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8376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第九届江苏省药师周等;急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鹏、王青、秦文波等。
急性脂肪肝—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376篇
占比:99.36%
总计:38625篇
急性脂肪肝
-研究学者
- 黄鹏
- 王青
- 秦文波
- 陆政
- 陈丽君
- 黄寨
- 黎艳
- 关洪波
- 冯靖
- 刘伟伟
- 刘晓燕
- 刘珏
- 包娟
- 吕莅
- 吴洁
- 孙美农
- 孟祥利
- 宋鹤兰
- 封丽芳
- 尚涛
- 崔克亮
- 张清峰
- 曾子珊
- 曾钧发
- 李其英
- 李凌
- 李娜
- 李小串
- 李淑玲
- 杨波
- 桂培根
- 潘隆玉
- 熊滨
- 牛亚明
- 王晓霞
- 王永红
- 王颖
- 秦玉玲
- 罗勇
- 苏志英
- 袁秀英
- 谢雪梅
- 赵艳丽
- 赵艳玲
- 赵静
- 迟艳
- 邹雪芬
- 韩荣贵
- 马亚萍
- 黄建春
-
-
宋明宇;
王蓉
-
-
摘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母体以继发于肝脏脂肪浸润的急性肝衰竭为特征的产科急症,可造成母儿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妊娠过程中脂肪酸代谢障碍相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其他的妊娠期肝脏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有许多类似之处,早期快速诊断仍存在困难.而延误诊断和治疗会造成母儿方面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对于该病早发现和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改善母儿预后提供帮助.
-
-
王妮;
吕海荣
-
-
摘要:
cqvip:急性妊娠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期患者最常见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疾病,此病发病率低,多数发生于妊娠晚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起病急、发展快,严重者影响母体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1]。AFLP发病的确切机制不明,目前AFLP发病的主导学说认为,该病是胎源性疾病,由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所致[1]。本科在2020年1月11日对1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已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
彭贵鑫;
王慧艳
-
-
摘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和死亡率高等特性,严重危及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进展后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了救治成功的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肝性脑病的认识及警惕性.
-
-
-
-
赵苗;
王硕石(通讯作者);
钟梅;
张海鹰;
华琪
-
-
摘要:
患者张某,女,30 岁,孕 5 产 1,2012 年剖宫产女单活婴现体健。因“停经36+4 周,皮肤黄染伴食欲不振 1 周,下腹痛 3 小时”由外院转入我院。查体:T:37°C,P:104 次 / 分,R20 次 / 分 BP:132/88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全身皮肤黄染。产科检查:阴查宫口开大 6cm,先露胎背,其下方可扪及脐带,无搏动,急诊行床边彩超证实死胎,横位。辅助检查:(20191103): 纤维蛋白原测定 0.84g/L, 栓溶二聚体测定 9857.64ng/ml(FEU);总胆红素 293.5umol/L, 直接胆红素 254.6umol/L;γ 谷氨酰转肽酶 165U/L, 碱性磷酸酶 438 U/L, 乳酸脱氢酶 449 U/L。
-
-
林秋平
-
-
摘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脂肪变性,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急剧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易出现大脑、肾脏、胰腺等多种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文献报告母婴死亡率分别高达75%和85%.我院2020年2月27日收治了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剖宫产术后病人,经治疗好转后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
刘春草
-
-
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中选取56例,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利于产生显著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
孙秀荣;
张杰生;
苏放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42例AFL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将其分为两组,PTA<40.0%为重型组(n=19),PTA≥40.0%为轻型组(n=23);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母胎妊娠结局等.结果 两组患者AST、PT、UA、LDH、NH3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重型组AT-Ⅲ、PLT、PTA、Fb、Glu、ALT指标分别为(38.36±20.03)%、(139.44±89.69)109/L、(31.96±7.32)%、(0.92±0.63)g/L、(3.56±1.09)mmol/L、(186.27±169.33)U/L,均低于轻型组(59.16±23.32)%、(183.46±79.14) 109/L、(93.40±28.96)%、(1.93±1.06) g/L、(5.53±1.22) mmol/L、(297.46±168.69) U/L,TBIL、DBIL、WBC、Cr指标分别为(172.59±106.61) μmol/L、(142.06±79.36) μmol/L、(17.59±4.36) 109/L、(151.49±49.66) μmol/L,均高于轻型组(54.46±46.86) μmol/L、(46.39±40.89) μmol/L、(11.36±7.69) 109/L、(119.45±41.6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重型组较轻型组更易并发子痫前期、低蛋白血症、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DIC、肺部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多发于妊娠晚期,大多伴有上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母胎生命;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血浆置换,改善母胎预后.
