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广域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30601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物理学报、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应用研讨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广域电磁法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帝铨、何继善、田红军等。

广域电磁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0601 占比:99.95%

总计:230722篇

广域电磁法—发文趋势图

广域电磁法

-研究学者

  • 李帝铨
  • 何继善
  • 田红军
  • 胡艳芳
  • 袁博
  • 詹少全
  • 凌帆
  • 汤井田
  • 蒋奇云
  • 裴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锦通; 汤井田
    • 摘要: 为了提高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基于Gauss-Lobatto-Legendre(GLL)多项式的谱元法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二次场满足的电场双旋度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加权残差法将微分形式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积分弱形式,再通过单元剖分和高阶正交基函数插值对全域问题进行离散,最后通过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得到全局的数值解.层状介质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三维地电模型分析了算法稳定性以及广域电磁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谱元法是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精度、低网格依赖性等优势.
    • 李传海; 闫忠明
    • 摘要: 广域电磁法是一种人工场源电磁勘测新方式,为了探究广域电磁勘察方法在城市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能否准确判定煤矿采空区位置及范围,文中运用广域电磁法进行煤矿采空区勘察并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广域电磁法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准确探测出城市中煤矿采空区。
    • 李广; 丁迪; 石福升; 邓居智; 肖晓; 陈辉; 何柱石; 桂团福
    • 摘要: 可控源电磁(CSEM)数据常常受到强人文噪声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控源电磁勘探的分辨率.为提高CSEM数据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CSEM数据智能识别方法(CEEMD SVM方法),以代替传统的基于人工设定阈值的数据挑选方法.首先,通过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算法去除基线漂移噪声;然后,利用SVM对去除基线漂移后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挑选出高质量信号.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分析,然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广域电磁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在92.00%以上;经过CEEMD SVM方法处理后,视电阻率由处理前的跳变形态变为连续光滑状态.
    • 王润生; 张保涛; 柳森; 王洪军; 陈方博; 罗怀东; 陈大磊; 胡创业; 赵磊
    • 摘要: 金青顶大型金矿床位于胶东东部牟平-乳山成矿带中段,是胶东地区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牛山式)金矿中的典型矿床。研究区内主要为断裂控矿,金矿体赋存于NNE向将军石断裂内,该控矿断裂发育在中生代玲珑花岗岩体内,倾向变化相对复杂,同时矿山开采带来了一定的电磁干扰,电磁法勘探难度较大。本次在金青顶金矿区开展广域电磁法(WFEM)探测试验,在围岩物性单一及工业电磁干扰等因素下,主要研究该方法对于较小规模复杂形态金矿控矿断裂的识别能力,并与传统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探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钻孔控制的-1100 m以浅范围内,WFEM法与CSAMT法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前者对于将军石断裂倾向变化的地电异常响应更加细致,一定程度体现出广域电磁法的高精度探测特点;在-1100~-2500 m深度区间,广域电磁法推断解译的深部断裂线性串珠状低阻异常特征依然明显,且对深部断裂内低阻矿化体具有较强的局部识别能力,体现了该方法同时具有大深度探测优势。本次试验分析表明,广域电磁法能够有效弥补常规电磁勘探方法在本区的局限性,并同时满足区内高精度及大深度的金矿勘查需求,可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将军石控矿断裂的垂向形态特征,为金青顶矿区内今后开展深部金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较为充分的地球物理依据,同时表明广域电磁法是适用于胶东地区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探测的有效电磁勘探方法之一。
    • 段书新; 师钦俊; 陈聪; 汪硕
    • 摘要: 为探究广域电磁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选择在松辽盆地宝龙山和克东地区开展广域电磁法与AMT及CSAMT的对比试验。从采集频率、视电阻率曲线、反演电阻率断面三个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WFEM可供选择的有效采集频率更低,频点密度与AMT及CSAMT相当或更密;三种方法在同测点上的视电阻率曲线基本一致,但WFEM最低有效频率较AMT及CSAMT更低,视电阻率质量更高;同剖面、同反演参数的电阻率断面上,WFEM反演电阻率断面在水平成层性及垂向分层能力方面略优于AMT及CSAMT,探深能力比AMT及CSAMT方法强。利用WFEM方法识别了松辽盆地两个试验区的地层结构,且与钻孔揭露情况吻合较好,表明WFEM方法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探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方法试验工作。
