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特性
性能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3214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流体机械、通用机械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性能特性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C·C·比里耶、C·米勒、F·特罗伊厄等。
性能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3214篇
占比:99.93%
总计:213363篇
性能特性
-研究学者
- C·C·比里耶
- C·米勒
- F·特罗伊厄
- I·约恩森
- 陈金灿
- 叶道星
- 封士彩
- 林比宏
- A·桑卡利尔
- C·M·库苏里
- D·M·赫勒
- D·R·弗朗西斯科
- H·M·诺沃提尼
- J·贝尔特
- K·霍克卡林加姆
- M·莫甘蒂
- O·普拉卡什
- P·潘迪
- S·M·阿马尔福
- S·S·B·凯瑞
- S·巴拉克雷什南
- 任宪常
- 何英勇
- 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厄尔高
- 冯仁华
- 利尔卡·Z·莫利纳
- 史蒂芬·P·杨
- 向宏辉
- 吴华根
- 大卫·斯金纳
- 威廉·J·麦卡沃伊
- 孙旺兵
- 宿利
- 小林一太
- 居伊·克莱尔
- 左凌宇
- 廖天军
- 张军军
- 张峰
- 文海罡
- 斯科特·戴蒙
- 斯蒂芬·R·瓦斯康塞洛斯
- 曹传军
- 本杰明·J·哈斯
- 李明
- 李珍国
- 杨慧中
- 杨智敏
- 杰弗里·H·佩尔蒂埃
- 林一山
-
-
郝谕;
周瑞平;
魏康;
陈玉才
-
-
摘要:
为研究蜗壳截面形状对舰用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作为后续研究舰用离心泵噪声振动特性的理论依据,在蜗壳基圆、各断面面积、隔舌螺旋角、隔舌安放角和蜗壳出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蜗壳截面形状,分别设计A型、B型和C型蜗壳。对3种蜗壳型式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的外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流量工况的A型蜗壳离心泵效率略小,大流量工况的B型和C型蜗壳离心泵效率小。随着流量的增大,B型和C型蜗壳离心泵效率下降幅度较大。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压力场、速度场、湍动能和空化现象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3种型式蜗壳离心泵流场特性在隔舌流道和蜗壳流道处均不相同,表明改变蜗壳截面形状主要影响叶轮靠近隔舌流道和蜗壳流道内的流场。
-
-
胡承志;
李明;
李国良;
杜文平;
周晓艳;
张卓力;
张莹
-
-
摘要:
以太阳能光伏冷库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5.4 kW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动力源直接驱动压缩机制冰蓄冷,对系统在市电与光伏协同模式下连续一周的运行特性相关参数进行了实验.在市电—光伏的协同工作模式下,白天平均制冷量为56.48 MJ,平均储冰量为118.56 kg,夜间冷库系统的平均耗冷量为34.77 MJ,对应的平均耗冰量为99.27 kg;光伏直驱连续运行模式下系统平均制冷性能系数(COP ref)达到0.83,系统实现了维持5°C果蔬冷藏温度的连续稳定供冷运行.
-
-
冯仁华;
罗振;
郭栋;
陈昆阳;
孙旺兵;
石来华
-
-
摘要:
利用台架试验在某六缸增压中冷、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1400r/min和2000 r/min两种转速下、部分负荷和全负荷上开展了压缩比为11.6、13和14的性能、油耗、燃烧和排放等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热效率升高。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在1400r/min和2000r/min的中高负荷相对低负荷时更加稳定。压缩比为13时发动机的燃烧滞燃期最短,着火性能较好。发动机燃烧速燃期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中低负荷时变化较明显。排放方面,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中大负荷下增加幅度较大,碳氢(HC)的排放在压缩比为13时最低,一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二氧化碳的排放特性和一氧化碳的趋势相反,氧气的排放特性整体上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趋势一致。从发动机燃烧、燃油消耗和排放等综合指标和特性上,发动机在压缩比为13时,整体特性最好。
-
-
冯仁华;
罗振;
郭栋;
陈昆阳;
孙旺兵;
石来华
-
-
摘要:
利用台架试验在某六缸增压中冷、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1400 r/min和2000r/min两种转速下、部分负荷和全负荷上开展了压缩比为11.6、13和14的性能、油耗、燃烧和排放等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热效率升高.随着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在1400 r/min和2000 r/min的中高负荷相对低负荷时更加稳定.压缩比为13时发动机的燃烧滞燃期最短,着火性能较好.发动机燃烧速燃期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中低负荷时变化较明显.排放方面,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中大负荷下增加幅度较大,碳氢(HC)的排放在压缩比为13时最低,一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二氧化碳的排放特性和一氧化碳的趋势相反,氧气的排放特性整体上和一氧化碳的排放趋势一致.从发动机燃烧、燃油消耗和排放等综合指标和特性上,发动机在压缩比为13时,整体特性最好.