-
-
赵婉;
杨花
-
-
摘要:
目的 研究成分输血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我院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80例,给予成分输血,观察其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患者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者有68例,用量平均(15.67土1.03)U;而新鲜冰冻血浆有62例,用量平均(2 593.47±18.25)mL;冷沉淀有80例,用量(55.70±8.45)U;血小板有40例,用量平均(4.51±1.02)治疗量.所有实验对象抢救后的PT、APTT、FIB、Plt水平均优于抢救前(P<0.05).所有实验对象经过成分输血后均未产生输血不良反应,产后5~12 d病情好转后康复出院;而所有新生儿中死亡1例,因为窒息抢救后死亡.结论 成分输血运用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效果显著,能够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为预后提供保障.
-
-
曹晓蕾;
杨翠丽;
于春燕;
秦英;
刘静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早期的一种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发病率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短期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病死率较高.随着临床近年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早终止妊娠并给予支持治疗,预后已有明显改善.本院近期收治并成功救治1例,病程中误诊为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临床接诊妊娠后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黄疽、肝肾功能损伤等表现者,应想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可能,及时行超声及CT等影像检查,必要时可借助肝活检等进行诊断,以避免误诊误治。
-
-
陈宇;
黄亚绢;
顾京红;
冯洁;
蒋荣珍;
李明
-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治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一天内作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诊断,且已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入院后立即终止妊娠,术前适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产后严格采用内科“集束化”综合治疗,给予积极的护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再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支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抗感染治疗等,观察产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积极内科“集束化”综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逐渐下降,血浆白蛋白serum allbumin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尿素氮和肌酐下降。患者2-3周内恢复正常。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较好效果。
-
-
-
-
-
-
陈丽君
- 《2007年全国妇科内分泌新进展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是妊娠急性脂肪肝2例抢救分析,2例均发生在妊娠晚期,尿胆红素阴性,血胆红素急剧升高,肝功能损害严重,均出现肾功能衰竭,例1并产后出血,例2并出现消化道出血、心衰、肝性恼病,均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而且经过人工肝治疗获得成功。两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抢救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血液。此外两例均是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未做过正规产检。rn 我们的体会是:[1]病人如果能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经济损失。2例患者入院已属晚期,客观上失去了早诊断早处理。[2]妊娠晚期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肝损害,首先要考虑妊娠期特有疾病。怀疑这种病人一定要到条件好的医院救治,否则会延误治疗,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
-
陈云燕;
林建华
-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7例AFL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黄疸等;(2)实验室检查:进行性胆酶分离现象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血氨升高、肝性脑病.肝炎指标正常.B超及CT均可发现脂肪肝改变;(3)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产妇死亡2例,死于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无围产儿死亡;(4)治疗体会是及时终止妊娠;术后重点保肝,退黄,降胆汁酸、降血氨,纠正)IC、预防感染;白蛋白配合特利加压素、多巴胺及利尿剂可明显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功能;大量通便和防治消化道出血可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结论:及时诊断和终止妊娠,加强支持治疗,特别是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
-
徐勤奋
- 《2008年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昆明)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发生于初产妇妊娠后期,起病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有出血倾向,可迅速转入昏迷;临床呈暴发性经过,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及早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婴生存率的关键。经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的情况下,用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rn 本文介绍了某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妊娠合并脂肪肝剖宫产手术7例,术中大出血患者5例,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中作了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