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6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伦理学研究、理论前沿、社会科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江西省首届教育学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底线公平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天魁、高和荣、梅哲等。

底线公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5.9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766 占比:93.94%

总计:1880篇

底线公平—发文趋势图

底线公平

-研究学者

  • 景天魁
  • 高和荣
  • 梅哲
  • 王欢
  • 崔璨
  • 毕天云
  • 张亮
  • 李国敏
  • 董惠敏
  • 邬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虹甫; 宋玉芳
    • 摘要: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领域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守底线公平,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优选。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与底线公平的内涵为切入点,审视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存在政策执行偏差;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阙如。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着力矫正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偏差,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等,以期推动底线公平贯穿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始终,助力体育事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 刘植靖
    • 摘要: 底线公平的原则是保证社会成员有尊严地享受到公平,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观目标具有一致性。底线公平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三项国家基本制度操作化为生存权利公平、健康权利公平、发展权利公平三个具体测量指标,这对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兜底保障的测量指标有一定启示。针对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测量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农村贫困统计体系、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和完善底线标准制度等措施优化体制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成效。
    • 王彦斌; 袁青欢
    • 摘要: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多元化供给产生偏离福利公平原则的原因在于,福利多元主义希望通过多主体参与福利供给的方式降低政府责任与减少公共支出的主张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福利责任上升期,国家福利支出规模也处于扩张期,在借鉴福利多元主义有益主张的同时,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其局限性作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需要根据现有资源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政府责任“底线”,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医养资源现状构建起一套有助于多元主体介入且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的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并通过对当前医养资源的相应优化来支撑这一体系的运行.
    • 高和荣; 范绍丰
    •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受社会结构的制约,而且反过来形塑着社会结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进统筹改革中未能很好地解决项目安排、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的"碎片化"问题,扩大了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内在本性,不利于人口流动和社会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整合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不同职业身份、地位之间的制度区隔,避免身份固化;推进全民覆盖,解决好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托住民生底线,为阶层融合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以全面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邹鹰; 程勇; 陈宇
    • 摘要: 如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民政持续改革创新,是当前民政领域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本文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行规律,以整体性民政工作为考察样本,借鉴底线公平理论,分析民政改革创新的实践向度,形成了基本民生保障—生存性需求、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性需求、基本社会服务—普适性需求的底线公平的"民政实践框架".研究发现,在这个框架中,底线之内公平民政实践面向社会底层弱势群众,政府主责的重点在于保障生存性需求;重点掌握民政对象需求转型,提高诉求回应效率,防止福利依赖.底线之上公平民政实践回应的是群众发展性需求,重视机会的均等化,通过优化规制性、项目性、专业性的治理,保障基层群众参与性需求;跨底线公平的民政实践提供普适性社会福利,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重点加强社会服务主体性建设,畅通绿色渠道,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促进基本社会服务的落地生根.
    • 黎赵; 徐义海
    • 摘要: 农民工医保受益归属当问谁?如何破解各地农民工医保受益水平不均、受益归属模糊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公平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底线公平理论展开研究,对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回顾与反思,以受益水平与受益归属为视角剖析考量现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并提出应以底线公平为尺度进行制度普遍整合才能实现提高公平性的政策目标。
    • 高和荣; 夏会琴
    • 摘要: 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的确定关系到民众最基本生活的保障程度,是托底型民生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引入底线公平理论,提出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针对的是基本生活需求中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并借助ELES模型对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进行具体测算.验证结果表明,2014-2018年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高于贫困线和大多数地区低保标准,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实施该标准可以托住民众基本生活之"底",不会造成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要保证托底型民生保障水平,首先需要将传统的"保生存"的托底观念转变为"保基本生活",其次应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统筹区域标准统一,最后建立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机制,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朱宝雯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农村的人力、物力、资源等逐步流人到城市当中,使得农村逐渐衰败,而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继续繁荣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农村实行一种多元化的福利模式,让所有的部门和群体都参与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福利的发展中来才是现实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