-
-
章羽
-
-
摘要:
为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除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外,汽车轻量化,包括轮胎轻量化,在近几十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对轮胎的承载能力、驾驶安全性、耐久性、滚动阻力、操纵性、舒适性、噪音等性能特性的要求作为最高优先级时,对轮胎重量的减少已经从设计和材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
-
叶道星;
赖喜德;
文海罡;
盛晓宇;
左凌宇
-
-
摘要:
为了描述核主泵惰转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体积流量与转速随惰转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和无量纲分析法研究了核主泵叶轮内流体的性能特性.结果 表明:体积流量比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迅速下降,在220 s时降至6.5%;弦长为0.1时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之间的压强比差值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叶片进口的压强比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叶片压力面靠近叶片出口区域存在压强比突降;弦长为0.5时叶片出口压强比和速度比出现了2次震荡;弦长为0.9时叶片出口附近压强比和速度比出现了1次震荡,压力面和吸力面上的压强比和速度比差值均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压强比和速度比在圆周方向上呈周期性变化,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压强比增大,压强比幅值降低,而速度比的变化则相反.
-
-
叶道星;
赖喜德;
文海罡;
盛晓宇;
左凌宇
-
-
摘要:
为了描述核主泵惰转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体积流量与转速随惰转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和无量纲分析法研究了核主泵叶轮内流体的性能特性。结果表明:体积流量比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迅速下降,在220 s时降至6.5%;弦长为0.1时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之间的压强比差值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叶片进口的压强比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叶片压力面靠近叶片出口区域存在压强比突降;弦长为0.5时叶片出口压强比和速度比出现了2次震荡;弦长为0.9时叶片出口附近压强比和速度比出现了1次震荡,压力面和吸力面上的压强比和速度比差值均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压强比和速度比在圆周方向上呈周期性变化,随着惰转时间的增加,压强比增大,压强比幅值降低,而速度比的变化则相反。
-
-
林比宏;
黄志福
-
-
摘要:
基于超级电容的古伊-查普曼-斯特恩(CGS)双电层模型,本文建立一类不可逆热容热电转换装置循环的新模型.应用热力学理论和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导出该热容循环的回热量、输出功率和能量效率的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揭示热容循环的一般性能特性,分析循环的电量比、充电截止电压、回热过程的时间、双层距离、电解液浓度等重要性能参数对热容热电转换系统优化性能的影响.对于一些给定的参数,确定系统运行于最大功率下循环的电量比、双层距离、充放电过程的温度的优化值,给出循环的一些重要性能参数的优化范围.结果表明,为了获得循环的最优性能,采用CGS模型除了对充放电过程的温度和循环的电量比进行优化外,还可对电容的多孔电极的孔径进行优化,当充电截止电压为2 V时,优化的最大功率密度约为4.9 kW/m^2,相应的效率可达18.5%.本文所获得的结果可为实际热容热电转换装置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
-
-
-
摘要:
ADI公司的ADUM4221是4A输出隔离的半桥栅极驱动器,采用了该公司的i Coupler®技术,提供独立和隔离的高边和低边输出.它的隔离电压为5700V rms.器件组合了高速CMOS和单片变压器技术,这些隔离元件提供了比通常的脉冲变压器和栅极驱动器组合体更加优异的性能特性.
-
-
-
徐志超;
林国星;
陈金灿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基于分子场理论,获得钆基合金Gd0.86Ho0.14、Gd0.93Ho0.07和Gd在确定磁场下的磁熵变-温度特性曲线,将这三种材料按一定质量比构成新型复合磁制冷材料,同时求得在不同外磁场时Gd0.86Ho0.14、Gd0.93Ho0.07和Gd三种组元材料的最优质量分数。进一步建立以该复合磁材料为工质的回热式Ericsson制冷循环,应用热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揭示回热对该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通过与三种组元材料相关性能的比较,发现以上述复合磁材料为工质的回热Ericsson制冷循环具有最理想的回热性能特性。此外,还探索了外磁场对以该新型复合磁材料为工质的回热Ericsson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室温磁制冷机循环工质的选取和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
-
-
王远;
Gildas Diguet;
林国星;
陈金灿
- 《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探索以室温磁制冷材料Gd0.94Er0.06 为工质的回热式Brayton制冷循环的性能特性,基于Gd0.94Er0.06的熵温实验曲线,建立在0-1T和0-2T 两种情况的回热式磁Brayton制冷循环.应用热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制冷循环的非平衡回热、净制冷量、性能系数及热力学完善度等主要热力学量,并揭示冷热源温度和外加磁场对这些热力学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室温磁制冷机循环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
-
-
李明;
郑土逢;
季旭;
魏生贤
- 《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以阳台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和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为对象,研究太阳能集热器南立面横排和竖排放置,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对系统热性能和水箱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立面阳台式全玻璃真空管人阳能热水器,集热器横排放置比竖排放置系统循环快,热效率提高12%。对于立面阳台式平板太阳能热水器,自然循环时无论是横排放置还是竖排放置,液体循环不流畅,系统热效率均小于30%;采用强制循环能有效改善循环状况,平均进出口温差稳定,系统热效率约为6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