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9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014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社区医师、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六届海南省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倩、李艳、王萍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014 占比:98.75%

总计:39506篇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文趋势图

急性脑梗死患者

-研究学者

  • 李倩
  • 李艳
  • 王萍
  • 胡文立
  • 丁留敏
  • 于军
  • 冯学花
  • 刘秀清
  • 刘萍
  • 吴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丞迪; 行君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ACI)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至出院。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0,P=0.035)。结论在ACI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柯来顺; 刘华斌; 涂燕芬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单药物疗法,观察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低切全血黏度四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长于对照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低于对照组,最大血块强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施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实施后的总有效率较高,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及血栓弹力图指标,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被推广。
    • 崔北年; 陈云
    • 摘要: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致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血清胱抑素C是临床检测肾脏损害常用的指标,其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随着高血压疾病的发展,患者机体中会出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其中肾脏损害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此时患者还没有出现肾脏损害症状,血清胱抑素C水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通过对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对高血压肾脏损害[2]。
    • 黄俊琴
    • 摘要: 急性脑梗死(ACI)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后所致脑组织坏死,疾病的病机复杂,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非常高,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健康的病症[1]。ACI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抑郁性障碍就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具体表现为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抑郁等典型症状,这不但会影响患者情绪,还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予以患者合理的治疗及干预。针对ACI早期抑郁性障碍的患者,临床中一般给予改善脑循环、脑保护及降颅压等治疗ACI的手段,同时为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以改善抑郁症状,但是单纯用药治疗的效果并不佳[2]。在本次研究中以医院收治的ACI早期抑郁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且探讨予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其干预效果,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提供相关医护人员参考,报告如下。
    • 张伟; 宋丽君; 李倩楠
    • 摘要: 脑卒中是目前神经系统主要疾病之一。大约三分之二脑卒中幸存者有神经功能缺陷,需要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1]。睡眠呼吸暂停在脑卒中患者中常见,但目前临床上不认为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经颅多普勒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50%以上[2]。这可能导致脑卒中患者已经受损大脑进一步损伤。本研究旨在评估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邵琦; 李庆峰; 闫庆宝; 李宏; 张海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管理模式及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60例,纳 入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依照医院实施组织管理模式及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前后分组,对照组为未实施, 观察组为实施,对比两组患者溶栓率。对本地区60家开展静脉溶栓的单位进行横断面调研,收集医院相关硬件、人 力资源配置、医院组织管理模式、溶栓率等信息。结果: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与区域溶栓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 单位进行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是提高溶栓率的关键影响因素(OR=1.488,95%CI=1.357~1.631,P <0.001)。对照组 溶栓例数10例,溶栓率为33.3%;观察组出现25例,溶栓率为83.3%(P <0.05)。结论:有效的医院组织管理模式, 包括建立多部门协作、卒中急救小组、卒中绿色通道等,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率。
    • 舒婵娟
    • 摘要: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探究急诊护理流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开展常规急诊护理以及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等待时长以及抢救时长较对照组更短,同时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100.00%)较对照组(80.95%)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71.43%)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急诊体验,值得地方推广.
    • 尹雅丽; 尹丽云; 吉盼
    • 摘要: 目的:研究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NIHSS评分、再通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收治的ACI患者174例,随机分成联合组(87例)和静脉组(87例),联合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静脉组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再通率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优化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罗小茹
    • 摘要: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拉西坦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超声参数比较情况、两组临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情况、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s(椎基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d(舒张期末峰流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4%高于对照组85.42%(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奥拉西坦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速率,缓解脑部神经损伤情况,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应用和推广.
    • 刘丽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究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响.方法:研究时间开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20年12月,涉及参考对象(n=70例)均来源于我院,其疾病分类为:急性脑梗死,并对其分组,具体名称为:对照组(n=35例)、研究组(n=35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用于研究组,对比2组效果.结果:护理前,NIHSS评分无差异性,P>0.05;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后,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低,P<0.05;FMA评分、ADL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数据较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既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进行改善,又能促进其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广价值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