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铣削
平面铣削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856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龙岩学院学报、科技致富向导、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航空航天数控加工技术交流会、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等;平面铣削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顺、金隼、陈菊等。
平面铣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564篇
占比:99.88%
总计:58633篇
平面铣削
-研究学者
- 刘顺
- 金隼
- 陈菊
- 刘战强
- 吴华锋
- 周成功
- 季凯
- 方国兴
- 方晋
- 曹一枢
- 李祥荣
- 淡弘
- 王鹏
- 范明昌
- 费美章
- 钱金红
- 黄健
- 万熠
- 凌卫国
- 刘俊生
- 刘敏
- 刘洪冰
- 刘长军
- 卢爱勤
- 史振宇
- 同刚
- 姚鹏
- 姜慧韬
- 孙明宝
- 安庆龙
- 宋清华
- 尹军
- 尹怀坤
- 崔艳东
- 巩远会
- 师维
- 张军龙
- 张双锋
- 张大龙
- 张攀攀
- 张树青
- 张永辉
- 张继昌
- 张雪萍
- 归卓骏
- 彭程
- 徐斌
- 成传才
- 戴伟
- 方忠秀
-
-
甘银峰;
金亮;
蓝恒
-
-
摘要:
对缸体的平面加工方式主要采用铣削工艺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平面铣削的质量差(表面走刀纹路深,刀痕、接刀纹等)是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以及感官质量等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缸体的铣削平面的研究,对铣削质量的提升只有较大意义.
-
-
张弦;
李国胜
-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地实现平面铣削粗糙表面的仿真,基于小波分层理论与小波能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微观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首先基于db9小波基函数对实测平面铣削表面形貌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结合分层信号的小波能量分析实现复杂形貌信号中主体成分的剥离,将平面铣削表面形貌信号划分为高频频段、理论频段与低频频段3个频段.并将高频频段、低频频段信息重构出数字组合模型,然后结合铣刀参数与加工参数所得到的理论形貌,最终实现对平面铣削粗糙表面的形貌仿真.最后将实测粗糙表面与仿真表面就相关粗糙度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算术平均偏差Sa、均方根偏差Sq、偏态Ssk及峰态Sku相对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2.568%、2.786%、4.785%与-2.431%.总体来讲,实测表面与仿真表面的粗糙度参数相对误差不超过5%.该方法为更加准确地实现平面铣削粗糙表面的仿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
-
-
摘要:
瑞士拉芈那科技集团(Lamina Technologies SA)全新的ANKX 170608 PNTR双面4刃方肩铣刀,搭配了MultiMatTM LT3000和MagiaPro LT3130两种材质等级,能在各种钢件、不锈钢、铸铁、铝合金、高温合金和硬化材料上提供优异的表现。全新的ANKX 170608 PNTR双面4刃方肩铣刀适用于方肩和平面铣削,刀盘直径范围为25~125 mm,具有4个切削刃。
-
-
张小鹏;
王洪申
-
-
摘要:
针对UG软件在数控加工中需要操作步骤多且不易操作的问题,以平面铣为研究对象,利用UG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通过VC++编程语言,将平面铣加工中创建刀具及一系列输入参数的操作结合在一起,用一个对话框统一输入参数,通过程序控制相应的操作,以产生NC代码.简化操作,降低参数输入出错可能性,提高操作效率.
-
-
王守鹏;
单晓坤
-
-
摘要:
分析刀具运动轨迹,建立基于向量的刀具一般运动轨迹方程,建立轨迹拐角切点坐标方程及切点坐标算法,建立宏程序流程图,介绍FANUC 0i mate系统宏程序格式,定制宏程序,仿真软件校验.
-
-
-
陈凯杰;
颜培;
王鹏;
王玉彬;
王西彬;
焦黎
-
-
摘要:
通过研究球墨铸铁高速平面铣削加工的工艺技术,分析了切削工艺参数对主轴功率占比、表面粗糙度及切屑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主轴功率占比基本呈线性增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主轴功率占比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又减小;表面粗糙度值随切削速度的增加线性减小,随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显著;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典型切屑形态由卷曲状过渡到薄片状再到碎屑状,且切屑颜色逐渐呈现金黄色,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切屑形态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球墨铸铁高速平面铣削而言,在选择合理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切削速度对主轴功率占比影响不大,却能在提高切削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加工质量.
-
-
王晓明;
韩江;
张魁榜
-
-
摘要:
刀具路径的设计与优化对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起重要作用,因此对数控铣削的刀具路径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UG NX软件对每道工序依次进行刀具选择、几何体设置、刀轨设置、进给率和速度设置,生成刀具路径.凸面加工工步分为型腔铣粗加工、水平面精加工、侧面精加工和顶面精加工;凹面加工工步分为型腔铣粗加工、二次开粗、平面精加工、倒角面精加工、内腔侧面精加工和底面圆角精加工.刀具路径设置完成后进行实体切削仿真以检验切削效果.借助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开发的后处理模块,不仅可以生成不同数控系统的程序,而且可以对加工工时进行预估,帮助产品报价,同时能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
-
杨志丰;
陈晨
-
-
摘要:
发动机缸体终检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目视检查发动机缸体的加工缺陷与毛坯缺陷,首先,要检查缸体最重要部位就是缸体的上表面(原因为与缸盖连接),但终检工作反馈,检查发动机上表面时会出现周期性的网状花纹(与正常加工方向相反的刃型痕迹),与正常切削方向产生的刃型痕迹重叠相交形成无高点的网状花纹(交叉网纹).网状花纹增大了目视检查的工作难度,且造成毛坯缺陷(砂眼、裂纹、缺肉等)和加工缺陷(压伤等)由于反光并不易被发现.所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上述现象来进行浅显的分析.
-
-
李章国
-
-
摘要:
文章以UG nx为平台,以一个复杂零件模型为例,对零件进行平面与轮廓加工;利用UG的建模模块对其进行造型设计,并根据该零件结构特点进行工艺分析,使用UG的CAM加工模块设置加工参数实现自动编程,由程序后处理自动生成NC代码,最后将NC代码导入数控机床加工出实体零件,从而达到缩短编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编程质量的目的,有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
-
-
姜兆亮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高强度、高韧性的整体切削工件在航空、航天、核电、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为铣削加工变形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切削力、切削热、夹紧力以及残余应力对工件变形的耦合效应还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工件变形补偿方法,严重制约了整体切削件的加工质量.本项目旨在正确揭示多力场作用下的工件铣削变形规律,构建合理的装夹预变形补偿方案,设计多目标智能优化求解算法,为铣削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
-
-
-
-
-
- 常州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3-12-04
-
摘要:
面向不同外形工件的平面铣削和平面上钻孔的柔性夹具,本发明属于柔性夹具设计领域,尤其在运用数控加工中心对不同外形工件平面铣削和钻孔的加工中提供定位装夹的柔性夹具,可在一次装夹后完成铣削和钻孔加工。采用三个可绕加工件加工平面自由转动的浮动滑块装置(200)约束加工件在钻孔径向线位移及轴向转动角位移,并用安装在中心导轨固定盖(50)上的三个支承板(60)约束加工件钻孔轴向线位移及两个径向转动角位移,每个浮动滑块装置(200)均安装在一个弹簧轴(30)上,弹簧轴(30)一端固定在边际滑块(70)上,另一端安装于可在中心导轨固定盖(30)中滑动的中心滑块组(80)上,并用弹簧(40)将浮动滑块装置(200)与中心滑块组(80)连接,浮动滑块装置用叉形阻杆(210)与底盘(10)斜面接触。
-
-
-
-