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脑外伤

急性脑外伤

急性脑外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268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健康必读(中旬刊)、祝您健康·新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2006年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等;急性脑外伤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东、单和英、叶红等。

急性脑外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1.4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268 占比:98.49%

总计:8395篇

急性脑外伤—发文趋势图

急性脑外伤

-研究学者

  • 王晓东
  • 单和英
  • 叶红
  • 文志华
  • 王伟
  • 王晓平
  • 王琴
  • 程超
  • 袁先厚
  • 谢平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谯
    • 摘要: 急性脑外伤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损伤。急性脑外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害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而弥散性脑损害常影响记忆、睡眠或导致意识模糊和昏迷。
    • 刘岩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早期降压治疗,B组采用大骨瓣手术治疗,C组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1、3、7 d颅内压,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B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7 d,三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与C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同期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20.24±2.42)分和C组的NIHSS评分(20.09±2.21)分均低于A组的(28.63±3.57)分,B组ADL评分(48.56±5.62)分和C组的ADL评分(49.33±5.89)分均高于A组的(29.76±3.9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3.33%,均低于A组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采用大骨瓣手术或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进行早期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将颅内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脑损伤,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唐路; 陆天宇; 丁永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细胞核因子-kB(NF-κB)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4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患者(GCS评分>12分,n=45)和中重度脑损伤患者(GCS≤12分,n=48),另选取医院同时间段体检的82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血清MIF、NF-κB水平,比较轻度脑损伤患者与中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MIF、NF-κB水平。根据研究组患者入院28d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4~5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MIF、NF-κB水平及二者联合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MIF、NF-κB水平比对照组均高(P<0.05);中重度脑损伤患者血清MIF、NF-κB水平比轻度脑损伤患者高(P<0.05);9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28 d内,其中预后不良组25例,预后不良率为26.88%(25/93),其中死亡4例、植物生存12例,严重残疾9例;预后不良组中重度脑损伤例数占比、D-二聚体(D-D)、血清MIF、NF-κB水平均比预后良好组高(P<0.05),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预后良好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脑损伤、Fbg、血清MIF、NF-κB水平均为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F、NF-κB水平及二者联合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入院28d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9、0.778、0.908(P<0.05)。结论血清MIF、NF-κB水平可反映急性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预测患者28 d内预后不良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 曾毅; 宋黎
    • 摘要: 目的:在急性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可行性探究。方法:以 60 例(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急性脑外伤患者开展此项研究内容,按照不同降压方法分组,A 组采用甘露醇降压,B 组采用大骨瓣手术降压,C 组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降压,就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颅内压指标水平相差无几,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与 A 组相比较,B 组、C 组患者的颅内压指标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 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重视早期降压治疗措施的实施,相比较于药物降压效果来说,手术降压效果良好,不同手术降压效果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恰当选择。
    • 易有峰; 王晓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入我院治疗急性脑外伤的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止血、抗生素等促神经恢复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尼莫地平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水肿面积改善情况,以及致残率和死亡率.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水肿面积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外伤能够有效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且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得林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降颅压治疗在急性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治疗,试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早期降颅压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内容.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为(184.27±17.26)mm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59±24.91)mmH2O,统计学差异显著,t=10.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统计学差异显著,x2=3.976,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降颅压治疗,既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又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继续推广和应用.
    • 单和英; 王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变化及其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3例发生MACE(MACE亚组),87例无MACE发生(未发生MACE亚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记录12导联心电图,比较各组间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QTc)、Tp-e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Tp-ec离散度(Tp-ecd)、Tp-e/QT差异,分析Tp-ec、Tp-e/QT对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QTc、Tp-ec、Tp-e/Q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QTcd、Tp-ecd组间无差异。MACE亚组Tp-ec、Tp-e/QT水平均大于未发生MACE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ec和Tp-e/QT预测急性脑外伤患者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8206(95%CI:0.7254~0.9158)、0.8611(95%CI:0.7704~0.9518)。结论Tp-ec和Tp-e/QT在急性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单和英; 王琴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变化及其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23例发生MACE(MACE亚组),87例无MACE发生(未发生MACE亚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记录12导联心电图,比较各组间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QTc)、Tp-e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Tp-ec离散度(Tp-ecd)、Tp-e/QT差异,分析Tp-ec、Tp-e/QT对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QTc、Tp-ec、Tp-e/Q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QTcd、Tp-ecd组间无差异。MACE亚组Tp-ec、Tp-e/QT水平均大于未发生MACE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ec和Tp-e/QT预测急性脑外伤患者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8206(95%CI:0.7254~0.9158)、0.8611(95%CI:0.7704~0.9518)。结论Tp-ec和Tp-e/QT在急性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任红健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外伤患者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差异.方法:择选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受伤3d内均接受CT和MRI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比两种方法在特殊部位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0.72%(88例),而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仅有76.28%(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方面,要比M R I敏感,MRI在脑深部挫伤和脑叶挫裂伤的诊断方面,对CT更为敏感,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MRI在急性脑外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CT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选择应以实际需要为准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