+5°时,总压损失有所降低.分析发现,逆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使进气角有规律地变化,顺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使进气角变化不均匀,这是其流场结构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来流正攻角时,一定范围内逆时针调节叶片安装角度叶栅流场性能有所提高,顺时针调节安装角使分离加剧.进一步探寻不同攻角下调节叶片安装角对叶栅流场性能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
陈欣;
刘俊伟;
郭必敏;
张舜鑫;
吴凯旋
-
-
摘要:
针对大型电站轴流式引风机的进气箱结构进行了多方案对比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CFX对这些进气箱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进气箱压力损失和其内部流场特性,并在模型风机试验台上对其中三种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进气箱进口面积后,进气箱总压损失系数减小,内部流动变得更均匀,风机的效率和全压也有提升,试验测试结果和数值模拟比较吻合.
-
-
韩芳明;
徐礼鹏
-
-
摘要: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滤清器加热级进行了耦合场分析,得到了结构变形对加热级总压损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热阻力损失是加热级总压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流道收窄是结构阻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但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很小.本文为研究变形对滤清器阻力特性的影响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
-
侯晓亭;
王锁芳;
张凯;
夏子龙
-
-
摘要:
为了探索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盘腔内径向内流总压损失及温降特性的分布规律,对简单盘腔、管式减涡器、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3种模型在不同转速、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结构、总压损失分布规律及温降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能明显减小盘腔内的旋流比,提高气流径向引气效果,从而提高引气品质,其温降效果和减阻性能均优于管式减涡器和简单盘腔的.管式减涡器与简单盘腔相比,其温降效果提高约54.3%,减阻效果提高约64%;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与管式减涡器相比,其温降效果提高约3%,减阻效果提高约40%.翅片-管复合式减涡器的整体性能最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对压气机二次空气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鲍文;
杨庆春;
常军涛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合理设计、组织燃烧模态,降低总压损失(激波损失和瑞利热损失),对于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面直连试验和超声速燃烧室一维反算模型,给出了支板型燃烧室的模态划分及其依据,分析了在不同燃烧模态下燃烧室的总压损失规律及其主导机制,可以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指导。
-
-
王蓉隽;
曾宇晖;
房人麟
- 《中国航空学会第十八届燃烧与传热传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适应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进口马赫数增加导致扩压器损失急剧增大的情况,设计了多通道扩压器,采用CFD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多通道扩压器总压损失随扩压器面积比及进口马赫数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较好的预示了多通道扩压器的三维流场特征,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同时表明在进口马赫数Ma=0.15~0.30时所设计的多通道扩压器存在最佳面积比AR=2.2.
-
-
-
-
秦臻;
郑文涛;
李雪松;
顾春伟
-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型车用加温器风机进行CFD 模拟计算,研究了风机工作性能.风机叶片布置的不合理造成了较大的攻角损失,同时在槽道内形成大尺度槽道旋涡,造成较大的总压损失,以及出口周向等方向上的不均匀.风机流道的设计对风机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改变出口后面空腔的大小,可以有效改善流动,降低总压损失.
-
-
-
邓洋波;
王玉龙;
刘世青;
钟兢军
- 《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先进旋涡燃烧室(Advanced Vortex Combustor,AVC)具有高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和总压损失小等特性, 是IGCC 燃气轮机最理想的燃烧技术之一。为了对富氢合成气或纯氢气体IGCC 燃气轮机的AVC 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AVC 气流流动特性受燃烧室几何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VC 存在总压损失系数随钝体宽度和前、后钝体间距离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总压损失系数达到最小值;合理地布置前、后钝体之间的距离和后钝体宽度,凹腔内的可以产生对称稳定的旋涡结构;AVC 流动特性受几何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在趋势上一致。
-
-
-
杨春庆;
田小涛;
张建伟;
樊建龙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斜置斜切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较复杂,喷管内流动具有较强的不对称性;同时由于结构的要求,斜切喷管的扩张段较长,这些都会对发动机总体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斜置斜切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三维模型进行内流场计算,研究了发动机内流场的主要特性;同时对比锥形、钟形无直段、钟形带直段三种不同喷管扩张段对喷管出口燃气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钟形带直段喷管出口总压最低,钟形无直段喷管出口总压最高.
-
-
杨春庆;
田小涛;
张建伟;
樊建龙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斜置斜切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较复杂,喷管内流动具有较强的不对称性;同时由于结构的要求,斜切喷管的扩张段较长,这些都会对发动机总体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斜置斜切喷管固体火箭发动机三维模型进行内流场计算,研究了发动机内流场的主要特性;同时对比锥形、钟形无直段、钟形带直段三种不同喷管扩张段对喷管出口燃气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钟形带直段喷管出口总压最低,钟形无直段喷管出口总压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