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热病
急性热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45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气象与环境学报、河北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2005·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传统医药名家大会、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学术年会急诊学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等;急性热病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钢、徐丽丽、曹春林等。
急性热病
-研究学者
- 孙钢
- 徐丽丽
- 曹春林
- 程俊凤
- 颜德馨
- 严夏
- 乔华
- 乔富渠
- 于雅杰1
- 于鸿玲
- 云珍
- 云舒
- 伦西全
- 何金洋
- 余小萍
- 余浩刚
- 侯丕华
- 兰海涛
- 冯慧芬
- 冯振兴
- 刘元
- 刘慧芳
- 刘琳
- 卞国本
- 卢尚岭
- 厉永龄
- 原学胜
- 古月
- 史嘉林
- 司家亭
- 吕灿辉
- 吴康敏
- 吴肖妮
- 周咏梅
- 周峻伟
- 周平
- 周爱国
- 唐小珍
- 姚卫海
- 姜良铎
- 娄绍昆
- 孙桂连
- 孙波
- 孙秀凤
- 孙艳红
- 宋文宝
- 宋道远
- 宗莉莉
- 常丽雪
- 广凤
-
-
李凡;
范玉文;
张萌;
徐晓恒;
张思瑾
-
-
摘要:
病例资料患者男,5岁,因“发热8天,发现血小板减少2天”于2020年6月收入我科。发热无明显诱因,体温37.8~39.5°C,入院前2天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外院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无好转来诊。既往反复呼吸道感染,平均每月1次,4岁时热性惊厥1次。平素无腹痛、腹泻,无关节肿痛及视物异常。家族无同类病史,母亲无结肠炎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入院查体:神清,急性热病面容,皮肤无苍白,未见出血点。双侧颈部数个黄豆粒大小的淋巴结。咽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3.0cm,质软边锐,脾肋下5.0cm,质韧,无压痛及叩击痛。
-
-
胡泽凡;
李琳;
胡忠诚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传染性极强、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易感人群广等特点[1],疫情暴发后,我院与重庆医疗队紧密合作,成功救治2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现报道如下。1患者资料病例1:患者,女,40岁,身高156 cm,体质量57 kg,有武汉居住史,于2020年1月23日从武汉返回孝感,1月27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于2月1日以“发热、咳嗽、乏力伴呼吸困难”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入住我院隔离病区。患者自诉既往体质较弱,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入院查体:体温37.5°C,心率(HR)102次/min,呼吸频率(RR)28次/min,[JP2]血压(BP)119/78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89%~92%;空腹血糖14.6 mmol/L。神志清,精神较差,急性热病面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4.33×109/L,淋巴细胞32.9%。
-
-
-
-
-
陈柏
-
-
摘要:
最近几年,朋友圈关于"三伏贴"的帖子就不断出现,从贴敷方法、贴敷部位到注意事项,方方面面的信息"占领"了朋友圈。从各大医院的表现来看,三伏贴的确火爆。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用药物进行调节,对一些容易在冬天发作的体质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等,可以起到治疗及预防作用,也正是遵循了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
-
-
-
-
-
-
摘要: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
-
李际强;
张忠德;
韩云
-
-
摘要:
晁恩祥教授在中医药治疗急症及急性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张"急则治标,祛除病邪"为治疗大法,并将下法、祛邪平喘法等灵活应用于急症的治疗中,同时晁师强调治疗急症与热病注重整体观念及辨证用药,提出中医药是针对证候和病机变化过程的整体治疗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