    • 黄鑫; 王勇军; 宋倩; 崔凯; 徐昌; 邵玉宝; 李泗龙; 朱裕振
    • 摘要: 大柳行金矿田位于胶东金矿集区三大成矿带之一的栖霞-蓬莱金矿带内,成矿构造研究一直是找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施8条广域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一维反演和水平方向导数的求取,推断解释了大柳行金矿田的深部地质结构和断裂空间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断裂控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在视电阻率剖面上,浅部出现大面积的低阻异常区,深部高阻异常较明显,水平方向一阶导数图显示NE—NNE向的带状视电阻率异常出现错断或扭折现象。推断解译表明,研究区浅表部主要为晚白垩世花岗岩,深部主要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推断解译的虎路线断裂倾角较陡,断裂南段和北段延深约在-2000 m标高以上,中段延深至少可达-3000 m标高;NNE走向的4条主要控矿断裂倾角均较陡,并在标高-600 m左右和-1600 m左右均有明显变缓表现,断裂延深均超过-2000 m标高,最深处超过-3000 m;推断了5条NW向成矿后断裂,其中2条是新发现的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区内控矿断裂为虎路线断裂的次级断裂,而且前者可能是金成矿的导矿断裂;研究区南部4条主要控矿断裂2000~3000 m深度范围、虎路线断裂深部倾角波状变化部位和主要控矿断裂旁侧与其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小规模断裂、裂隙是今后找矿的重点方向。
    • 田碧; 张维江; 王帅君; 税顺建
    • 摘要: 九集地热资源勘查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自2010年起陆续开展了地质测量、物探、钻探工作。由于地表低阻覆盖层较厚,常规电法难以反映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本次工作采用广域电磁法取得了地表以下3km的电性层分布特征,为深部验证钻孔布设提供了有效依据。
    • 张继锋; 周光裕; 刘最亮; 孙乃泉; 张富翔; 王中圣
    • 摘要: 针对E-E_(x)广域电磁法反演剖面横向不连续性问题,在原有Occam反演的基础上添加了相邻测点约束项,使得在模型反演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到了反演模型的纵向光滑性,同时尽可能使横向相邻测点反演剖面具有连续性。当存在测井先验资料时,该约束项可实现对钻井附近测点的纵向约束,其余测点则通过上一测点进行约束,从而改善反演剖面的横向连续性。为了充分利用先验资料及减小剖面反演误差积累,采用测井附近的点或电场值较稳定的测点为剖面分割点,对整条剖面进行分段反演,可减小累积误差。采用一维横向约束反演目标函数,先后通过进退法和黄金分割法求取拉格朗日乘子。一维模型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参考点约束的反演收敛速度更快,反演电阻率在中间层更趋近于模型本征电阻率。二维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向约束反演得到的剖面电阻率连续性好,电阻率剖面更光滑。基于横向约束的反演对于地层的精细分层和定量解释优于广域视电阻率解释断面。实际数据反演时,可首先对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光滑,计算广域视电阻率,以此作为反演的初始模型,能够快速收敛到真实模型。最后,对山西某处广域电磁法野外实测资料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一维横向约束反演比广域视电阻率在横向上连续性更好,纵向分层能力强,该结果和实际出水点以及已知采空区吻合较好,与实际地质情况符合,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实测资料的反演效果,提高广域电磁法在煤矿水文地质方面的勘探精度。
    • 段书新; 陈聪; 师钦俊; 汪硕; 刘祜
    • 摘要: 为探究广域电磁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以松辽盆地南部宝龙山地区的实测数据为例,从采集频率、视电阻率曲线、探测深度及效果等角度将广域电磁法(WFEM)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进行了对比,认为:以传统AMT方法所采用的AMTC30探头为例,两种方法高、中频点基本一致,但WFEM最低有效频率远低于AMT;WFEM不存在死频带现象,视电阻率曲线更光滑;WFEM的测深能力、水平成层性和纵向分辨能力均优于AMT方法。宝龙山地区WFEM的应用实例表明:WFEM对浅部沉积地层的水平分层能力和纵向分辨能力较强,可较好地应用于浅层砂体识别等砂岩型铀成矿环境探测中;同时,该方法具有较传统AMT方法更深的探测能力,可探索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等较深沉积地层的砂岩型铀矿勘查。
    • 高堋; 林拓; 苑坤; 金春爽; 陈相霖; 王文彬
    • 摘要: 1研究目的(Objective)位于滇黔桂地区的垭都—紫云—罗甸裂陷槽(以下简称“垭紫罗裂陷槽”)是在古特提斯洋北缘形成的一条发育于晚古生代,并在印支期后消亡的裂陷槽。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域开展页岩气调查工作,相继在裂陷槽内的紫云、水城等地区石炭系打屋坝组发现页岩气,其中黔水地1井直井压裂试气获得工业气流。面对垭紫罗裂陷槽内沉积相带变化复杂、富有机质页岩展布规律不清和页岩气构造保存关键因素不明等地质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地质与广域电磁法勘探结合基本摸清了垭紫罗裂陷槽的分布范围,但裂陷槽西北缘下石炭统打屋坝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边界与含气性仍然不清。基于此,2021年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部署实施了页岩气地质调查井—黔宁地1井,获取垭紫罗裂陷槽西北缘的页岩气含气性等关键评价参数,为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区块出让提供有效的资料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